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私募股权投资与被投资企业高管薪酬契约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私募股权投资与被投资企业高管薪酬契约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私募股权投资与被投资企业高管薪酬契约 .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私募股权投资与被投资企业高管薪酬契约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研究王会娟 / 张然 2013-04-16 17:20:54 来源:管理世界( 京)2012 年 9 期一、引言私募股权投资 (Private Equity,简称 PE)相对于公开发行股权而言,通常以基金的形式运作, 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人出售股权筹集资金,然后对非上市公司进行权益性投资, 投资后进行管理使其增值, 最终通过上市、 并购或管理层收购及柜台市场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退出并获得收益。PE是 20 世纪以来全球金融领域最成功的创新成就之一。随着PE的快速发展, PE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新兴力量,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研究也已经成为
2、金融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私募进行融资。投中集团发布的2010中国PE市场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我国2010年全年披露 PE投资案例 375起,投资总额 196.13 亿美元,相比 2009 年分别上升 114.0%和 16.1%,无论披露投资案例数量还是投资金额,均达到历史最高。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融资、投资、管理、退出;涉及3个主体:投资者、 PE管理者和项目资金使用者。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双重的代理关系: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是融资时投资者和PE管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即投资者 (Limited Partner ,LP)作为委托人, PE管理者 (Gene
3、ral Partner ,GP)作为代理人。 两者通过双向选择, 投资者将资金交与管理者, 并成立私募股权基金。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是投资时PE管理人和项目资金使用者之间的委托代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8 页关系, PE管理人作为委托人,项目资金使用者作为代理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可能产生两种行为倾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Jensen & Meckling,1976)。而要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激励和约束PE管理人或项目资金使用者采取有利于出资人利益最大化的
4、行为。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比较明确, 可针对融资过程和收益分配设立契约条款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但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相对比较复杂, 不确定性较强。因此 PE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过程;另一方面 PE管理者会通过设计诸如陈述和保证、 以可转换债券的形式投资、 强制原有股东出售股权和股票被回购的权利、 优先购股权等各种合约机制来激励资金使用者努力工作,通过对其监督、 激励、约束,帮助被投资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提升被投资企业的价值,进而退出以实现自身资本增值的目的。本文重点研究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 PE如何影响公司治理的问题。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偏离需要通过薪
5、酬合约建立起利益关联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控制或者经营企业,而是为了退出获得最大的收益以实现其资本增值,因此PE管理者有动机激励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提高其公司治理水平。 经济学理论认为最优的薪酬契约应该将高管报酬与公司业绩相关联 (Holmstrom ,1979)。与业绩相关联的薪酬契约将高管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关联, 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薪酬业绩敏感性 (Pay for Performance Sensitivity,简称 PPS) 成为衡量薪酬合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而确定合理的薪酬合约成为公司有效治理的核心内容(Jensen & Meckling
6、, 1976; Jensen & Murphy, 1990)。 Kaplan 和 Stromberg(2004)对风险投资的契约条款加以研究, 发现风险投资的契约内容取决于风险投资家与创业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 创业者的薪酬补偿与业绩挂钩越紧密。 Leeds 和 Sunderland(2003) 则认为,新兴市场PE的很多方面都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8 页模仿美国的,包括资金筹集策略、组织结构、投资过程等等,但由于潜在的制度环境不同,所取得的效果并不一定相同。那么,我国PE对被投资企
7、业高管薪酬契约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如何影响高管薪酬契约。通过手工收集2006-2010 年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有关PE的信息, 我们发现有 PE参与的上市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高于无PE参与的上市公司,证明了 PE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我们进一步分析PE的特征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 发现 PE的背景、投资期限、 投资规模以及 PE的家数都会影响企业的薪酬业绩敏感性。 具体来说,外资背景的 PE比非外资背景的 PE更能提高薪酬业绩敏感性; PE对被投资企业投资的时间越长,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PE对被投资企业投资的规
8、模越大,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参与的PE家数越多,该公司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本文的研究贡献如下: 首先,本文是第一篇基于新兴资本市场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 PE与高管薪酬契约的文章, 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 PE能够提高企业的薪酬业绩敏感性, 从而提高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以往文献多从向被投资企业派驻董事等监督机制考察PE的公司治理作用 (Gompers,1995;Cotter & Peck,2001;Renneboog & Simons,2005),而本文从薪酬契约激励机制考察PE的治理作用,丰富了私募股权与公司治理领域的文献。第二,PE的背景、投资期限、投资规模以及参与企业的PE家数都会
9、影响薪酬业绩敏感性。这些结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 PE特征如何影响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从而加深对 PE治理作用的认识。第三,本文的结论对公司管理层、PE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的结论表明,PE通过影响薪酬契约,进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因此公司管理者可以根据公司具体情况适时和适度地引入PE来改善公司治理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8 页构;PE机构可以通过影响薪酬契约的设置来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进而获得较高的退出收益。 另外我们的结论显示, 外资背景的PE相比内资背景的
10、 PE治理效应更好,因此应提高我国PE自身团队的建设,同时政策制定部门加强相关的制度规范PE的内部管理,从而提高其服务质量,进而提高融资效率和企业价值。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是制度背景与文献回顾,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详细阐述了研究设计,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与分析,最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二、制度背景与文献回顾私募股权最早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在那时,外国的投资者们就开始大规模的收购企业,同时也对其他私人持有的公司进行小规模的投资( 窦尔翔,2011)。一般认为, 1946年美国 R&D 公司(Amer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1、 Corporation ,简称 R&D) 的成立为 PE开始的标志,该公司是一家向新兴企业和小企业提供长期资本和专家管理服务的私营机构。国外PE经过多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的重要融资手段。目前国际上对于PE的定义存在很多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广义的私募股权,另一种为狭义的私募股权。广义的PE涵盖企业上市以前各个阶段的权益性投资,即包括对种子期、 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成熟期、上市前期、夹层资本等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资本;狭义的PE主要是针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所进
12、行的股权投资。本文研究的 PE是指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 不包括对企业早期的风险投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8 页我国 PE是随着国际私募股权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 PE的渊源可以追溯到 1998 年合作成立的对外直接投资基金中瑞合作基金,而真正启动始于2005年 11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设立第一支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 ( 高正平, 2009)。至今,已经形成了包括创业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基金、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保险公司股权投资计划、 离岸操作基金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计划、证券公
13、司股权投资等一系列本土的PE 。虽然本土 PE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相当可观,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 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 为 PE以 IPO方式退出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平台,因此 PE的投资规模逐年增加。根据投中集团发布的信息( 见表 1) , 2006年全年披露 PE投资案例 113起,投资总额 108.8 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96.28 百万美元。 2008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大小非解禁、通货膨胀、汇率飙升等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投资案例数量相比2007 年有所下降。但从投资规模来看, 自 2006年起逐年增加,到 2010 年达到 196.13 亿美元,将近为 2006
14、年的两倍,而投资数量则为2006年的 3 倍多。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制度中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不仅产生了代理成本,还会因此降低股东财富 (Jensen & Meckling,1976;Fama & Jensen,1983)。Jensen(1989) 指出, PE作为“积极的投资者”参与企业,通过制定必要的监管和激励机制减少代理成本,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PE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调整组织结构的公司治理机制(Wright et al. ,2000;Cumming et al. ,2007;Wright et al.,2007)。关于 PE如何影响公司治理主要有两个层面的研究,第一个层面是
15、PE通过设置监管机制影响公司治理;第二个层面是 PE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影响公司治理。对于第一个层面的研究,很多理论和实证文献都发现:PE通过对被投资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8 页业派驻董事,对被投资企业管理层实施积极的监管(Macmillian et al.,1985;Gompers ,1995;Cotter & Peck,2001;Renneboog & Simons,2005),进而减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Xie et al. , 2003; Cornett et al. , 2006; Wongsunw
16、ai ,2008)。如 Katz(2009) 和 Givoly 等(2010) 研究发现,相比无PE参与的公司,有PE参与的公司可操纵性应计较少,会计稳健性较高,即有PE参与的公司盈余质量较高。对于第二个层面的研究,国外文献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 VC)与被投资企业高管激励方面。Baker 和 Gompers(1999)研究了 VC所投资企业 CEO 的薪酬水平和决定因素,研究发现,获得VC投资的企业 CEO 的薪金水平显著低于无 VC投资的企业 CEO 的薪金水平,但 CEO 个人财富与股东权益的弹性高于无 VC投资的企业 CEO 个人财富与股东权益的弹性。
17、 Hellmann 和 Puri(2002)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发现, 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其经理股票期权计划的比例是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两倍。 Kaplan 和 Stromberg(2000) 也发现,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其高管的权益报酬比例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而提高。Kaplan 和Stromberg(2004) 对风险投资的契约条款加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契约内容取决于风险投资家与创业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 创业者的薪酬补偿与业绩的关联越紧密。已有文献侧重于研究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高管薪酬的影响,而未有文献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高管薪酬的影响,这为本文的研究留
18、下了一定的空间。另外,我国的薪酬结构跟国外薪酬结构差别很大,我国高管薪酬结构中货币薪酬占比较高,权益薪酬只占很低的比例(李增泉, 2000;方军雄, 2009),而国外高管薪酬结构中权益薪酬占比较大,超过70%(Bushman et al. ,2011),因此,有必要基于我国的制度背景, 从激励角度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高管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8 页酬的影响,以期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如何影响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所处经
19、营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代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可能产生两种行为倾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Jensen & Meckling,1976)。要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需要制定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由于PE投资的目的是通过被投资企业的增值来获得回报,因此为了获得最大收益,PE管理人有动机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去, 利用其专业的财务知识和管理经验,帮助被投资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往文献表明PE通过对被投资企业派驻董事,对被投资企业管理层实施积极的监督(Gompers,1995;Cotter & Peck,2001;Renneboog & Simons,2005),可以提高被
20、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PE除了对被投资企业设置监督机制以外,还对被投资企业建立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影响被投资企业管理层的薪酬契约,来减少管理层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导致的代理成本。 经济学理论认为最优的薪酬契约应该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联系 (Holmstrom ,1979),将管理者的经营成果与经营业绩挂钩,基于经营业绩给予相应的工资和奖金,即薪酬激励机制。 针对被投资企业, 与业绩相关联的高管薪酬契约将PE管理人、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层三者的利益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但这种机制容易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管理者会为了短期的利益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 与薪酬激励机制相对的股权激励机制将管
21、理者和企业长远发展联系起来, 通过给予管理者一定的股权, 使得管理者和企业的长远利益相一致。 PE管理人通过这两种机制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激励,一方面, 可以完善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以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8 页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减少PE管理人的代理成本,有助于PE的退出。基于以上分析, PE为了获得更高的退出收益,有更大的动机激励被投资企业管理层。因此相比无 PE参与的企业, 有 PE参与的企业其高管会得到更多的薪酬和股权激励。 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高管
22、薪酬结构中货币薪酬占比较高,权益薪酬只占很低的比例( 李增泉, 2000;方军雄,2009),所以本文只考察PE对被投资企业高管获得的货币薪酬的影响,我们推测,有PE参与的企业对高管货币薪酬激励的程度高于无PE参与的企业。据此我们提出假设1。H1 :相比无 PE参与的上市公司, 有 PE参与的上市公司其薪酬业绩敏感性更高。我们进一步分析 PE的不同特征对被投资公司薪酬契约的影响。首先,针对股权性质而言, 张学勇、廖理(2011) 发现,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参与支持的公司相对于那些非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IPO 抑价率更低,股票回报率更高, 但民营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与政府背景支持的公司在这些方面
23、无显著差异。他们认为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其监督管理以及增加公司价值的技能都高于非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 因此,我们推断外资背景的PE相比非外资背景的PE更能激励被投资公司管理层, 即更能提高被投资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性。虽然张学勇、廖理(2011) 并没有发现国有背景和民营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公司IPO抑价的影响存在差别,但这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因为国有背景的PE其资金规模远远高于民营背景的PE的资金规模 ( 高正平, 2009),政府通过成立大型的PE改变国内 PE行业的格局,培养本土PE的领航者,使其发挥示范作用。典型的代表有中科招商和深创投等机构。这两家机构的资金规模和投资业绩
24、在国内PE中的排名一直遥遥领先,并且它们的增值服务水平也高于其他PE 。因此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8 页们推断国有背景的 PE相比民营背景的 PE更能提高被投资企业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据此我们提出本文的假设2。H2 :相比非外资背景 PE参与的上市公司, 外资背景 PE参与的上市公司其薪酬业绩敏感性更高, 相比民营背景 PE参与的上市公司, 国有背景 PE参与的上市公司其薪酬业绩敏感性更高。从持股比例、持股期限和联合投资方面而言,Bottazzi等(2008) 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期限较长、持股比
25、例较大, 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力较大,从而可以更多地干预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提供更多增值服务,陈工孟、俞欣、寇祥河 (2011) 利用我国的数据, 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另外相对于仅有一家PE参与,多家 PE参与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它们通过互相监督和激励公司的管理层,使之更加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公司业绩。因此,我们推断PE的持股比例越大、 投资期限越长以及PE联合投资的公司其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据此,我们提出本文的假设3假设 5。H3 :PE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其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H4 :PE投资期限越长的公司其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H5 :PE联合投资的公司其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私募股权投资与被投资企业高管薪酬契约 2022 募股 投资 企业 薪酬 契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