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7页).doc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7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第 6 页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 “演化、欣喜若狂、点睛之笔、画卷、毋庸置疑”等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背诵感兴趣的部分。3.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有条理的说明,体会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背诵感兴趣的部分。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有条理的说明,体会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复习旧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
2、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板书课题,学生用手书空,提醒学生注意“龙”字的笔顺。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3.这一假说文章中一共提到了几次?打开书快速读文,找出我们上节课找到的这四次假说。二、学习第一次假说,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1.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假说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2.指读,问:什么叫演化?(演变) 选词填空: 演化 变化进入21世纪后,天津的( )越来越大再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板书:用词准确3.指导朗读,读出理解。4.再读这句话
3、,看看还有那个词用得准确?(一支)说明什么? 运用对比进行理解5.这一支指的是哪一支?我们留到后面去找寻答案。三、学习第二次假说,理解重点词语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1. 科学家们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次假说。出示: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与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讲了什么?(鸟类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提出这一假说的依据是什么?将证明这一假说的依据用曲线画在书上。a、早在十九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b、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蓝天 恐龙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