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doc
《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doc(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六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 西昌市、普格县、德昌县概况1第一节 西昌市概况1第二节 普格县概况3第三节 德昌县概况6第二章 西昌市、普格、德昌旅游经济现状8第一节 旅游经济结构8第二节 旅游市场产品11第三节 旅游业发展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11第四节 发展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1第三章 西昌、普格、德昌及周围旅游资源及评价12第一节 西昌、普格、德昌旅游资源概况12第二节 西昌周围区域旅游资源17第四章 邛海螺髻山风景区概况18第一节 地理位置18第二节 自然条件18第三节 历史沿革20第五章 邛海螺髻山风景区地质地貌20第六章
2、邛海螺髻山风景区气象资料24第一节 气候基本特征24第二节 气温25第三节 降水26第四节 其它气候因子26第五节 气候与旅游活动的关系27第七章 邛海螺髻山风景区植物资源28第八章 邛海螺髻山风景区动物资源31第九章 邛海螺髻山风景区风景名胜资源32第十章 邛海螺髻山风景区用地结构40第十一章 邛海螺髻山风景区周遍城镇基础40第十二章 邛海螺髻山风景区经营管理41第一节 现状管理体制41第二节 存在问题42第三节 经营管理建议42第 45 页第一章 西昌市、普格县、德昌县概况第一节 西昌市概况一、地理位置 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地处横断山脉南段西缘。东经1014710223,北纬273228
3、10。北至成都557Km,南至昆明548Km。位于凉山州中部,地处安宁河上游中上游地段。东临普格、昭觉,西连盐源,北接喜德、冕宁,南靠德昌。二、自然条件 1. 地质地貌 本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西跨横断山系。地质构造的主体是“康滇地轴”。西昌市中心海拔1538米。地势南低北高。东靠小相岭、西临雅砻江,地处牦牛山、螺髻山两大山脉之间,为西北至南的安宁河谷平原。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断陷盆地及丘陵。本地区的平原发育在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其东、西边界分别为走向北西的自治莫荞窝与则木河活动性断层三角面。两侧的山地上升,中央的平原下降,构成邛海盆地的基本地形轮廓。 2. 水文
4、 西昌地区的河流都属雅砻江水系安宁河支流。山地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主要有安宁河、西河、海河、托即河、西溪河等。西昌城东南三公里处为四川最大淡水湖邛海,水面总面积31Km2,湖水平均深14米,蓄水量3.2亿m3。 3. 气候 西昌市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干雨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小,回较差大,年平均气温变幅仅为13.1,年平均为17。5月到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3%,雨量的过度集中,使西昌的干温季分明,形成了“夏无酷暑秋凉早”的气候特点,故而有“小春城之美誉”。三、历史沿革 西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川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为“川西南咽喉要塞”。 在春秋战国
5、时为“邛都国”,设置郡县始于先秦,置一都尉,领十余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以蜀人司马相如为中郎将“通西南夷”首开西南边疆。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灵道来边一区域考察,在史记中写下了西南夷例传等重要篇章。三国蜀相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唐懿字时为南诏政权所统治,立建昌府,继后大理国段氏所辖。元王朝改昌府为建昌路,设罗罗斯宣慰司。明洪武十年改设建昌卫。清雍正六年裁卫置县,始称西昌。1863年太平天国石达开率农民起义军途经西昌在石棉全军覆没。1935年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由云南巧渡金沙江自绞车渡入凉山。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冕宁彝海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丁
6、佑君烈士的光辉事迹,至今仍激励着千百万人民奋涌向上。四、政治、经济西昌市199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6亿,其中第一产业23.2%,第二产业约占30.5%,第三产业约占47.3%。工业有化肥、水泥、砖瓦、电机、陶瓷等。农业主产水稻、高粱、豆类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籽、甘蔗等,名优特产有建昌马、建昌鸭、彝族酒具等。五、人口人口有54.0万,居住着彝、藏、汉等民族,设6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29个乡。六、基础设施到1998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数为310千米,有108国道、宜西、西巧、西目公路过境。成昆铁路经过市境,沿安宁河谷过境。西昌民用机场可起降波音系列飞机。市内有凉山大学等高、中等
7、学校,为全州培养了不少人才。有医院52个。第二节 普格县概况一、地理位置普格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北接西昌市,东与昭觉、布拖相连,南与宁南毗邻,西与德昌接壤,全县幅员面积1918Km2。县城普基镇在县南部,地处省道西(昌)巧(家)公路上,北距州府西昌市74Km。二、自然条件普格地质构造属凉山褶皱带,主要地质构造有螺髻山、乌科两个背斜,中梁子、甘天地两个向斜与则木沙、黑水河两个断裂带地貌。地貌轮廓是三山两谷,岭谷相间,南北走向,南低北高,沿走向溪沟纵横,东西交错成网。海拔3500m以下的山地面积较少,以中山(含亚高山)为主,占总面积的67.4%。丘陵平坝仅分布在河谷地带,县境
8、内最高峰为螺髻山主峰也俄额哈峰,海拔4359m,最低处为白水河,海拔1040m,河谷与山地高差达3319m,其地形地貌可概括为“三峡二谷”,从而构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普格县位于四川省低纬度地区,气候受西南季风与印度北部大陆性气团交替控制,干雨季分明,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年均气温16.8,年均气温变幅仅13,是省内全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达2120小时以上,辐射强,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无霜期306天左右,气候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有明显的不同,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从东北到西南,呈现出山地温凉到南亚热带气候的变化趋势,雨量季节分散的显著特点
9、是冬干春旱、干湿分明,构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高温,夏无酷暑秋凉早”的气候特点,以气象学上的标准来划分,普格的冬天仅为一个月,夏季只有两个月,春秋两季长达9个月。普格县河流属金沙江的支流,在县境内以中梁子为界,东有西洛河,西有则木河,由北向南流至中梁子南端汇合成黑水河,南流经宁南县注入金沙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亿m3,县内人均占有1万多m3,水资源丰富。普格县地壳构造运动,形成高山峡谷,地下水出露成泉,出露量年约950万m3,到1995年已开发利用的白水河、大槽河、油房沟、热水塘与龙洞泉等泉水,年水量为590万m3,占出露水量的62%,泉水多为无色、透明、天臭、无味的重碳酸钙矿泉水,含有对人体有
10、益的钼、锰、溴、锌、碘、氟、锂、钡、锶等元素。三、历史沿革普格,彝语意为山垭子下的草甸子,彝族群众称普基,普格就是由普基转音而得名。战国末,西汉初属邛都(今西昌地区)。汉武帝元鼎六年置越西郡,普格为越西郡辖地。末入南诏,为阿都训,隶属昌府。元世祖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自立。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千户,后升为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府县为里州,属建昌卫。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设建昌卫为宁远府。光绪二十年(公元1897年),在普格设警佐一员。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宁远府移驻普格。民国三年,把普格阿都土司辖区划为西昌县的分县。1950年2月,普格解放,组
11、建人民设治局,属西昌署辖。1952年,普格由西昌专区划为凉山彝族自治区。同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普格县人民政府,属西康省。1953年4月15日,凉山彝族自治区更名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同年西康省辙消,自治州改属四川省。1978年,西昌地区建制撤消,除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今攀枝花市)外,其余各县并入凉山州,普格仍属其中一县。四、政治、经济普格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5区(普乐区、螺髻山区、洛乌沟区、西洛区、小兴场区)、3镇(普基、荞窝、螺髻山)、31个乡、149个村、710个村小组,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普基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通讯、交通中心。由于历史的原因,普格县国民经济与
12、社会发展比较落后,1989年被定为省级贫困县,1992年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19952000年普格的社会经济加快发展,GDP(1990年价)平均每年以7.5%的速度增长,人均GDP平均以11.4%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产生活环境都得到极大改善。1995年普格县国民生产总值13120万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54.6915.3629.95为“一三二”结构,农业所占比重超过50%。19961999年基本如此,但第二产业有较快的增长,逐步超过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开始下降。到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325万元,一、二、三产值比例为47.54
13、26.7726.18,产业结构变为“一二三”结构。五、人口、语言、文字普格县总人口为14万人,境内有彝、汉、苗、回、布依、壮、藏、纳西、蒙古、土家、满、水、羌、黎、瑶等15个民族,其中彝族有10万多,占全县总人口的75%,人口增长率为13.04,全县平均每平方公里为73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南、北、东南与中部六个方言区,四川彝族属北部方言,普格属于其中所在土语分布区,其生活习俗、服饰、文化与其它土语分布有差异与独自的特点。彝文创立得很早,可以上溯到汉代以前,各地彝文总数有近万个单字,四川彝文单字有8000多个。解放后,国家加强了对彝语文的研究,197
14、5年在四川彝族地区推广规范彝文,1980年规范彝文方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公布使用。普格则是产生彝族著名叙述长诗阿嫫娌惹的故乡。六、基础设施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总数为439千米,其中省道117千米。有大型桥梁2座。年发电量5152万度。有各类学校74所。有医院41个。第三节 德昌县概况一、地理位置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南部,金沙江重要支流安宁河中游、攀西经济走廊腹心地带,介于北纬27052736,东经1015410229之间,东以螺髻山为界临普格县,南邻会里、米易两县,西隔雅砻江眺望盐源县,北连西昌市,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二、自然条件德昌县面积2284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55.52K
15、m,南北最大距56.94Km,境内最高点为螺髻山主峰也俄额哈峰,海拔4359m,最低点在热河乡田湾沟雅砻江出口处,海拔1115m。德昌县地势北高南低,境属高原河谷地带,地形北高南低,自然地理貌状可概括为“三山、四水、五面坡”,螺髻山与耗牛山东西对峙,中间是安宁河谷,以县城为中心的河谷平坝有几十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平原的南延部份。座落于安宁河二级台地的县城德州镇海拔1380米。大量的地质资料与科学论证充分证明,德昌所处的安宁河断裂带,几百万年以来一直处于地质稳定状态,是攀西地区难得的安全岛。县境内河流属雅砻江水系,雅砻江干流流经县西部边界,境内流长36.4Km,主体过境水年平均流
16、量1510m3/s;安宁河在县境内流长76.4Km,其它河流有茨达河、锦川河。县内水力资源丰富,易于开发,水能理论蕴量72.84万KW,总装机容量58698KW,境内有二滩水电站电网经过。德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县城附近常年平均气温为17.7,常年日照数为2147.4小时,具有“夏可避暑、冬可避寒”的宜人气候。境内日照充沛,降水充足,气候垂直多样,物产丰富,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蚕桑等。在县境内安乡河流域出产的早市蔬菜蒜苔、豌豆等畅销全国。土特产有香米、安乡参、龙须荨、柏参等。珍贵树种有德昌杉木、杜仲、楠木、黄连木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普通树鼯、短尾猴、
17、穿山甲、赤康、林麝等。矿产有铜菱、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铜矿、镍矿、铅锌矿、稀土等。三、历史沿革德昌县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已有七百多年的建制史,境内现存的古驿道与大石墓便是佐证。古为邛都县地,唐设于土藩,宋属南昭,后归宁远府或西昌县管辖,元至元年间始有德昌建制。后或为府、为所、为镇,多依附西昌而易。民国34年始正式建县。1950年德昌属西康省西昌地区,1955年并入四川省,1959年并入西昌县,1962年复置德昌县。1978年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四、政治、经济在农业方面,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烤烟、蚕桑、蔗糖、畜牧业、早市蔬菜的支柱地位已
18、基本形成。在工业方面,地方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包括采矿、冶金、机械、轻工、食品、化工、建材、电力、森工等门类的工业体系。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8762万元,县财政收入7308万元。五、基础设施成昆铁路、108国道与在建的雅攀高速公路纵贯全境,距西昌机场70公里,县境内雅砻江至二滩电站水库的水路运输已经开通,形成了极为便捷的铁路、公路、航空与水运交通网络。国家两条干线光缆经过县境,国内外 直拔方便快速,完成了乡乡通光缆数字传输 工程,各种通讯服务应有尽有。全县有各类学校162所。医院25个。六、人口2002年全县总人口18.65万人,其中汉族13.71万人,境内有彝
19、族、傈僳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第二章 西昌市、普格、德昌旅游经济现状第一节 旅游经济结构一、经济概况 (一)西昌市 1996年,西昌市工农业总产值30.1亿元,粮食总产量20.8万吨,乡镇企业总产值9.52亿元,财政收入2.41亿元。 (二)普格县 2001年普格县国内生产总值35821万元,其中一产业占48.8%,二产业占23.4%,三产业占27.8%,工农业总产值4096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084万元,占39.3%,农业总产值24883万元,占60.7%。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1.2%,畜牧业占41.1%,林业占7.3%。 普格县的农业经济以烟、桑、畜、果为四大支柱,工业以发电、食品
20、加工、建材工业为主。 (三)德昌县 2001年德昌县国内生产总值78762万元,县财政总收入7308万元。二、旅游经济结构 (一)西昌市 改革开放以来,西昌市旅游经济发展迅猛,结构基本趋于合理。 西昌市目前拥有宾馆、餐厅2000多家,床位近3万张,著名的有邛海宾馆、凉山宾馆、腾云楼宾馆、金桥大酒店、绿宝石大酒店、西昌宾馆、标准国际大酒店等宾馆。城市有影剧院、游乐场、OK厅、健身房、保龄球场等休闲娱乐场所220多家,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5个,医院病床3316张。 交通方面:铁路运输,西昌可直达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北京等全国数十座大中城市;航空运输,西昌青山机场是西南最大的全天候机场,为国
21、际不定期航班停机场,可起降波音747、A124等大型客机,目前已开辟北京、成都、昆明、重庆等航线;公路运输,雅攀高速公路、国道108线与省道合木路、西巧路纵横交错,形成快捷的交通网络。从西昌进入景区每天有公共汽车的固定班次50多班与个体、私营中巴车、出租小汽车往来穿梭,螺髻山麓由108国道、雅攀高速公路、西巧省级公路包围贯通。 (二)普格县 普格县旅游开发工作已开始起步,2001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2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4万。 普格县的宾馆、招待所等旅游住宿接待设施主要集中在县城,其它乡镇及旅游景区(点)仅有一些规模小,且档次较低的接待床位。普格县共有宾馆(含招待所)7家,客房26
22、2间,接待床位591个。全县无星级宾馆,接待设施中除温泉山庄的宾馆硬件设施与接待服务质量较高外,其它宾馆、旅店及招待所的设施与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对内外交通方便,省道西巧路纵贯普格县境,截止2001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09Km,其中省道54Km,县道105Km,乡道376Km,旅游专用公路13Km,村组道281Km,县域公路密度为0.42Km/Km2。公路交通系统已基本形成了以县城普基镇。为中心西巧路为主轴,县乡公路为脉格联系的公路网络体系,连接了一市(西昌市)三县(宁南县、布拖县、昭觉县)与全县34个乡镇。 从螺髻山镇沿老博河至顶平哈公路,全长6Km,按山重三级油路标准已基本建成,游
23、客在30分钟内就能从螺髻山镇进入景区,从螺髻山镇顶平哈(下站)李玛(上站),全长2.5Km的索道工程现正在建设之中。 (三)德昌县 德昌县近几年来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服务接待设施初具规模,城内有德昌宾馆、信合宾馆、邮电宾馆等中小型宾馆,共有床位300多个,城郊有十多家农家乐,并有省级旅游定点单位4家。县境内有成昆铁路、108国道与在建的雅攀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南北,北距青山机场70公里,交通便利。第二节 旅游市场产品一、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主要以传统工艺品如彝族木制漆品餐具、彝族银服饰、皮火烩等为主。二、旅游产品市场 西昌市场经营“三品”(旅游商品、工艺商品、纪念品)的商店随着西昌的旅游业的兴起也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邛海 螺髻 山风 名胜 总体规划 基础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