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监测方案(12页).doc
《高支模监测方案(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监测方案(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支模监测方案-第 10 页东钱湖二期工程 高 支 模 工 程 监 测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中国建设集团 东钱湖二期项目部 编制日期:2017-08-16 目录一、 工程概况-2二、 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2三、 设计基本原则-3四、 监测点的数量-4五、 设计依据-4六、 监测项目内容-4七、 监测方法与技术要点-5八、 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8一、 工程概况建设单位: 广州市永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单位: 广东诺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广东顺业石油化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名称:广州市南沙金龙苑(紫茗花园)二期工程建设地点:广州南沙区南沙街东瓜宇村岗仔山地段设计单位:深圳市粤
2、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mmmmmm;为高层建筑,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安全等级为级 。综合商住楼房,耐火等级为类二级 ,地下室为类一级。m4.88m。详见结构施工图。二、 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为了解高支模系统的变形情况,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的目的,在结构转换层施工过程中,须委托有观测资质的检测站对高支模支顶系统进行变形监测。监测对象以钢支撑立杆竖向位移为主,着重了解钢支撑立杆垂直方向的变形情况,也适当选择观测受力较大的主龙骨的下沉量: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1) 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
3、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支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影响的目的;3) 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支撑在浇筑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4) 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三、设计基本原则1) 系统性原则l 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l 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l 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
4、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l 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2) 可靠性原则l 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l 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l 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计。3) 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l 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l 对结构设计中,在专家审查会上有争议的方法、原理所涉及的受力部位及受力内容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l 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围护结构及支撑系统的报警值;l 依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4)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l 对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
5、项目,进行重点监测;l 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5)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l 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l 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l 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6) 经济合理原则l 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l 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之仪器设备;四、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暂布设监测点位约15个。四、设计依据1)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
6、J 8-2007;2) 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粤建监字1998027号文;3)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 本项目设计图纸要求;5) 国家及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五、监测项目内容本工程施工监测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对高支模变形进行监测。主要有支架水平位移变形、竖向位移。各监测项目和对象详见下表。监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监测精度监测仪器支架水平位移支架全站仪支架竖向位移支架mm全站仪监测项目简介表如因设计变更或其他原因需增加其他监测内容,另行补充编制监测方案。以上项目是实时监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架水平位移变形、支架竖向位移情况,
7、及时处理监测结果,向监理、设计、施工人员作信息反馈。必要时,应根据现场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六、监测方法与技术要点6.1.1 测点布置沿高大支模区域,即钢管立杆和横杆处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点数暂定为48个,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间距作适当调整。详细位置见“监测布置平面图”。6.1.2 监测方法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建立三个可靠的基准点;监测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控制点的稳定性。以工作基点、后视点的连线为基线方向,建立极坐标系。监测时把全站仪置于工作基点上,测出其坐标。比较前后两次坐标变化量,可得出测点水平位移。平差计算:观测数据可利用“南方平差易”进行严密平差,取得控制点的坐标数据。本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支模 监测 方案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