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_牟延林_教学大纲(7页).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_牟延林_教学大纲(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_牟延林_教学大纲(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_牟延林_教学大纲-第 7 页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 1课程说明 1.1课程性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文理基础指导选修课,是伴随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该领域研究的进展而生发出来的研究性课程,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6年度教改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的重要实验内容和支撑。它以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为基础,融合文学、美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建构了具备独立的逻辑框架和知识系统的理论体系,还与学科前沿探索、田野实践、专题研究紧密结合,呈现出面向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课程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运用以
2、田野实践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视角,对经典之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弥补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小传统”的缺失,使学生对民族传统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为学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语境中保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课程以田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方法训练则为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研究基础。 1.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在于提高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 知 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基本形态和保护过程监控
3、等基础理论; 技 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从事田野实践的基础方法,并能够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的调查与分析过程中来,独立完成课程设定的实践目标; 素 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田野调查实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从而实现重庆文理学院校训“进德修业,博文达理”所包容的发展目标。 1.3课程理念 1.3.1文化传承促进知识更新 在一个民族长远的发展历
4、史中,高校不仅应当为现实的社会需要培养技术性人才,更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思想性的人才,高校应当成为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核心动力区。 1.3.2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缺失一直是我国传统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大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 1.3.3理论学习与大胆创新 本课程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使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面对未知,能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参与社会工作积累较好的研究经验。 1.4教学策略 1.4.1课堂讲授与专家讲座相结合 本课程开设过程中,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就非物质
5、文化遗产的各方面开设专题讲座,为学生带来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使其与日常课堂的知识学习有机结合。 1.4.2理论学习与田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除在课堂完成之外,还将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来,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对实践技能的学习。 1.4.3集体学习与独立研究相结合 本课程对学生除理论学习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选择研究课题,独立完成从选题、资料检索、田野实践到论文写作的全过程,最后完成课程论文。 1.5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在选定论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入
6、的田野实践,以实证来支撑论文,独立完成含有第一手调查资料的课程论文,字数要求在4000左右。这样既考察了学生田野实践的成效,又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素养,可以使课程目标在考核中得以展现,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均衡的发展。 1.6教学内容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其中理论知识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两部分内容,以田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和训练贯穿课程的全过程。 1.6.1理论知识模块: 第一章 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现实 3课时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 3课时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3课时
7、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与学科体系 3课时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变迁 3课时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与原则 3课时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监控 3课时 第八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课时 第九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重庆为例 3课时 1.6.2课程实践模块: 本课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根据理论学习内容的不同,按照实践的复杂程度,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三部分。 基础性实践: 以体验、感知为主要目标。以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登陆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地实地考察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其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文化 遗产 概论 牟延林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