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第 18 页教育学复习材料名词解释1. 教育: 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人的过程。 广义: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包括社会,学校,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2. 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2、接班人的教育活动。3.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所要达到的各项素质目标的结构系统。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其内涵十分丰富。我们可以把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划分为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创新素质等方面。4.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确定的教育因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5.培养目标: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对教育总目的的具体化。6.义务教育: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给予
3、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7.人的身心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的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特征)8.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去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涵义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 (1)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即具有双专业性。 (2)国家有教师教育专门机构,专门教育的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
4、不断深化的过程。9.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间的态度等。10.课程: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有学科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11.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指知识的逻辑关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12.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
5、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养成。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经验。13.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14.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
6、、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习课程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15.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非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察觉性。16.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7.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18.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19.个别教学制: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个别进行的一种
7、教学形式。2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程的固定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的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夸美纽斯)简答题1.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活动,专门从事教育与教学。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内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8、。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对立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本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2.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容。 (1)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2)学生是发展的人。 (3)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性) (4)学生是有主体性的人。 (5)学生是完整的人。(完整性)3. 简述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何要求。 (1)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磕碜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
9、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4. 简述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首先,班集体的形成是强大的教育力量。班集体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其次,班集体为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然后,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最后,班集体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场所。5. 简述新课程提出的教育观念 (1)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
10、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4)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6. 简述一堂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教态自如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7. 简述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的用于实际。 (4)发扬教学民主。8. 简述教学中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坚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9.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11、课本231页)(1) 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2) 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3) 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住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10.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课本232页) 优越性:(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级集体的积极影响。 (4)有利于
12、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局限性:(1)教学活动多有教师直接做主,学生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限制。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等个性。 (3)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这就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得不到培养。 (4)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的程序化,难以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创新。11. 教学的基本任务:(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增强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
13、的世界观(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论述题1.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如何才能发挥这种作用? 为什么:(1)学校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按照一定需要做出取舍,选取其中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符合发展需要的因素。 (2)学校教育这种环境影响较为系统,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获得体系化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思想道德意识与世界观,从而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产生深刻影响。 怎么做: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实际活动。环境对人的影响要通过各种实际活动,才能反映到人的头脑来,形成人的各种素质。 (1)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利于教育者按照国家的教
14、育目的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2)这种活动又是在专职的教育者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可以同诺采用有效的活动方法和手段,大大缩短学习的进程。 (3)青少年学生在学校中,通过参加以学习为主的活动,接受学校环境所施加的各种影响,能够迅速的发展他们的知识,智力和品德等。2. 试述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何要求。 (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1)尊重学生: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有过错的学生 严重缺点缺陷的学生 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学生 2)赞赏学生:#独立性,兴趣爱好,专长 #取得的微小成绩 #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 #对权威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
15、越 (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 1)帮助学生检查监督和反省自我,明确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利用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方法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的个人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促进评价内化 7)帮助学生发现潜能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分为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教
16、师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学生共同成长。3. 试述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素质有何要求。 #教师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 (1)精通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对所教科目知识的基础性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和技巧。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相关性,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使相关教师之间取得协调,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时相互配合。 (3)了解该学科的新发展。趋势与动向,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发展的因素,以及学科价值和表现形态。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层次,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熟悉学科内创造
17、发明的过程和成功原因,精神力量,能够把所教内容放在更深广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上考量,才能理解全面。 -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 -坚实的教育学科知识 -丰富的教育实践知识 #教师能力素养-教学能力 合理设计,高超实施,灵活辅导,科学评价 -教育研究能力 发现问题,采集资料,科研写作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教师集体,团结互助育人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身心素养-健康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4. 试述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书本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具体形象,易于理解吸收,转化为有用
18、的精神财富。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际操作活动或组织他们从事科学观察等。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培训的关系,只有二者结合,以知识为基础训练技能,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识,学以致用。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其他 1. 教育学定义: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3.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5.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构建了完整的教育学体系,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
19、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6.杨贤江新教育大纲,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7.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奠基者。他第一个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即一个人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 8.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其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9.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 10.教育的社会生产劳动中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展,经历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三阶段。11.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12.在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 13.现代教育特征:1.与社会
20、生产、社会生活相结合 2.现代教育的民主化 3.现代教育的终身化 4.现代教育的国际化14.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保罗朗格朗第一个提出“终身教育”。朗格朗撰写的终身教育引论成为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15.现代教育的国际化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课本18页): (1)教育目标国际化 (2)课程内容国际化 (3)教育渠道国际化 16. 教育的个体意义(课本19页): 1.促进个体社会化 (1)个体思想意识和行为社会化 (2)培养个体的职业素质和角色 2.促进个体个性化 (1)形成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主体能力发展 (2)促进个体差异,形成独特性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建实现个体价值 17. 教育的社会意义
21、(课本26页): 1.文化意义:(1)传递和保存文化 (2)选择和整理文化 (3)交流和融合文化 (4)更新和创造文化 2.政治意义:(1)培养合格公民以及政治人才 (2)传播思想,制造舆论为政治制度服务 3.经济意义:(1)提高人力资本,促进收入和经济增长 (2)通过在生产和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18.教育目的作用(课本3031页):导向、调控、评价 19. 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体论、社会本位论 20.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依据、人的依据 21.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2. 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
22、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培养劳动者、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3.全面发展教育:德智体美劳 24.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统一性,免费性 2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26.人身心发展特征(课本125页):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课本126-127页):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可能性(2)学校教育主导(3)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是关键 28.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
23、要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独特性、主体性、完整性,并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9. 教师职业特点(课本143-144页):复杂性 示范性 创造性 长期性 长效性 30.教师角色(课本144-145页):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 31.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课本149-150页):教师职前教育 新教师入门指导 教师职后教育 32.师生关系境界(课本154-156页):存在意义上的依存关系 人格意义上的平等关系 过程意义上的互动关系 情感意义上的相融关系 发展意义上的相长关系 33. 培养建立班集体的方法:(1)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制定规章制度(3)
24、培养正确的舆论,树立优良的班风和传统(4)引导和转化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5)开好班会 34.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分析书面材料 观察 调查研究 建立档案 35.评定学生操行 写操行评语(课本174页) 36.课程的分类:(1)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5)基础型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6)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37.课程理论流派(课本180-181页):学科中心课程论 活动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 38.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学过程规律:(1)直接与
25、间接经验相统一 (2)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4)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 3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40.三维教学的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1.教学工作环节: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2.备课要求:(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3.整个教学工作中心环节:上课 44.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45.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46.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哪些要求),循序渐进,巩固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什么要求) 47.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48.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探究法,参观法,陶冶法 49.教学方法选择依据:1.教学目标、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 4.教师的素养条件 5.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时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