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5 (本单元前面部分,找“小学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讲稿1(路桥)”)第五课时教案内容 :练习六 3、4、 7、8、9P37 、P38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本节课是乘法三大定律教完后的一次专项巩固性练习。教材第3 题提供了一个游泳的场景,第4 题是学校购置新课桌椅的情景。这两题都是乘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第3 题与第4 题除了文字提供的信息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得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信息。可以引导学生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第7 题是带有判断性质的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判断上下两个算式是否得数相等,并说一说理由。在确信每组得数都相等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选择每组中自己认为能算
2、得快一些的算式,算出得数,并说一说这样选择的理由。第8 题是一道有点“复杂味”的生活情景小问题。学生如果直接口算或列竖式算出结果,都是可以的。第9*题安排在这里,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因为后面第3节教材中的例5,主要讨论的就是类似的简便计算。教案目标:1通过学生对生活情景的理解,生活信息的攫取、加工,培养学生观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学生灵活选择三大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操作,培养学生完整的数学思维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3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应变的数学习惯和解题策略。教案重难点教案重点:灵活选择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难点:攫取信息与选择对应的运算定律。教案建议:1情景图的
3、练习注重信息的攫取练习六的第3、4、 8 题都是生活情景练习,从中隐含了乘法三大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让学生在情景图旁白处攫取“关键字眼”,以便展开正确的列式和简便计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第 3题和第 4 题是乘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第4 题除了文字提供的信息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得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信息,即新教案楼有4 层。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如第3题,先算一个来回游了多少M,再乘 7;第 4 题先算 25 4(可解释为4 层,每层各取一个教室需配多少套课
4、桌椅)再乘7。第 8 题是一道可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会以“ 角” 为单位,列出5 45 或 45 5 的算式,计算时再用乘法分配律。也会有学生这样算:(4 元+5 角) 5,也应该允许其成立,最后最好引导把“角”能归整到“元”的归整到元。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算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计算题的练习要懂得留有时空第 7 题,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判断上下两个算式是否得数相等,并说一说理由。在确信每组得数都相等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选择每组中自己认为能算得快一些的算式,算出得数,并说一说这样选择的理由。学生如果直接口算或列竖式算出结果,都是可以的。第 9*题安排在这里,仅供学有余力的
5、学生选做。因为后面第3节教材中的例5,主要讨论的就是类似的简便计算。这里可以从算式的意义上帮助学生理解。如:167 2176 3167 5 可以理解为2 个 167 加上 3 个 167 再加上5 个 167 等于 10 个 167,故方框里填10。3根据班级实际可以增减习题教案中不要过分强调用最优化的“ 统一 ” 的简便方法,允许一小部分学生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慢慢达到最优化。第六课时教案内容:例1、做一做、练习七1、2、3、4、5P39、P41、P42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在理解和掌握了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学习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简便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五道例题。
6、例1 讨论连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以李叔叔看书为题材,讨论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教材以三位同学正在板演的插图,展示了上述三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3 / 15 算法,同时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给出两个问题:他们都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显然,前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理解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思考它们的适用范围。例1 下面的 “ 做一做 ” 安排了两道题。第1 题是三道式题,第2 题是反映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场景的实际问题,都是典型的连减运算题目。即
7、依次减去两个数,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情景中数据特点。教案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独立列式,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的简便计算。2使学生能自觉运用减法的简便算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案重难点教案重点:让学生主动探索,探究发现减法的简便算理。教案难点;让学生主动探索,探究发现减法的简便算理。教案建议:1鼓励学生独立探究教案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读题,同桌互相口述题意,各自独立列出算式。也可以出示一本故事书,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方式虽然不同,但从数学知识的
8、形成、发展过程来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减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案的。估计学生自己列式应该没有问题。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计算方法。1 注意组织互相交流列出算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有哪几种计算方法。一般来说,通过全班交流,教科书插图中给出的三种算法,学生都能想到。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书看看插图中的三位同学是怎样算的,然后对大家能把书上介绍的三种算法都讲全了给予赞扬。进而让大家回答小精灵提出的两个问题,前一个问题只要说明白了就行,不必过于追求说法的统一。比如“依次计算”与“按运算顺序计算”,“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再减”与“减去两个的和数”等等,都是可以的。对于后一个问题要引导
9、学生说出理由,也就是启发学生思考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种算法能使计算简便。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3扩大学生探究趣味有道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三种计算方法面前,教师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不能“统一定性”。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选用不同的直观支撑,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当然,234 66 34 的算式本身的数字就具有可探求性,我们可以在这种特殊性的算式上对234 进行改变:( 1)把 234 改成 266,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2)把 234 改成 243,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一旦条件受阻,学生选择的余地就不是那么广阔了,
10、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案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比如,本节教材的练习中,不少题目的指导语是 “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由于 “ 怎样简便 ” 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个人具体情况的差异,很自然产生不同的评价判断,你认为简便的方法,他认为不简便。因此,采用何种算法,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依据有关知识经验对算式进行变形,也可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5密切关注信息提炼本节课的练习也同上节课的教案一样,练习中信息的提炼是练习顺利开展的先决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4 / 15 件。“做一
11、做”的第1 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答案并交流算法。第2 题有必要先介绍照片中的内容,简要说明有效票共有三种情况,以及赞成、反对、弃权的主要含义。也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理解,教师再适当加以修正或补充。理解了题意,列式计算一般不会再有困难。练习七中一些习题也一样。第1 题是让学生熟悉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一规律。第 2 题图中的三座山峰,一座比一座低。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列式。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两种算法的第一步,得到的是什么。即 2000 416 284 2000 ( 416 284)第( 2)峰的高度第( 3)峰比第( 1)峰低多少M第 3 题中 5 名队员的身高
12、正好从左往右,后一人都比前一人高2 厘 M ,通过“移多补少”可知中间这位队员的身高就是他们的平均身高。因此,列出算式后,可以通过交换、结合求和再除以5,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写出得数。第 4 题有必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搞清已知“样品2255 元”是降了再降后的价钱,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原价是多少钱。第 5 题中引导学生关注“67236+64、25+7525+75”典型易错题的练习。学生容易只看数据能否“凑整”,而忽略算式的整体。常见错误如:672-36+64=672- ( 36+64)、25+75-25+75=100-100对此,应强调交换律、结合律适用于连加、连乘运算。不能随意用精选学习资料
13、-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5 / 15 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第七课时教案内容:例2、练习七6、7、8、思考题 P40 、P42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本节课是综合运用加法定律的又一个层次性教案。是一个需要综合应用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又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书店一角”,左图出示了“价钱分别为56元、 31 元、 19 元、 24 元的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 元左右?”右图出示了“付100元,买48 元、 47 元的书各一套,应找回多少钱?”对于问题(1),教材提
14、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中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对于问题( 2),学生容易想到的算法是连减与减去两个价钱的和。因此,教材只提示了第三种另辟蹊径的方法,把100 分成两个50。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带有估算意识。教案目标:1 通过学生对书店一角情景活动的诠释,
15、理解并掌握“加减”计算混合时的简便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加强策略的应用意识。教案重难点教案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计算混合时的简便计算方法。教案难点:灵活应用和策略选择的能力。教案建议:1加强情景教案的方法渗透教案时,可以创设一个选购图书的问题情境,引出例2 的两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看图说出已知的信息与提出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还有必要让学生说一说“总价在100 元左右”是什么意思?明确只要接近100,比 100 多,比100 少都可以。而且,没有要求“最接近”,因此可能有几种情况。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可以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交流解决后再讨论第二个问题,也可以
16、两个问题一起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酌情参加讨论,给予必要指导。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把前三本书相加得出总价106元,有时就不再考虑其他可能了。对此,教师应加以引导:看一看,还有哪些情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板书、整理。如:方法一:每三本价钱相加56+31+24=80+31=111(元)56+31+19=56+50=106 (元) 56+19+24=80+19=99 (元)31+19+24=50+24=74 (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6 / 15 方法一
17、考虑到这些算法必须全面,即解题策略必须完整周密,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所以教师应提示开展小组讨论。来一个逆向的思维方式,进而得出方法二:其中第、第种选择都符合要求,总价在100 元左右。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容易想到以下两种算法:100-48-47 、100( 48+47)如果没有学生想到教材提示的算法,可以让学生看书,再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也可以出示两张50 元钞票加以启发:如果付出的100 元是两张50 元的,买48 元、 47 元的两本书,可以怎样口算比较简便。目的是让学生用最生活的方法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2关注练习的开放力度学生到现在为止对加法的相关定律的灵活应用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计算方法
18、呈现出了多样化,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注重练习的开放力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适用的方法和解题策略。第 6 题可以先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入教科书上的表格中,订正时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算法。第 7 题提供的信息比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 是 6 月 11 日上午 10 时之前已出院的总人数。表中的人数是6 月 11 日上午 10 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结合本题的内容,可以适应渗透及时、准确的统计对于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控制疾病的重要性。方法二:先算四本总价56+31+19+24=50+80=130(元)再减一本价钱;130-19=111 (元)13
19、0-24=106 (元)130-31=99 (元)130-56=74(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7 / 15 第 8* 题和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第42 页的思考题有一定难度。教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横式改成竖式,以便思考,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层层排除法从而得到:结果只有19634=7852;17384=6952两种。第八课时教案内容:例3、练习八1、2、3P43、46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本课时的教案方法与例1 非常相似,但是由于1250 先除以5 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没有呈现这种方法。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2022 第三 单元 运算 定律 简便 计算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