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神经调节教案(9页).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神经调节教案(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神经调节教案(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神经调节教案-第 9 页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神经调节教案教学课题:神经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 考点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II) 考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I)教学内容: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3、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重点: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难点:1、理解神经调节在反射弧上的调节过程 2、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分析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目录: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
2、(2)反射的种类(3)反射的结构基础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刺激、兴奋、神经冲动(2)神经纤维上的兴奋的传导(3)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3、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刺激所放生的规律性反应。理解:(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脊髓灰质分为前角和后角,前角(根)
3、较大,位于腹面,与传出神经相连;后角(根)较小,位于背面,与传入神经相连。)(2)反射与应激性:应激性指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对内外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反射属于应激性范畴,但不等于应激性;反射指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具有的一种反应。(动物的应激性靠神经系统和体液完成,植物的应激性靠激素类物质完成,单细胞生物的应激性靠原生质完成。)2、反射的种类: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比较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生来就有后天获得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是永久的、国定的,反射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变的,反射易消退,需强化意义
4、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举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条件刺激(信号刺激)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必修3P16):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包括感觉神经末梢和所支配的结构,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活动的进行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事宜的刺激。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但相对的。例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
5、髓例2、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B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例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A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A. B. C. D. 例4、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 )感受器和传人神经 感受器和效应器 感受器传人神经和效应器 传入
6、神经和传出神经A、或或 B、或或 C、或或 D、或或知识点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刺激、兴奋、神经冲动:(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包括轴突(长而分支少)、树突(短而分支少)和胞体构成,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神经纤维是指长的轴突和短的树突以及外面包着的髓鞘。神经末梢是指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微分支,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是指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2)刺激是指作用于机体并可引起反应的任何因素。兴奋是指动物体内某些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等)感受外界刺激后,表现出该组织特有的活动(如神经传导、肌肉舒缩、腺体分泌)时所处的状态。神经冲动是
7、指神经系统中能传导的兴奋。例5、下列有关神经元及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由胞体和轴突两部分组成B、神经元的长的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这层鞘叫做神经纤维,可以传导兴奋C、人吃梅子时,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吃过梅子的人,只要看到或谈到梅子时,也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这属于条件反射2、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1)基本过程: 受刺激神经纤维膜电位未受刺激是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部位变为外负内正 在膜内外兴奋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动作电位)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不断向前传导。: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时
8、的电位差。(即外正内负电位)原因:静息时,钾离子膜内多,膜外少,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由膜内向膜外协助扩散运动(不需消耗能量),造成膜外比膜内阳离子多,这样,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所以,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系。)动作电位: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突然变为外负内正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一个过程,存在峰值)原因:受刺激时,刺激部位膜透性发生改变,钠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以扩散的方式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为外负内正。(所以,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系)重点:神经纤维电位变化曲线图解:解析:ab段:受刺激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
9、流,b点为0电位,钠离子细胞外继续多于细胞内。(动作电位)bc段:钠离子继续内流,c点为动作电位峰值。(动作电位)cd段: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d点为0电位,细胞内钾离子任然多于细胞外钾离子。(静息电位形成过程)de段:钾离子继续外流,静息电位恢复形成。1: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影响静息电位形成;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动作电位值。2:超过阈值以上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在一根神经纤维上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例6、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
10、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例7、(2010年湖南高考理综)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中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D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例8、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ab段的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 bc段的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 cd
11、段的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2)特点:双向性:即双向传导 生理完整性 绝缘性:各神经纤维互不干扰相对不疲劳性:(传导块,不衰减;消耗的能量来源于神经细胞本身的ATP)3、神经元间的兴奋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必修3P19图2-3)结构:突触前膜(轴突膜),突触间隙(内环境即组织液),突触后膜(胞体膜或树突膜)分类: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在效应器中,还可以形成轴突肌肉型或轴突腺体型。(2)基本过程:兴奋 胞吐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间隙扩散突触后膜(受体) 引起另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注意:突出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神经递质(一种信息分子):a
12、、化学本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b、作用效果:促进或抑制(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马上代谢性失活);c、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特点:单向性: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方向传递(只能从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慢总和:通常一次兴奋不足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往往需要一连串兴奋的总和敏感性:对内环境变化和某些药物的敏感(4)实际应用:杀虫剂: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无法在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神经调节教案9页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神经 调节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