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西北联大(6页).doc
《抗战烽火中的西北联大(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烽火中的西北联大(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战烽火中的西北联大-第 6 页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相继沦陷。为保存中华文化血脉,平津地区文教机构纷纷内迁。“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这两“兄弟”,一个向南,一个向西。后来随着战局的变化,长沙临时大学继续迁徙到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西安临时大学也继续南迁到汉中,改名西北联合大学。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是同时诞生的同胞兄弟,是一株藤上的两颗瓜,如果说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么西北联大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1937年至19
2、46年,西南联大有教授(含副教授)338名,共培养毕业生3882名;西北联大则拥有505名教授(含副教授)的师资队伍,培养了9257名毕业生。 西迁 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前,不少学校已经放暑假,北平地区的大部分学生不在校内。事变发生的第三天,蒋介石邀请一些主要大学的校长和知名教授在庐山举行座谈会。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人应邀参加。 事变发生时,不少身在北平的各大学负责人表现出对华北局势的忧心。7月15日,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李蒸、北平研究院副院长李书华等9位学者联合密电蒋梦麟、梅贻琦:“就同人观察,华北局面症结在地方最高当局对中央尚有疑虑,深恐地方对日决裂后中央反
3、转妥协退(让),使地方进退失据。务请向介公进言,对地方作具体表示,俾袪除此种疑虑。” 日军为了彻底摧毁中国,首先瞄准文化教育机构,对中国高校进行了有计划、长时间、大规模的摧残和破坏。但野蛮的轰炸和破坏吓不倒中国人民。张伯苓校长得知南开大学被炸的消息,向记者发表谈话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他表示,“只要国家有办法,南开算什么?打完了仗,再办一个南开。”事变之前,面对很多人的担忧,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李蒸的回答是:“我可以告诉诸君,如若万一无办法时,在北平不能办大学,在别处仍可以办。在那时,组织规模或者不能与现在一样,而生命则无论如何是不会断的
4、。” 在中国教育界享有盛誉的这批高等学府,到底何去何从呢? 8月19日,教育部在南京举行会议讨论华北高校内迁事宜。由于战前清华大学已经在长沙动工建立分校,初步计划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迁至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又由于战前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已经与陕西省政府共同做好迁陕准备,而且北平研究院部分机构已经迁到陕西,所以计划将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研究院迁至西安成立西安临时大学。不料,北平师范大学自愿分到西安一组。 为了挽救教育,保存文脉,国民政府及时出台教育部设立临时大学计划纲要草案。 9月2日,教育部部长王世杰签发第16390号令,聘请李书华(北平研究院副院长)、徐诵明(北平大学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战 烽火 中的 西北 联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