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单元温暖的家1. 我长大了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 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 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过程:(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1.教师播放录音。教师
2、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2.教师提问。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 ,但是为什么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2. 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
3、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1.教师提出问题。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 “温馨宝典” 红心卡上。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质疑
4、、 解释、补充等活动, 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四)我的心里话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2. 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 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3.感
5、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实施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回顾成长历程, 勾起生活的回忆,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揭示主题: 爸爸妈妈抚育我1、师生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有这么一位同学,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特别关心、照顾她的人,她是谁呢?2、播放录像,生谈感受。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师小结揭题: 是啊,郭殷子心小小年纪就能
6、获得这么多荣誉,离不开她妈妈全身心的关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爸爸妈妈抚育我 ,好吗?二:联系实际,合作探究通过交流、辨析和观察,了解并理解自己父母亲养育呵护自己的由衷,体会父母为了家庭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1、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述父母关心他们令他们难忘的事。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们的呢?(1)小组活动。(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参与小组内活动,相机评价、提升、指导)(2)在班上交流2、师小结过渡:是啊,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可我们还常常习以为常,还不知道他们为我们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和负担。老师建议,
7、让我们走进他们,看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真正了解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真情触动,实话实说1、观看录像谈感受。2、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父母的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体会他们抚育子女的辛苦。3、针对“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发表自己的看法。4、生实话实说自己对待父母这种做法的态度。5、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抚育我们成长(出示板书),无私地奉献与付出着,可我们有许多人还是不能理解他们。大家想想,这样对吗?()那你们就想想看,今后该怎么做呢?四:敬献礼物,以表心意。3. 我懂事了教学目标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
8、对家庭的责任感。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实施过程(一)游戏导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 (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二)引导对比1.师: (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2
9、)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3.教师小结。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三)交流感悟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
10、感想。(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7.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四)采访父母4.健康生活每一天4-1 家里的文明礼貌教学目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帮助学生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爸爸、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2.懂得文
11、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的家。3.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实施过程(一)调查和统计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择。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A.向父母说“再见”;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A.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A.等妈妈起吃;B.都是一家人,你等我,我
12、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叉地;B.往沙发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坐。接着请各小组分别统计组内A,B 选项人数的多少,然后全班统计A,B 选项的人数。最后的统计显示:选A 的有 16 人,选 B 的有 24 人。(二)讨论和探究(三)体验和感受播放采访学生家长的录像片段,小记者向家长提出的问题:(1)妈妈正在做饭时,孩子自顾自吃起来和等妈妈一起吃,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2)孩子进您房间时,敲门好还是不敲门好,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师:这都是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你们的爸爸、妈妈想法一定和他们差不多。精选学习资料 - - -
13、-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你希望父母尊重你,那你对父母应是怎样的态度呢?(四)讨论和总结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概括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全班交流。生:文明礼貌让家里每个人都快乐。4-2 居家生活讲节约教学目标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表现。2.学习合理消费,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实施过程第一课时(一)布置调查、参观、访问任务(二)调查访问过程1. 带领学生代表上门调查访问特困家庭或五保户家庭。
14、2.观察访问对象的家庭,进行适当的数码拍摄。3.学生向老革命、老干部进行访问。老干部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使学生了解到,在战争年代,环境非常恶劣、条件异常艰苦,广大军民养成了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朴素、不浪费、讲节约的良好作风,并将这种作风保持至今。(三)返校第二课时(一)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采访,了解了老革命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节课,我们将根据采访的内容,一起来研究在生活中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二)探究活动1.小组内交流调查访问的结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1 页学习必备
15、欢迎下载2.教师点拨。在战争年代,条件是异常艰苦的,战士们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宁愿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生活富裕了,但老人们仍旧不改当年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想一想,现在老人们为什么还会这样做呢?由于在访问时,学生都听到了老革命、老干部的回答,于是学生用老人的话回答:“家里的钱是父母劳动得来的,他们挣钱不容易,如果浪费了多可惜呀!” 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它节省下来给更需要它的人花。 ”3.教师小结。师:节约,体现了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节约,也是珍惜和爱护资源的体现。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小组讨论交流)4.班级召开关于“节约与攀比”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学生
16、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5.教师提出问题。(1)节约有什么好处?攀比有什么害处?(2)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不注意节约的事情?你们今后想怎样做?(学生自由发言)(三)教师总结师:节约是在健康生活的前提下,不攀比、不奢侈、不随意丢弃有用的东西。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节约既是尊重父母的劳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劳动。节约是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不攀比,讲节约,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它是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基本品质。4-3 生活中的安全教学目标1.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
17、。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能力。实施过程(一)模拟活动1.情境引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一天,小红独自在家时,有一个不认识的人敲门。那人告诉小红是她父母叫他来家里拿东西的,同时他还说出了小红父母的名字。小红没了主意。她应该让他进门吗?应该怎么办呢?请学生分小组准备,模拟以上的情况,想办法解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2.学生分成 6 个小组进行模拟活动。3.小组展示。(二)探讨与研究师:在生活中,除了刚才我们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你都知道哪些呢?(三)全班
18、模拟活动1.模拟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抽题签,然后按照题签上的内容进行模拟活动,并找出最佳解决的方法。情境: (1)燃气泄漏;(2)有人游泳时溺水;(3)有人触电;(4)有人被开水烫伤。由于课前学生对意外事故的自护自救方法有所了解,在模拟中学生的解决方法大体上是正确的。2.小组汇报结果。(1) “燃气泄漏”和“有人被开水烫伤”的处理方法。学生说,在家里经常听父母讲,遇到燃气泄漏,一定不要惊慌,要首先关闭燃气开关,切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而且一定不能够使用明火,包括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排风扇等。遇到有人被烫伤的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烫伤,被烫伤的范围不是很大,应该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方法:给被烫伤的
19、部位冲冷水降温,缓解疼痛;涂抹小苏打水或烫伤药膏进行消炎、治疗。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烫伤,就一定要去医院及时诊治。(2) “有人游泳时溺水”的处理方法。学生展示的是马上跳下去救,理由是要“见义勇为”。对此有几位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不能跳下水去救,如果你不会游泳,会被淹死。” “如果水太急,我们太小,不仅不能救上溺水者,反而害了自己。 ”教师马上追问:“你们想得很好,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自己不能救,最好向大人求救,或寻找救助工具。”教师肯定其结果, 并强调: “你们都是未成年人,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 一定要注意逃生自救。 ”精选学习资料 - - -
20、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有人触电”的处理方法。当有人触电时,学生展示的是首先切断电源。但有学生补充说,他们做得不完全正确,切断电源不能用手,应用干木棍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教师肯定其回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 “若是被高压线击倒, 能不能用干木棍切断电源?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了结论:“不能。因为高压电会立即把木棍击穿,把救人者击倒。”教师强调:“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离开危险之地,并向电工求救。 ”3.遇到这些情况时,学生除了自我救护外,还应向大人求救。教科书第 19 页连线练习题, 在此基础上
21、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保证报警内容的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地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5.设计安全提示标志。由学生根据前面讨论中找到的、家庭生活中一些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为家庭安全生活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四)教师总结,课后延伸主题一我和小伙伴1、学会友好相处教学目标1.懂得同学、 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 体验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2.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懂得以诚相待的道理。3.能够处理同学之间的简单矛盾,学
22、会彼此谅解。实施过程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2.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需要,引出主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二)真情流露,体验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1.欣赏照片。2.召开故事会。(1)先听教师讲一个自己小时候与小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故事。(2)学生小组内轮流讲。(3)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故事。(三)引导学生树立互相尊重和愿意与伙伴相处的意识(四)课外作业第二课时做人要诚实教学目标:1.懂得伙伴之间相处应当以诚相待的道理。2.学
23、会如何友好相处和怎样处理矛盾。(一)课外调查课外鼓励学生通过询问家长、老师和小伙伴,浏览网络、翻阅图书等方式寻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信心,锻炼了交往能力,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归纳、整理、掌握材料。(二)倾诉烦恼,交流解决方法1.说出你的烦恼,大家一起想办法。2.真情对对碰。师:现在你想对那些与你闹过矛盾的同学说些什么吗?请你去跟他说一说你的心里话。3.教师讲一讲名人高士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认识你。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时候是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课时,他正在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同桌拿
24、出一个折好的青蛙给他看。高士其像没看见一样,仍然专心听讲。下课了,他的同桌很生气,责怪高士其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说:“上课时,我不认识你。下课时,咱们还是好朋友。”4.师生交流名人关于交友的名言。例如: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情去灌溉,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苏霍姆林斯基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贝多芬(三)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25、:1.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2.体验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一)小竞赛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 (学生争先恐后)(二)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 (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 (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2022 小学 三年级 品德 社会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