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省教师资格深度自测测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云南省教师资格深度自测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云南省教师资格深度自测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以下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是( )。A.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物求偶视频片段B.将学生分小组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永久装片C.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D.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并交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答案】 D2.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幼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掩饰,说明其情绪的发展已经开始( )。A.深刻化B.丰富化C.内隐化D.精细化【答案】 C3. 【问题】 下列对儿童的看法,正确的是()A.儿童是无知无能的
2、B.儿童不是微缩的成人C.儿童可以按成人的愿随意塑造D.儿童是家庭的私有财产【答案】 B4. 【问题】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般迁移与具体迁移【答案】 C5. 【问题】 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A.B.C.D.【答案】 C6. 【问题】 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内容要点的探究性学习属于()。A.发现式探究B.推理性探究C.实验式探究D.启发式探究【答案】 A7. 【问题】 若要在普通显微
3、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答案】 C8. 【问题】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就会产生癌变B.细胞衰老,其形态萎缩C.细胞凋亡对个体发育有利D.细胞凋亡有特异蛋白合成【答案】 A9. 【问题】 在目镜15,物镜10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被相连的3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A.10B.90C.180D.270【答案】 D10. 【问题】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4、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答案】 C11. 【问题】 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A.B.C.D.【答案】 A12. 【问题】 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答案】 A13. 【问题】 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
5、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A.B.C.D.【答案】 C14. 【问题】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发生一些变化B.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马和驴能杂交并可产生后代说明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 C15. 【问题】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是有()作为法律保证的。A.宪法B.素质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答案】 C16. 【问题】 教师就自己设计的一个教案在生物学教师论坛上征求同行的意见,其利用的资源属于()。A.社区资源B.网络资源C
6、.学生资源D.教师资源【答案】 B17. 【问题】 蜜蜂的发育先后经历的时期是( )。A.卵-蛹-成虫B.卵-虫-成虫C.卵-蛹-幼虫-成虫D.卵-幼虫-蛹-成虫【答案】 D18. 【问题】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请以一个人、一棵松树、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最后教师作出总结。这种属于结束技能类型中的()。A.悬念启下B.比较异同C.巩固练习D.拓展延伸【答案】 C19. 【问题】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对儿童而言是通过()实现的。A.遗传B.教育C.社会D.实践【答案】 B20. 【问题】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理论是()。A.外铄论B
7、.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答案】 B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学校中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有()A.专科学校B.研究生院C.电视大学D.大学E.职工大学【答案】 ABD2. 【问题】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有( )。A.效率优先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应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答案】 BCD3. 【问题】 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 )。A.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B.国家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C.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D.受教育者心理形成及发展规律【答案】 ABCD4. 【问题】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
8、C.道德教育D.知识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ABC5. 【问题】 按照功能发挥作用的场域环境,班级功能可以分为()A.社会化功能B.个体化功能C.内部功能D.群体化功能E.外部功能【答案】 C6. 【问题】 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策略有()A.消退策略B.疃示策略C.直接纠正策略D.惩罚E.交往【答案】 ABCD7. 【问题】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E.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答案】 ABCD8. 【问题】 创造能力是指在生活中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它具有()A.独特性B.新颖性C.变通性D.社会性E.流畅性【答案】 AC9
9、. 【问题】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有( )。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E.综合与评价【答案】 ABCD10. 【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A.实物直观B.感知直观C.模象直观D.本质直观E.言语直观【答案】 AC11. 【问题】 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些感知规律包括()。A.强度律B.活动律C.层次律D.差异律E.组合律【答案】 ABD12. 【问题】 表象的特征有()A.理解性B.形象性C.恒常性D.概括性E.可操作性【答案】 BD13. 【问题】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以教师为中心B.以儿童为中心C.在人格上
10、,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答案】 CD14. 【问题】 属于教师的一般角色的有()。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榜样D.管理者E.父母与朋友【答案】 ABCD15. 【问题】 确立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是()的辩证统一。A.教育B.生产劳动C.社会实践D.社会发展要求E.个体发展需求【答案】 D16. 【问题】 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
11、,教师列举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A.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B.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C.导致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缺失D.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答案】 ABC17. 【问题】 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向的特征,包括()A.需要B.兴趣C.理想D.世界观E.自我意识【答案】 ABCD18. 【问题】 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 A.教师资格条例B.教育法C.宪法D.教师法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答案】 BD19. 【问题】 任何一种品德都包括( )等成分。A
12、.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E.道德伦理【答案】 ABCD20. 【问题】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依从B.逆反C.认同D.内化E.统一【答案】 A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案例:阅读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师:我们先交流一下,你认为诵读诗歌要注意什么呢生:我认为诵读诗歌先要掌握诗的节奏。从中体会到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抑扬顿挫的语气来诵读这首诗感觉一下诗人的心情感觉一下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说了他自己对诵读诗歌的认识,觉得应该注意诗的节奏,注意抑扬顿挫,注意把握情感。也可以说,诵读一首诗,
13、应该追求“声情统一”。让你的声音去表达诗歌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好诗。下面请大家各自大声地诵读一遍全词。(生自由诵读全词,教师在学生间巡视)师:你们的诵读就体现着你们对词的理解程度。下面找同学来诵读。(生朗读全词)师:我们找位同学来给她评价一下。(指定一名学生评价)你认为她读得怎么样生:我感觉她读得嗯,感觉她没有跟诗人的心碰撞,感觉对词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够。师:你感觉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生:感觉气势非常庞大,给人一种激励的作用。师:这是你对这首词的理解。你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再把这首词读一遍【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诗歌教学实录的评析。【解题思路】(1)先完整地阅读给定教学实录,在读的过程中考生可
14、以边读边有侧重地划出解题要点,即教师的相关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特别反应。为进一步做答提供依据。(2)注意这是一个“初读阶段的教学实录”,故答题应侧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朗读”方面。考生可以结合新课改的目标、语文课程理念、新课标的学段目标等相关理论对该教师的相应教学行为予以评价。【参考答案】教师首先通过交流诵读诗歌注意问题的方式引入朗读,为即将展开的诵读、解读、鉴赏活动做了相应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诗歌教学。诵读是第一要务。叶圣陶先生关于诵读教学有独到的见解,他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乎,语语悟其神。”李镇西老师则说:“朗读一遍胜过讲授十遍。”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朗读技巧的环节把诵读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云南省 教师资格 深度 测测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