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语文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语文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渔家傲秋思是统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内容。是 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 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那么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 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 明。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接近三年的系统学习,已经熟练掌握了诗词鉴赏的基本常识。 但是对于古诗词的文学审美形象分析,很多学生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想要 读出词背后的内容仍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旁注,读准词音,理解词意。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读出词情。情感目
2、标:感受词人思乡忧国的情怀。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语言,读出词情。教学难点:感尽词人思乡忧国的情怀。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品读赏析法教学时数:1课时课型:品读赏析课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千古名作一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二、教学铺垫:知识卡片:范仲淹(989年一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屏显,学生齐读)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 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 句、诗余、琴趣等。(屏显,学生齐读)意象:渗透着
3、作者情意的具体形象。景语情语: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起着表达情感的作用。即借景抒情,寄情于物,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王国维(屏显,学生齐读)学生齐读课文。三、智慧引领:读懂词意1 .知晓内容:学生齐读全词。2 .知晓背景:(屏显,学生齐读)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 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3 .理解字词:(屏显,学生齐读)渔家傲:词牌名。秋思:秋天的思绪、思念。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家傲.秋思 九年级 下册 渔家 秋思 语文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