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业重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ocx
《日本银行业重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银行业重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日本银行业重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05届世界经济研究生 朱丽莉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具竞争优势,银行间的重组无疑是在短期内获得大型银行的有效途径。由于银行间的重组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达到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增加市场势力的目的,因此,在20世纪 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97年和1998年甚至陷入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GDP连续2年出现负增长。在此情况下,日本的银行股票大幅下跌、不良资产迅速上升、
2、金融机构相继破产。面对着国内经济的低迷和国际银行业掀起的重组并购浪潮,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活动。日本银行业重组的目的是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以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日本摆脱金融困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在此次重组的过程中,日本政府通过采取制定和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处理不良资产、提高银行业务核心能力等措施,促使日本原有的二十多家大银行合并为目前的三大金融机构,即三菱UFJ集团(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和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组成)、瑞穗金融控股公司(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组成)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住友银行与樱花银行组成)。日本银行业大规模
3、重组的意义重大而深远。首先,扩大了市场份额,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范围经济和多元化经营;再次,促进了日本的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最后,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加快了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进程。但是,日本银行业重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增大就业压力、带来一些潜在的战略风险和管理风险以及提高银行垄断程度进而损害消费者利益等。目前,我国的银行业重组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日两国在银行业重组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研究日本银行业重组,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带来一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银行业重组的相关理论出发,在概述日本银行业重组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银行业重组的特点
4、、采取的措施、重组后的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根据我国银行业重组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日本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国银行业重组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日本银行业,重组,不良资产目 录前 言1一、银行业重组的基本理论与模式研究2(一)银行业重组的概念2(二)银行业重组的基本理论2(三)银行业重组的模式6二、日本银行业重组的背景8(一)国际环境8(二)国内环境9(三)银行业重组的历史背景11三、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银行业重组的发展状况与特点14(一)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银行业重组的发展状况14(二)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银行业重组的特点17四、日本银行业重组的措施及效果分析20(一)日本银
5、行业重组的主要措施20(二)日本银行业重组的作用和影响21(三)日本银行业重组面临的问题25(四)日本银行业重组的经验27五、我国银行业重组的现状、问题与日本经验的借鉴30(一)我国银行业重组的现状30(二)我国银行业重组存在的问题32(三)借鉴日本经验,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重组34参考文献39后 记42前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各国银行业正在逐步进入全球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为迎接这一新时期的到来,各国银行业先后开展了规模空前的重组活动。在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为了恢复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并顺应全球性银行业重组的趋势,银行业也展开了大规模的重组活
6、动。2000年9月,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组成了瑞穗金融控股公司;2001年4月,住友银行与樱花银行组成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团;2000年4月,东京三菱银行、三菱信托银行和日本信托银行组成了东京三菱金融集团;2001年4月,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组成了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2002年3月,大和银行与旭日银行组成了理索纳金融控股公司。由此,日本银行业就形成了五大金融集团共同面向21世纪的新金融格局。2005年10月,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和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又联合组建了“三菱联合金融集团”。从此以后,日本银行业又形成了三菱联合金融集团、瑞穗金融控股公司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足鼎立的
7、局面。日本银行业的重组不但重建了日本的金融体系,使日本传统的金融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且恢复和提高了日本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了日本金融业以及日本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银行业重组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日两国银行业重组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日本银行业重组的发展、特点和经验,对我国银行业重组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一、银行业重组的基本理论与模式研究(一)银行业重组的概念银行业的重组包括银行合并、银行联合和银行并购(兼并和收购的统称)三种方式,它们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其中,银行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通过签订协议,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将资产合为一体,组建一家新
8、银行的行为;银行联合是指没有资本关联的两家或多家银行联合,联合后仍保持独立的实体地位,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发展战略性合作关系;银行兼并是指一家银行通过现金收购或控股的方式,吸收合并另一家或多家银行,并承继其原有的资产和债权债务,被兼并方的法人地位不复存在;银行收购是指一家银行取得另一家或多家银行全部或部分的控制权或经营权,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被收购方的法人地位可能继续存在,也可能不复存在。(二)银行业重组的基本理论 银行业重组理论是世界各国银行业重组实践的结晶,主要研究银行业重组的成因以及效益问题,包括市场势力理论、效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金融博弈理论和金融监管理论。1市场势力理论市场势力
9、理论(Market Power)源于经济学的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通过重组可以减少竞争对手,从而能相应增强自身对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并增加银行长期获利的机会。 吴韡:银行并购与中国银行业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第57页。在金融国际化、自由化进程日新月异,外资银行冲击强烈的情况下,银行之间往往会通过合并的方式组成大型银行集团,以巩固和强化竞争力。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扩大银行规模会增强银行实力。银行重组不仅仅是市场份额增加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大市场份额,最终导致某种形式的合谋和垄断,产生巨大的竞争优势,增加长期获利的机会。一般
10、来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金融机构通过重组可以增强市场势力:(1)金融需求下降,服务供给过剩;(2)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使国际竞争变得更为激烈;(3)法律变得格外严格,使包括合谋在内的金融机构间的多种联系非法化。一方面,银行合并实现了规模经济,有可能增加社会福利;另一方面,银行合并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垄断,也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认为要判断合并对社会影响的好坏,必须看合并后社会净福利的增减情况。然而,在当今西方各国银行合并浪潮盛行的情况下,新的理论观点认为合并不仅不会形成垄断价格,反而由于内部化后交易费用的节约而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带来消费者与社会净福利的增加。因此,各国都鼓励
11、银行之间进行重组。2效率理论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认为银行重组活动不仅能使参与重组的双方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经营绩效,而且也能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这些效率和收益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重组促进管理层改善经营和实现某种形式的业务合作而获得的。银行重组的具体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作效益,即通过强强联手,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消除业务重叠以降低经营成本,实现1+12的效应;二是规模效益,即通过经营规模(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和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经营成本的下降,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效率理论的目标主要是为了鼓励银行之间的重组,具体包括规模经济理论、效率差异化理论和价值低估理
12、论。(1)规模经济理论所谓银行规模经济,是指随着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反映了银行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变动关系。与一般的工商企业相比,银行的规模经济更容易形成。银行规模经济的形成既不受社会对产品总需求数量的限制,也不受社会对产品规格、款式等不同偏好的约束。同时,作为银行主要经营对象的货币和资本具有同质性,这就决定了银行具有无限拓展的空间。一般来说,银行规模越大,覆盖面越广,所有债权人同时提款的可能性越低。因此,银行的准备金率就可以下降,银行存款的派生效益也就越大,从而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银行规模扩大还可以提高其信用等级,
13、促进银行效益的提升。 曹军:银行并购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月,第42页。(2)效率差异化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重组的原因在于参与重组双方的管理效率不一致。如果A银行的管理效率优于B银行,且其拥有的资金超过日常的贷款需求,那么在其规模经济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并购重组管理效率较低的B银行就可以使其剩余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B银行的管理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这样,A、B两家银行都能够因资金的有效结合而提高收益,即1+12。由于管理上的合作效应实现后整个社会的效率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因此该理论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管理合作”理论。(3)价值低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并购重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目标银行
14、的市场价值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反映出真实价值或潜在价值时,并购重组活动才能发生。托宾以比率Q来表示银行重组发生的可能性,其中Q=股票市值/资产的重置成本。当Q1时,形成并购的可能性小;当Q时,形成并购的可能性大。在银行业的并购中,只有上市银行才能实现这种收购。未上市的银行只能在场外收购重组,其价值不通过证券市场,而是通过一般市场的价值规律来体现。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技术条件、股票价格变动频繁时,并购活动会增多。3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 Cost)又称内部化理论,它揭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即企业内部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主要包括为获取交易对
15、象而支付的信息费用,为谈判、签约而支付的签约费用和为监督执行合约而支付的履约费用。该理论认为市场运作的复杂性会导致交易完成要付出高昂的交易费用,而重组可以使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威廉姆森指出,机会主义行为、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的频率对交易成本都有影响,它们的相互影响会使市场运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完成交易要付出高昂的交易费用。为节约交易费用,可以采用新的交易形式,即通过企业之间的重组把原来的市场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过程,从而降低交易费用。银行虽然可以通过重组来节约交易费用,但也不能无限扩张,因为组织银行内部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即组织费用。
16、随着重组的进一步进行,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费用也将随之增加。因此,当降低交易费用与扩大规模所增加的内部监督、内部管理的边际成本相等时,银行就不会再扩大规模,否则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所以,交易费用理论认为银行重组的边际条件,是银行边际交易费用的节约额等于边际组织费用的增加额。4金融博弈理论金融博弈论(Game Theory)是利用博弈论方法分析金融博弈论题。博弈理论主要研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决策参与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及其决策均衡的理论。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预测博弈均衡。银行之间的联盟与合作是一种合作博弈,它是在银行双方谋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个博弈,其优势在于程序简单
17、迅速,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合作博弈中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容易导致合作双方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和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从而打破均衡。银行间的并购属于一种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非合作博弈的动态均衡。在由美、日、欧等少数银行垄断的世界金融格局中,寡头银行之间总是长期处于“竞争协调再竞争”的均衡博弈中,短期的合作博弈总被长期的竞争所打破。因为,首先打破合作均衡的总能从中获得较大的利益。金融博弈论者认为,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先行者具有先发优势,先发优势在竞争中获得的利润要远大于追随者;而且,先发优势有
18、利于先行者增大其在新一轮的谈判、协调中的力量和地位,能进一步提高效益和增加竞争力。 曹军:银行并购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5页。从实际情况看,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结构大调整中,银行间的竞争与并购总是多于银行间的合作,其目的就是要在激烈的世界金融竞争博弈中抢占先机,主导市场。5金融监管理论金融监管理论又称分子与分母对策理论。巴塞尔协议对世界各国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规定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银行其资本比率不能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能少于4%。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一些银行往往通过重组来压缩资产规模和增加资本,从而提高自有资本比率。根
19、据巴塞尔协议的计算方法,衡量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银行的资本比率的公式是:一级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资产100%核心资本/(资产风险权重)100%总风险资本比率总资本/风险资产100%总资本/(资产风险权重)100%所谓分子对策就是扩展银行的核心资本,同时利用其附属资本使总资本迅速扩张。所谓分母对策就是充分利用负债,降低资产总额,优化风险资本结构,降低风险权重。(三)银行业重组的模式1合并模式合并模式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合并成统一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银行,合并后,原有的银行机构解散,其债权债务均由新设立的银行继承。合并一般是在具有相关性和互补性的银行之间进行。通过合并,可以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
20、补,进而达到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经营实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目的。此外,合并使银行的垄断程度大大加强,从而也可能导致金融效率的下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2联合模式联合模式是指银行与银行之间,以及与保险、证券、信托等非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契约形式在某些业务方面实现联合和资源共享。银行联合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资本关联,联合双方仍保持独立的实体身份,其内部经营管理框架在实施联合后保持不变,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发展战略性合作关系。联合模式效率高、风险低、合作交易成本低、形式灵活多样。可能的风险是合作形式较为松散,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规模的、有竞争力的银行实体,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容易出现“多米
21、诺骨牌效应”。3并购模式银行并购是银行兼并与银行收购的统称,它是指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一个或多个银行被另一个核心银行或“品牌”银行接收和整合,形成以并购银行为核心的银行集团。核心银行取得被并购银行的经营控制权、财务控制权和人事任免权。不过,被并购银行仍然可以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并购后银行之间能够充分利用并购后的规模经济来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品牌效益”。但是,银行并购需要经历复杂的产权关系调整和并购后各方面的整合,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产生产权、战略和管理等方面的风险。4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该模式是以核心银行为依托,成立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既从事银行实际业务的经营,又从事股权投资管
22、理和收益活动。在核心银行控股下,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可以经营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最终形成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导的金融集团。 潘文波,陈金贤:银行业合并重组模式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12页。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并不直接干预所控股金融机构的经营,只是对它们进行股权投资收益活动。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控制银行经营管理权,节约成本,实现机构扩张。此外,金融控股公司主要采用股权置换和股份转移的方式,不需要实物抵押,也不需要持有巨额资金,还可以通过内部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有效地控制风险。本章注释:二、日本银行业重组的背景(一)国际环境1发达国家银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23、发达国家银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1995年,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与化学银行合并;1997年,美国摩根斯坦利银行与迪恩威特银行合并,瑞士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合并;1998年,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成当年世界第一大银行花旗集团,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合并,西北银行与富国银行合并,第一银行与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西班牙圣坦德银行与中部美洲银行合并;2000年,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与摩根银行合并成位于花旗集团和美洲银行之后的全美第三大银行集团JP摩根大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与巴黎巴银行合并成巴黎巴兴业银行。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并购浪潮,不仅使其大银行实现了超级化和全球化扩张,而且也实现了拓展经营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本 银行业 重组 及其 我国 启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