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 .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文内容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963 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一天, 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 我睁大了眼睛, 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 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 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
2、 改成一幅画像 ,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 “包”这个动词, 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县“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
3、立起我写作的信心。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 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 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
4、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我非常庆幸, 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 15 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 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6 页2 教学实录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课前交流: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叫爬山虎的脚,这是叶圣陶,你对她有哪些了解?上课: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
5、写到了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你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课题)注意 “ 那” 字的右耳刀是两笔。绿字的这一横稍稍长一点,这个字就漂亮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师:同学们,这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再读课题。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肖复兴, 你们想知道他在课文里都写什么了吗?请打开课文,放开声音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了。开始读吧。(学生自读课文。)师: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同桌之间再互相读一读课文中带着生字的词语。(学生自读。)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师出示词语,学生领读、齐读。)客厅、皇冠、燥热、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师:春风从脸
6、庞轻轻地拂过,应该怎么读这个词呀?再试试。生:春风拂面师:这样读才舒服呢!再读。(继续出示词语)生:映入眼帘师:眼帘指的是谁呀?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课文语段)请你读一读。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我一下子愣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同学们,我刚才听到这个字(曲)大家刚才读得不太一样,有的读q, 有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6 页3 读 q, 咱们怎么办?生:查字典。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字典中的解释,你来选
7、择哪一个?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种 “ 曲” 字的解释。)生:这个字应读 q ,我是根据第一个解释,弯曲,跟直相对来判断的。曲线。师:哦,你是根据这个解释来判断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生齐读:曲线。师:这里有两组词,你们再来读读,想想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课件出示:莫名其妙愣住意外认真平和质朴(学生自读)生:第一组是作者的表情,第二组是叶圣陶老爷爷的表情。师:作者是谁?生:是肖复兴。师:作者肖复兴是用第一人称“ 我” 来写的这篇课文。当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比你们大不了几岁。第二组词是写谁的?生:叶圣陶师:叶圣陶先生可是一位生:大作家。师:没错。这两个人特别有缘,在这篇课文当中相遇
8、了。你们想一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的脚,两篇课文的题目中都带着生:爬山虎。师:对了,不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写植物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是写植物的吗?它是写 生:人的。生:写事的。师:是通过事情来写叶圣陶老爷爷的。对吗?再想想看, 课文中写了叶圣陶老先生和“ 我” 之间的哪两件事啊?这两件事又是怎样把课文分成了两部分呢?默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6 页4 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师行间巡视,并提醒学生:默读课文书平放,这样更便于学习。师:让我们抬起头来,一起交流交流。生:15 自然段是写叶圣陶爷爷帮 “ 我
9、” 修改文章。师:如果我们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就是生:修改文章。师:修改作文。(师板书)生:610 段是写叶圣陶老生邀请 “ 我” 到他家做客。师:如也用四字概括,那就是:邀请作客。这样就更好了。(师板书)师:同学们,你们也都和他们的分法一样吗?生:一样。师:那么,让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拿到叶老为“ 我” 修改的作文, “ 我” 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 一会儿我们交流。 请画出相关的内容, 然后轻轻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学生自学)师: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
10、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读得真准确。孩子们,“ 我” 看到叶老为 “ 我” 修改的作文 生:很认真。师:你从哪儿感到到的?生:我是从 “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这句话感受到的。师:同学们,这 “ 密密麻麻 ” 什么样,你知道吗?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师: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6 页5 师:你们看,这
11、可真是 “ 密密麻麻 ” 呀,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呀!同学们,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来,读读吧。学生自读。指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 我眼前已经出现这 “ 密密麻麻 ” 的修改稿了。 同学们,回到家,“ 我” 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生:(读)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师:同学们,咱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 一张” 和“ 一幅” 有什么不一样吗?体会体会。生:“ 一张画像 ” 的“ 张” 和“ 一幅画像 ” 的“ 幅” 字在画像上, “ 幅” 字用得会更准确一点。师:我们平时说:一张 生:(齐)纸师:一幅 生:画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
12、 (师板书)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所谓的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 用词准确一点儿, 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 请你再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还看到了什么?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 “ 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删掉原句中 “ 包” 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 书皮” 改成“ 包书纸 ” 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 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这位同学把看到的读出来了,把感受也读给我们听了。同学们,你们看,我的原句是 (课件出示)生:(读)怎
13、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师:叶老改成了 生:(读)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 删除” (师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6 页6 书),请伸出手来写一写,一个是“ 删改” (师板书)。这 “ 删除” 和“ 删改 ” 都有一个“ 删” 字,那这 “ 删” 字是怎么来的呢?(出示课件)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写字,写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一“ 册” 书,我们来看看 “ 册” 字的演变
14、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的“ 册” 字。同学们,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要小刀给它挖下去,这种方法就叫做“ 删” ,所以你看,这 “ 删” 字就是什么?对,一个 “ 册” 字加一个立刀。那要把 “ 删” 字写好,得注意点儿什么呀?生:左边的 “ 册” 字中间的一横要改成提。生:“ 册” 字要写得瘦一点。师:(板书)这样写这个字就漂亮了。同学们,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着读一读,体会体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改后的句子把 “ 包” 字去掉,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书皮” 换成“ 包书纸 ” 就更加的确切了。师:句意是确切了,但句子呢?生:
15、句子更干净了。师:用书上的词说,就是生:干净了,也规范了。师:对了。(板书:规范)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认真仔细地修改作文,你都感受到什么了?生:我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读呀?自己试试。生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给“ 我” 修改的这篇作文有1500 多字,可叶老就是把这 1500 多字的文章修改了100 多处呢!所以, “ 我” 这样说 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
16、面, 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6 页7 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 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 (音乐起)所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 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 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 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呢!所以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
17、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同学们,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还仅仅是一位认真的老人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老人?生:他还是一个温柔的、慈祥的、尽责任的老人。师:是啊,他还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老人。生:他还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师:他爱每一个孩子,他是一位教育家。生:他是一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的人。师:他给予了我们每一个孩子无尽的关爱。(师板书)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 还在后面写了评语。 这段评语不仅告诉了肖复兴,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请你们读读看。生自由读。师: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作文。生:要写具体事实。这篇作文全是具体事实。生:从具体事实中透出对王老师的敬爱。师:写好作文
18、还有什么要求?生:(读)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师: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生:要想写得亲切自然,就得在这件事上深爱感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6 页8 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板书)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都是 “ 我” 的优点,你们别忘了,叶老先生他密密麻麻地为“ 我” 修改了 100 多处呢,你们有疑问吗?生:叶老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修改100 多处?师:快读读第 5 自然段。知道为什么了吗?生:(读)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师:
19、对,树立了 “ 我” 的信心,激励我写得更好,使“ 我” 也走上了文学之路。(师板书)成了一位大作家。几十年后,这件事仍然不能让肖复兴忘记,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再回忆当年的一幕一幕。(课件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你们可以用上课文当中的话,选择其中的一句,先试着填一填: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生:愣住了。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生:感到叶老先生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人,如春风拂面。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师:孙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请你们读红色的部分。(课件出示短文)师:
20、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生:我一下子愣住了。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生: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生: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师:今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 感受了叶老的平和, 同时还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们,我们也来试着修改一下这句话,好吗?(课件出示句子)先看看这句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6 页9 有什么问题,再看看怎么修改。生:“ 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 ” 这里的 “ 张” 应该改成 “ 幅” ;还有,这个 “ 象” 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师:还有吗
21、?生:“ 这张画真像我呀! ” 改成“ 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 ”师:这样一改,句子就规范了,对吗?好了,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在刚才我们学的课文的第一部分里面提到爬山虎了吗?生:没有。师:别着急,下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下课。教师听课感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6 页1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带给我的启示评课人:“孙莹,女,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语文教师。2006 年取得小学高级职称。八年来,她共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40 余节。2005 年参加北京市首届青年教师
22、作文评优课,获二等奖; 2006年参加北京市东城区“东兴杯”语文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2007年参加北京市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获一等奖。近几年她连续获得史家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东城区优秀青年教师; 东城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东城区教育新秀等光荣称号; 还被连续聘为东城区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这是从网上搜集到的孙老师的简介。当然,这些与我并没有什么相关,我与她也并不曾认识,但是因为语文让我结识了她。能认识她缘于昨天的教研, 源于她的那一课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 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 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
23、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 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 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 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 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 孙老师将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作为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仔细梳
24、理了一下,我觉得这节课带给我的启示有如下几点。首先就是整堂课的整体性和巧妙性。这节课孙老师像是在讲一个故事,娓娓道来, 每个环节的过渡都是那么自然、巧妙。虽经过用心的雕琢却并不显得“脂粉味”太浓,就像那一片爬山虎清新、和谐。可以说,这一堂课的容量是不小的,里面渗透了很多知识,包括对词语的学习,对句子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梳理,甚至是作文的修改方法等等,涉及了太多的内容。 可是我们看来却并不显得乱,也没有衔接不舒服的地方。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上下了多大的功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6 页11 听多了语文课,感觉
25、自己对语文好像也有了那么一点了解,可真的是眼高手低。 通常大家的常态课都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进行,先识字再理解课文再拓展,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路,没有新意,也缺少语文味。感觉这堂课,真的是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觉得它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了有叶老为“我”修改文章而感受到他的人品这一方面。而语文的工具性又表现在了由课文学到写作方法以及修改的方法。 (写作上要用字准确,句子规范,文章具体、感人;认识了两种修改符号并应用到具体的句子中。)这一点真的很难做到。我们往往会顾此失彼, 即使能有所兼顾, 也可能会弄得乱七八糟, 或者是生拉硬拽的把他们拽到一起, 显得生硬。可这堂课却完全没有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022年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 2022 小学语文 绿绿 爬山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