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戏剧史 2015(1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西方戏剧史 2015(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戏剧史 2015(14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戏剧史 2015-第 13 页一、希腊悲剧结构分为5部分: 1.开场。歌队入场前,由一个或几个人出场,介绍 或者暗示全剧内容。 2.进场歌。歌队入场。 3.场。场就是幕,表演主要故事。一出剧由3-7场组成。 4.合唱歌。每场完后由歌队歌舞,起拉幕的作用。 退场。退场也就是尾声。全剧完。二、希腊喜剧结构希腊喜剧结构有6部分: 1. 开场 2. 进场 3. 对驳场,表现矛盾高潮。 4. 评议场 5. 插曲,歌队发表意见。 6. 退场。大团圆,歌队最后一次歌舞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是民主政治成长时期的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是民主政治繁荣时期的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则是民主政治发生危机时期的悲剧诗人
2、。 希腊悲剧的特点:1、题材取自神话、英雄传说、史诗;2、反映思想渗透因果报应的神秘主义因素,宣扬命运不可抗拒之思想;3、布局简单,人物精练,性格鲜明,语言朴质,风格雅致。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戏剧的贡献:戏剧形式上:增加了第二个演员,首先采用三部曲形式,采用画景、高底靴、面具,使悲剧具有完备的形式。人物:意志坚定,雄伟高大,但性格单一。情节:简单,具感染力。语言:庄严、雄浑,夸张色彩浓厚。埃斯库罗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埃斯库罗斯大约写过七十部悲剧,被保存下来的只有7部: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瑞斯忒斯(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在这七部悲剧当中有六部的题材来自神话,只
3、有波斯人(公元前472)是例外;但是诗人改变了神话原来的意义。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褔克勒斯主要成就戏剧形式上:增加第3个演员,更多地使用舞台布景,创造独立的悲剧。人物描写方面:侧重写人而非神,采用对照手法写理想人物。亚理士多德诗学:索褔克勒斯按照人应当有的样子来写。情节结构:情节单一,结构复杂,重视内部联系。风格:朴质、简洁、自然、有力量在大半个世纪的创作活动中,他写了百二十多个剧本,流传至今的也只有7部悲剧: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拉特、菲洛克忒忒斯和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欧里庇得斯的成就题材上:尽管取自神话,但反映同时代的日常生活。人物描写:善写人物心理,描
4、写现实中的人。亚理士多德语: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写。创作手法上两大贡献:写实手法和心理分析。语言:自然流畅,有时充满冗长的说理和雄辩。结构:不太注重戏剧结构,各场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开场诗过于暴露剧情;结尾由解救天神完成非剧情发展结果)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前485前406年)被认为是民主倾向最强的悲剧诗人,“舞台上的哲学家”,他一生大概写了九十多部戏剧,现存18部悲剧和1部萨提洛斯剧:悲剧阿尔刻提斯、美狄亚、希波吕托斯、赫卡柏、特洛伊妇女、海伦、俄瑞斯忒斯、安德洛玛刻和萨提洛斯剧圆目巨人等。(一)、希腊悲剧图表小结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悲剧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
5、王美狄亚悲剧内容英雄悲剧命运悲剧家庭悲剧悲剧人物神理想人普通人表现手法独白、对话表现行动刻画重视心理分析悲剧命运观命运由神掌握,不可抗拒命运是存在于人类之外的抽象概念,可以反抗命运在人手里,自己掌握戏剧贡献发明第二个演员首创“三部曲”增加第三个演员打破“三部曲”写实性心理分析四、阿里斯托芬的艺术特征1、艺术手法上,不太注重结构,不注意细节。2、情节内容多荒诞不经,但又令人信服。3、风格粗犷奔放,自然质朴。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 约前446年前385年)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被称为“喜剧之父”。与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有交往。一生写过44部喜剧,得过7次奖,流传下来的有11部。
6、其喜剧尖锐、深刻,俗称旧喜剧,属政治讽刺剧,触及了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阿里斯托芬的现存作品 v 前425年:阿卡奈人(The Acharnians) 同年上演获得头等奖v 前424年:武士(The Knights)v 前423年:云(The Clouds)v 前422年:黄蜂(The Wasps) v 前421年:和平(Peace) v 前414年:鸟(The Birds) v 前411年:利西翠妲(Lysistrata) v 前411年:特士摩(Thesmophoriazzusae) v 前405年:蛙(Frogs) v 前392年:伊克里西阿(Ecclesiazusae) v 前388年:
7、普鲁特斯(或财神)(Plutus) 阿里斯托芬及其影响1、从17世纪起,对欧洲文学产生很大影响。2、拉辛摹仿马蜂写出爱打官司的人;3、歌德改编鸟;4、海涅自称阿氏的继承者;5、果戈理对其评价极高;6、别林斯基称其为“最善良最有道德的人”、“古希腊最后一位伟大诗人”;7、恩格斯赞美他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一、宗教戏剧的定义、起源及发展职业演员和反叛宗教的牧师艺人是封建教会的敌人。为了多方面同他们进行斗争和更有效地宣传宗教,教会便创造了自己的戏剧宗教戏剧。宗教戏剧是从教会仪式中的唱诗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堂做礼拜时运用唱诗、合唱中有问有答,戏剧对话即由此产生。宗教戏剧采用的题材有两个方面:耶坏诞生
8、和他的复活,分别在圣诞节和复活节表演。宗教戏剧的起源:教堂的宗教仪式。二、宗教剧的内容分析宗教戏剧在开始时是非常简单的。它系用拉丁文写成。后来,这种戏剧逐渐地复杂化了,省的内容几乎包括全部圣经。为了适合观众的要求,各个地方的宗教戏剧不再采用拉丁文,而是应用各自的地方语言。宗教戏剧力图宣扬宗教思想,希望人们把教义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因而很早就有了一些现实生活的反映;不过越到后来就越难达到教会的宣教目的,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因素增加了,反宗教的思想感情也日益显现出来。既然如此,教会就不得不把这种戏剧从教堂驱逐出去,禁止牧师们参加创作活动和演出活动。自从离开教堂以后宗教戏剧的性质也就加速了它的变化过程。
9、1、宗教剧代表作亚当及其分析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宗教戏剧的思想内容和创作形式都起了变化;但是它的题材却没有超出圣经的范围。有一部著名的宗教戏剧叫作亚当,整个剧本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开场时,圣经中上帝创造大地的故事被宣传了一番,合唱队随即报之以赞诗,然后戏剧动作以上帝和亚当的谈话开始。上帝嘱咐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彼此相爱,如果他们不违背禁令偷吃仙果,便可以永远住在上天的乐园。上帝走后,魔鬼从地狱里出来,引诱亚当偷吃仙果,不成功。后来夏娃上了魔鬼的圈套,亚当不得不和妻子道分食仙果,共同忍受处罚。这是剧本的第一部分,以上帝驱逐亚当夫妇出乐园告结束。剧本的第二部分系表现该隐杀死亚伯的故事。他们两人都是
10、亚当的儿子。前者从事耕作,后者则以牧羊为生。只因上帝珍重亚伯的贡奉而轻视该隐的贡奉,该隐在一怒之下将亚伯杀死了。作品的第三部分乃是一系列的预言,表示赎罪者的到来。这部作品没有脱离宗教戏剧的传统性质;但对于圣经题材的处理比较自由,增加了一些普通生活的场面,创造了一些喜剧和哑剧的动作,还有许多心理描绘和生动的语言。从亚当和夏娃的尘世生活中,可以看到穷苦人民的不幸道理和夫妻之间的冲突。从魔鬼的引诱活动中,可以听到反抗教会的声音。该隐杀死亚伯这一事件,实际上是上帝的贪欲引起的。这就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贪婪无耻的教会的抗议,其矛头所向是直指上帝的。剧中人物既是圣经里的人物,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勇敢机智的
11、魔鬼赋有特别鲜明的个性。像许多中世纪的戏剧创作一样,亚当不曾留下作者的姓名。它系用法文写成。有人说它产生于英国,估计是十二世纪的作品。教会不得人心,宗教戏剧日益丧失其宣传作用。到了十三世纪,民间戏剧却得到高度发展,而更为流行的则是奇迹剧。一、世俗戏剧综述:世俗戏剧主要有:英国世俗戏剧:霍克节剧、剑舞、圣乔治剧、罗宾汉剧等;法国世俗戏剧:世俗喜剧、笑剧、愚人剧、独角戏剧等。成就最高的为法国的笑剧和愚人剧二、世俗戏剧:笑剧和愚人剧(一)笑剧:中世纪给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以最大影响的不是道德剧,而是笑剧。这种戏剧系从早期中世纪职业演员的滑稽表演而来,从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上半期流行于西欧,以法国为最甚。
12、笑剧是资产阶级中下层的艺术武器。1、笑剧的特点:是运用多方面有趣的题材,直接反映现实生活,赋有各种民间戏剧的基本因素,如笑闹、恢谐、生动活泼的戏剧气氛,日常生活的真实描绘,尖锐的社会讽刺,鲜明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多采的民间语言等等。这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戏剧,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主要是通过人物性格的展现来完成的。2、笑剧代表作:巴特兰律师中世纪员著名的一部笑剧是巴特兰律师。就剧情结构和人物性格而言,这也是中世纪最完善的一部笑剧。剧本以表现巴特兰的贫困生活开始,其中充满了幽默和讽刺。主人公巴持林是一切巧言惑众和诡计多端的律师的代名词。为了骗取一点布,好让他的妻子和他自己能够穿上一件新衣,他使跑到一个布
13、店里去,运用一套绝妙的花言巧语,大大地夸奖丁布商一顿,结果使得布商头昏眼花,赊给他一些布料。临走时,他一本正经地叫布商到他家里去领取欠款,届时将以一只烤鸭为酬。回家后,他兴高采烈地嘱咐他的妻子,一不做,二不休,必须再把那个愚蠢的布商愚弄一番。布商到,巴特兰假装生病,让他的妻子声称他已病例几周,未尝出外,这就使得布商莫名其妙,半信半疑。当布商回去检查他赊购布料确属事实而再度前来索取布款时,巴特兰进一步采用装疯的手段,将布商赶出了他的家门。3、巴特兰律师的人物角色 三幕笑剧 巴特兰穷困潦倒、诡计多端的律师;(巧言惑众、诡计多端 的律师的代名词); 吉尔梅特巴特拉妻子,虚荣而贪财; 吉约姆布商,富有
14、但愚蠢; 蒂博拉涅莱吉约姆牧童,狡黠; 法官:敷衍了事,不负责任。4、巴特兰律师的艺术特征1、尖锐的讽刺批判性(对剧中每一个人物进行批判)2、依靠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构筑喜剧情境: 吉约姆:“我凭我的灵魂起誓,他没准是拿了我的布” 法官:“见鬼!我要开庭了 !只要您这一方在场,就把您的事儿了结。” 结尾巴特兰旁白:“埃,我原以为远近大小的骗子和靠嘴吃饭的人之中高手是非我莫属了,可竟然被一个放养的给占了上风!”5、巴特兰律师:反响及影响:中世纪的笑剧作家对于巴特兰这类人物都是作为肯定的英雄形象来加以描绘的。这类人物是各种困难的征服者和善于运用计谋的大师,具体地体现了中世纪城市生活的兴起和人们反宗教情
15、绪的高涨。狡计战胜了宗教道德,智慧征服了愚昧,人们企图摆脱封建教会的黑暗统治,生活在自由欢乐和没有贫困的境况之中。出此,巴特兰律师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戏剧家及作品(1)马基雅维利和曼陀罗花(1520)(2)塔索和阿明达西班牙戏剧1、洛卜德鲁达(1510?-1565),笑剧橄榄2、塞万提斯(1547-1619):被围困的努曼西亚(努曼西亚)3、维加(1562-1635):羊泉村名词解释: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关于戏剧结构的创作原则,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符合三个整一:剧本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一昼夜(24小时)。这是泥古者对亚里士多德的
16、诗学断章取义,歪曲误读的结果。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讲“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同时指出一出戏的演出时间应“以太阳的一周为限”。一、莎士比亚的悲剧被称之为性格悲剧。四大悲剧中的著名人物形象性格比较如下:A哈姆雷特 忧郁与延宕;B奥赛罗 轻信与嫉妒;C李尔王 刚愎与愚蠢;D麦克白 野心与贪婪;3、莎士比亚喜剧的特点莎士比亚喜剧模式n 基本主题:爱情。n 基本情节:“悲哀的开端,欢乐的结尾”。青年贵族为追求爱情自由与封建习俗、道德、传统产生冲突,最终争取爱情、婚姻自由。n 结构:多线索平行交叉结构。n 主人公多为身份高贵、外表优美、思想健康、行为积极的理想化人物,尤其女性形象,不仅性格开朗、
17、率真,而且热情、勇敢,更富有理想色彩。利用多种手法达到喜剧效果,如乔装打扮,角斗场面,巧合,丑角等。莎士比亚喜剧模式总结:一见钟情好事多磨终成眷属。v 1名词解释:奇迹剧;神秘剧;笑剧;愚人剧:大学学子派二、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莎士比亚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也叫做历史剧、喜剧时期,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世界观和创作风格形成时期,共写了9部历史剧、10部喜剧、3部悲剧和2部长诗,重要的有:历史剧亨利四世(15971598)上下篇、亨利五世(1599);喜剧威尼斯商人(1597)、仲夏夜之梦(1594)、第十二夜(1600);悲剧裘力斯凯撒、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这一时
18、期的莎士比亚被英国表面繁荣的景象所鼓舞,相信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中能够实现,创作基调是明朗和乐观的。三、莎士比亚整体作品状况分类列表1、历史剧:9部 亨利六世第二部(1590)亨利六世第三部(1590) 亨利六世第一部(1591)理查三世(1592)理查二世(1595)约翰王(1596)亨利四世第一部(1597)亨利四世第二部(1597)亨利五世(1598)2、喜剧 10部 错误的喜剧(1592)驯悍记(1593)维洛那二绅士(1594)爱的徒劳(1595)仲夏夜之梦(1596)威尼斯商人(1596)无事生非(1578)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皆大欢喜(1599)第十二夜(1600)3、悲
19、剧:11部:(早期3部,中期8部。)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1593)复仇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4)浪漫爱情悲剧裘里斯恺撒(1599)哈姆莱特前奏哈姆雷特(1601) 奥瑟罗(1604) 李尔王(1605)麦克白(1606)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7) 科利奥兰纳斯(1607) 雅典的泰门(1608)11、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1608) 4、传奇剧:3部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暴风雨(1612)四、名词解释:1、福斯塔夫式背景:福斯塔夫式背景是恩格斯1895年再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没落的骑士
20、,在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入平民社会,上与太子、王公贵族关系密切,下与强盗、小偷、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作家们以其为榜样,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2、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1859年4月9日致拉萨尔的信中针对他的剧本济金根中“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所提出的创作原则。恩格斯也曾指出,不应“为了观念的东西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21、。(2分)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善于从现实生活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提供真实而富有特点的典型环境;要求做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悲剧与喜剧的巧妙结合(3分)。五、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1596)。 1、三条情节线索平行发展: 1.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的诉讼,反映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冲突,白人和犹太人的矛盾。 2.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三匣择亲的故事,反映自由恋爱和金钱婚姻的冲突。 3.罗兰佐与杰西卡携款私奔的故事,反映夏洛克与杰西卡之间的父女冲突。 三条情节线在法庭一场合在一起,达到高潮。构成鲍西娅与夏洛克之间仁爱与贪欲,人道要求与形式主义理解法律的矛盾冲突
22、。 2、夏洛克形象的多重性:(1)、邪恶的代表,唯利是图、吝啬狡诈,报复心重。(2)、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他最成功的作品的原因是:在艺术性方面,它是作者戏剧艺术达到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在思想性方面,它最能代表作者的思想,表现人文主义者在危机时期的思想状态。一、 悲剧情节及各种矛盾的冲突与演变(一)悲剧情节哈姆莱特为四大悲剧之首,俄国19世纪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赞誉该剧是莎士比亚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人类所加冕的戏剧诗人之王的灿烂王冠上的一颗最辉煌的宝石”。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取材于12世纪末丹麦史学家萨克索格兰玛狄克的丹麦史。1576年一
23、位法国作家将其改写成故事。16世纪80年代伦敦舞台多次上演类似的复仇剧,其中托马斯基德的西班牙悲剧对哈姆莱特的创作影响深刻,莎士比亚从中汲取了鬼魂、戏中戏等重要的材料。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超越了同时代的复仇悲剧和自己以往的复仇悲剧,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达到了臻美,成为欧洲戏剧史上的奇葩。故事梗概为:在德国威登堡大学留学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回家为父奔丧,见叔叔克劳狄斯不仅当上新的国王,还娶了自己的母亲为妻,便对父亲的暴死心存疑惑。父亲的亡魂证明了自己的猜疑,为进一步取证,他开始装疯,并通过精心排演的“戏中戏”证实了新王的罪人身份。他决计复仇,但却在最好时机却放弃了行动,一再推延复仇的行为,还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戏剧史 201514页 西方 戏剧 2015 1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