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资料(1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马原复习资料(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复习资料(11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原复习资料-第 10 页考试题型:(单选题20个,共20分,多选题5个,共10分,简答题5个共35分,论述题2个共20分,分析原理题5个,共15分。)1、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时间、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P4-P5)产生时间:19世纪40年代(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组成: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种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理论来源:(1)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代表: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
2、物:昂立圣西门、沙尔傅立叶、罗伯特欧文;两大创新: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2)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2、 哲学基本问题,为什么?及其内容(P22)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的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1)是任何哲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2)是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它决定各派哲学的本质、方向和路线;(3)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
3、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 哲学基本派别及表现形态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表现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物主义、客观唯物主义4、 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存在形式(P25)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
4、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5、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P28-P31)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统一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的地位、普遍联系观及其特点(P34-P35)地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
5、证法的总特征。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P40)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
6、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8、 量变和质变及相互转化(P44)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9、 辩证否定的基本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什么?(P44-P45)基本观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生产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
7、物即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0、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6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1、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P64)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12、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P67-P73)认识不但来源于实践,而且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感
8、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
9、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两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13、 真理、价值的含义及检验真理的标准(P74 & P81 & P85)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可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价值的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
10、意义。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认为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联系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这种特性的东西,只能是作为客观联系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的社会实践;(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什么是社会形态?(P102 & P120)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
11、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15、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P10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1)社会意思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1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P1
12、10-P115)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7、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资料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