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基础知识考试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医学基础知识考试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医学基础知识考试 .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资料三、组织胚胎学(一)绪论1. 组织学、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组织学 : 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组织 : 细胞,细胞外基质。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嗜酸性:组织和细胞成分对酸性染料(如伊红)的亲和性。嗜碱性:组织和细胞成分对碱性染料(含有阳离子着色基团的染料,如苏木精、结晶紫、美蓝等)的亲和性。2.HE 染色法(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 ,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易于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basophilia )和嗜酸性( a
2、cidophilia );而对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亲和力都比较弱的现象称为中性(neutrophilia)。(二)上皮组织1.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特点:排列紧密、形态规则少量的间质;极性(游离面、基底面);没有血管。来源:上皮组织来自胚胎时期的三个胚层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2. 被覆上皮的分类和主要分布。3. 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1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腺上皮:以分泌为主要功能的上皮称腺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的器官为腺。外分泌腺结构:导管、分泌部、腺
3、泡、肌上皮细胞分类:细胞的数目(单细胞腺(杯状细胞)、多细胞腺);分泌部形状;分泌物的性质(浆液腺、粘液腺、混合腺)4.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桥粒、连接复合体、基膜)。5. 浆液性细胞和粘液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三)结缔组织1. 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结构特点: 1. 细胞数量少,种类多,散在分布;2. 细胞外基质多,形态多样化;3. 细胞一般无极性。功能: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特殊结缔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2.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
4、构和主要功能。成纤维细胞 LM:胞体较大,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 EM:RER 、GC 发达功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构成纤维和基质巨噬细胞 LM:形状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 EM: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和微管功能:吞噬作用、抗原提呈、分泌功能浆细胞 LM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位于细胞一侧,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EM: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5、 - - - -第 2 页,共 31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功能:合成、分泌抗体3. 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特点、分子构成和特性。胶原纤维 LM:粉红色,直径0.5 10 m ,波浪状,分支交织成网 EM:为成束的胶原原纤维,后者直径20200nm ,有 64nm周期性横纹成分:型与型胶原蛋白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纤维 LM :HE染色呈淡红色,醛复红染色呈紫红色;直径0.2 1.0 m ,细丝状,分支交织成网 EM:弹性蛋白(位于中心)+ 微原纤维(由原纤维蛋白构成,位于外周)特性:富于弹性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并存,赋予组织韧性和弹性,使器官兼能保持形态和具有可变性. 4. 基质的分子构成和
6、作用。基质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形胶状物蛋白多糖: 由蛋白质和糖胺多糖组成(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肝素等)功能形成分子筛,有利组织液通过;限制细菌扩散纤维粘连蛋白: 连接媒介分子表面具有与细胞、胶原及蛋白多糖结合的部位(即化学基团);对于细胞的分化和迁移也具有一定作用组织液: 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成分渗出,在组织中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部分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入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功能构成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产生或回流障碍,导致组织脱水或水肿5.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
7、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 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致密结缔组织纤维为主,纤维粗大,排列紧密;功能:支持和连接。(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组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1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脂肪组织 由大量脂肪细胞群集构成,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为脂肪小叶。(黄色脂肪组织:由单泡脂肪细胞构成;贮能、维持体温、保护。棕色脂肪组织:由多泡脂肪细胞构成;存在于新生儿,产能。)网状组织 组成: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分布:造血和淋巴
8、组织;功能: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成分,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微环境。(四)血液1. 红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网织红细胞的概念及意义。红细胞: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 m,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故呈红色;Hb结合与运输O2和 CO2 ,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O2 ,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 网织红细胞 : 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在血流中1 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疗效的评价。2. 血浆、血清、贫血的概念。血浆 : 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
9、代谢产物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3. 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名称类别正常值白细胞(WBC )成人儿童新生儿(4 - 10) 109/L (5 - 12) 109/L (15 - 20 ) 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杆状核 1 % - 5 % 分叶核 50 % -70 % 0.5 % - 5 % 0 - 1 % 20 % - 40 % 3 % - 8 %红细胞(RBC )男性女性新生儿儿童(4.4 5.7 ) 1012/L (3.8 5.1 ) 1012/L (6 7 ) 1012/L (
10、4. 0 5.2 ) 1012/L血红蛋白( H B )男性女性新生儿13.0 - 17.0 g/dl 11.0 - 15.0 g/dl 17.0 - 20.0 g/dl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1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血小板(PLT )(100 300)x109L网织红细胞记数成人新生儿0.5 % 1.5 % 0.3 % - 6.0 %4. 五类白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 LM: 直径 1012um,胞质内含许多细小颗粒,染色浅,核呈杆状或分叶(嗜天青颗粒: 浅紫色, 20;特殊颗粒: 浅红色, 80)功
11、能趋化性( chemotaxis ),脓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LM: 直径 1012 m ,核分叶、 S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分泌物(同肥大细胞):嗜碱性颗粒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细胞质内有白三烯功能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嗜酸性粒细胞 LM: 直径 1015 m ,核多 2 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 芳基硫酸酯酶等功能组胺酶分解组胺, 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单核细胞 LM :直径 14 20 m ;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 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后分
12、化成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LM: 小淋巴细胞: 68 m ,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中淋巴细胞: 912 m ,胞质较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核染色质略稀疏,着色略浅;大淋巴细胞: 1320 m分类: 1.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于胸腺产生,占75 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B细胞),于骨髓产生,占10 15 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占10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5. 血小板的光镜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 LM:双凸圆盘状,直径24 m ;受刺激后伸出突起;在血涂片上常聚集成群;分中央颗粒区(含血小板颗粒)和周边透明区 EM:血小板表面
13、吸附有血浆蛋白有多种凝血因子。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颗粒区有特殊颗粒( 颗粒)、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有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寿命:714 天6.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组细胞的概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1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造血干细胞 起源: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位于红骨髓、脾和淋巴结,少量于外周血形态:类似小淋巴细胞,即细胞体积相对较大,胞质富含核糖体特性:强增殖潜能多向分化自我复制,终身保持数量恒定造血祖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于造血祖细胞,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14、红系造血祖细胞:EPO粒- 单系造血祖细胞:GM CSF 、IL-1等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TPO )(五)软骨和骨1. 软骨的一般结构和分类特点。软骨: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和表面的软骨膜构成,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分类: 1). 透明软骨分布:肋、关节、呼吸道纤维:胶原原纤维(型胶原蛋白),纤维细且折光率与基质相同,于HE染色切片不能分辨基质:含大量水功能:抗压性强,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2).纤维软骨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软骨细胞:较小而少,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纤维:胶原纤维束平行或交叉排列基质:较少,弱嗜碱性功能:韧性强 3).弹性软骨分布:耳廓、咽喉及会厌纤维:大量交织
15、分布的弹性纤维,在软骨中部更为密集功能:有较强的弹性2. 骨组织的构成(骨基质,骨板、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3. 骨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意义。哈弗斯系统 ( 骨单位 ) :指内、 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哈弗斯骨板和中央管构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1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哈弗斯骨板: 4 20 层,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 中央管: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与穿通管相通) 4. 长骨的一般组织学结构。长骨的构成:骨干、骨骺,表面覆盖骨膜和关节软骨;内为骨髓腔,骨髓充填其中骨干 =
16、 密质骨 + 少量松质骨密质骨:环骨板、哈弗斯系统、间骨板穿通管:横向穿行于骨板的管道,与骨干长轴垂直,内含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骨骺 : 主要由松质骨构成,表面有薄层密质骨(六)肌组织1.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肌原纤维和肌节的概念,肌丝的分子构成。LM :胞体:长圆柱状,直径10100 m ,长140 mm ;胞核:椭圆形,数十至数百个,位于周边;胞质:充满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周期性横纹:暗带(A带) ,中央有 H 带,H 带中央有M 线;明带( I 带) , 中央为 Z 线肌节:相邻 2 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 1/ 2 I 带 +A带+1/ 2 I 带构成,
17、长 1.5-3.5 m, 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EM :肌原纤维、横小管、肌浆网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肌原纤维间有肌浆网,大量线粒体、 糖原、 肌红蛋白粗肌丝:分布:肌节中央,长贯暗带,中央固定于M 线,两端游离;结构:长约1.5 m ,直径 15nm ;由肌球蛋白组成,肌球蛋白为豆芽状,分头杆两部分,头部为横桥,有 ATP酶活性细肌丝:分布:一端固定于Z 线,一端伸入粗肌丝间,中止于H 带外侧;形状:长约 1 m ,直径5nm ;组成:肌动蛋白(有与肌球蛋白头部结合的位点)、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可与Ca2+ 结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18、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1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2. 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闰盘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心肌:分布于心脏,收缩具自动节律性,无肌卫星细胞LM :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核12 个,居中有周期性横纹,肌原纤维位于周边,核周胞质染色浅,内含脂褐素细胞以闰盘连接EM :有粗肌丝、细肌丝和肌节肌原纤维粗细不等,其间线粒体丰富横小管位于Z 线水平肌浆网的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小而少; 与横小管形成二联体闰盘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 纵位部分存在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交流和电冲动传递,使心肌舒缩同步化3. 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中空性
19、器官管壁内LM : 长梭形,大小因所在部位和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异无横纹,胞质嗜酸性单核,杆状或椭圆形4.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肌丝滑动原理: 运动神经末梢将冲动传递给肌膜兴奋经横小管传递给肌浆网,释放 Ca2+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使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型变化,肌动蛋白上的肌球蛋白结合位点暴露,与肌球蛋白横桥结合ATP 被分解释放能量,横桥弯曲,将细肌丝牵引向M 线细肌丝向M 线滑动,明带、肌节、肌纤维均收缩Ca2+ 被泵回肌浆网,肌钙蛋白等复原,肌纤维松弛(七)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1. 神经组织的构成。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为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2. 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
20、结构特点(树突、轴突、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功能及分类。胞体:尼氏体 LM :强嗜碱性,粗块状或小颗粒状;EM :RER和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复制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神经调质神经原纤维LM :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EM :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神经丝是由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中间丝;功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1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树突: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从树突干发出许多分支,树突内胞质的结构与胞体相
21、似,在分支上有大量棘状的短小突起,称树突棘。 功能极大地扩展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轴突:每个神经元有一条轴突,由轴丘发出,此区无尼氏体,染色淡,比树突细,直径均一,有侧支呈直角分出。轴突末端的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胞膜称轴膜。起始段轴膜厚, 产生神经冲动 , 沿轴膜向终末传递。胞质称轴质,无尼氏体,含神经丝、微管、微丝等,参与物质运输慢速轴突运输快速顺向轴突运输快速逆向轴突运输分类:按神经元的突起数量: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按神经元的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分:高尔基I 型神经元:长轴突高尔基II 型神经元:短轴突3.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结构:由突触
22、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构成。突触前成分: 即突触小体,为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内有突触小泡(synaptic vesicle ),含神经递质或调质;突触前膜较厚,含钙离子通道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含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体功能: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4. 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髓神经纤维: 施万细胞呈长卷筒状套在轴突外;相邻施万细胞间的狭窄处称郎飞结,相邻两个郎飞结间的一段神经纤维称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外围部分即为一个施万细胞无髓神经纤维: 施万细胞为不规则的长柱状,表面有数量不等、深浅不同的纵行凹沟,纵沟内有较细的轴突, 施万细胞的膜不形成髓
23、鞘,一条无髓神经纤维可含多条轴突,由于相邻的施万细胞衔接紧密,无郎飞结5.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和主要功能。分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施万细胞、卫星细胞功能: 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除突触部位以外,都被神经胶质细胞分隔、绝缘,以保证信息传递的专一性和不受干扰星形胶质细胞: 体大,呈星形多突起, 核圆或卵圆形,胞质内含胶质丝(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构成的中间丝) 功能支持和绝缘突起末端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构成胶质界膜;在血管周围形成神经胶质膜,参与构成血- 脑屏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组织损伤时,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瘢痕精选学习资料 -
24、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1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少突胶质细胞: 胞体较小,突起较少;突起末端扩展成扁平薄膜,包卷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功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小胶质细胞:最小,胞体细长或椭圆,核小、染色深;突起细长有分支,表面有许多棘突。由血液单核细胞迁入演变而成,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转变为巨噬细胞,具有吞噬作用施万细胞: 参与 PNS中神经纤维的构成,于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中的施万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所差异。 施万细胞的外表面有基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促进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卫星细胞: 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
25、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核圆,染色质较浓密;细胞外表面有基膜6. 各种运动神经末梢和感觉神经末梢的一般结构和作用,运动终板的概念。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的周围突末端, 感受环境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可分为:游离神经末梢 (为感觉神经纤维终末分支,分布于表皮、 角膜、 各种结缔组织; 感受温度、应力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参与产生冷、热、轻触和痛觉)、触觉小体(分布真皮乳头,于手指最多;结构卵圆形,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小体外包结缔组织被囊,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感觉神经纤维末梢盘绕在扁平细胞间;功能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触觉)、环层小体(分布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韧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医学基础知识考试 2022 医学 基础知识 考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