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能守恒 说课稿.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教学要促动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同 时要加强学生水平的培养。所以,对于这节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同时 还要通过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 和习惯,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8节的内容,从知识开展 的线索来看,本节内容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在理论推导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学生对 动能定理的理解,从思维方式上分析,有利于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为以后学习能量守恒定 律打下基础,起到承
2、上启下的作用教材这样的安排,较好的表达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不但能够直接由 实验得到,也能够用规律从理论上导出。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物理情景的构造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准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以及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定条件。教学难点:学生抽象思维处于起步,对功能等物理量理解尚不够深刻,从功能转换的关系理 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要求和学生认知特征,对于这节课,本人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2
3、、初步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相关物理现象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机械能守恒过程,理解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设,再实行理论推导的物 理研究方法。2、经历概括归纳“机械能守恒条件”的过程,体会归纳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会科学的无穷魅力。2、通过机械能守恒,感悟自然界守恒思想,体会自然的对称美、和谐美。三、说教学方法:为表达新课改的要求和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实验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适用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表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
4、原那么。四、说学习方法:为适合高一学生认知特征和思维开展水平,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理论推导, 分析,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 到学习方法的训练五、说教学程序怎样实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本节课教学流程和课堂活动如下:1、导入新课:用“弹簧震动”、“过山车”录像资料这两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展示“过山 车模型”并提问:一辆车在下滑过程中,没有什么动力,为什么每次总是准确完成一连串动 作?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新课,激起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探求其中蕴藏着什么样的物理 知识呢?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2、
5、实行新课:以生活中常见情境为例,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实行分析,在师生共同才探讨下, 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定律成立的条件。具体操作如下:设置这样的问题:一个物体自由下落,经过A、B两点A、B两点的速度和高度,让学生写出A、 B两点的机械能,并思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一个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也是A、B两点的速度和高度,同样让学生写出A、 B两点的机械能,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用功、能关系推导、探究、寻找机械能之 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接下来向学生提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有什么关系?以上两上情境事例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可能会想到只有重力做功),那么弹力做功的 情况有怎么样呢?再
6、让学生观察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让学生比拟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让学生针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只有弹力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动 能与弹性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才守恒的结论。综合以上三种情况,让学生派小组代 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及其机械能守恒条件。在前面实验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铁球被沿水平方向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在铁球贴着黑板摆动过程中,如黑板对铁球有磨擦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吗?物体在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沿竖直向上方向做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吗?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一一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同时通过学
7、生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后,再让他们解释“过山车”和“弹簧震动”的原理,与前面 的引题相呼应。用这样的方法完本钱节课的教学目标好处有三:设疑探索,激发兴趣;巧设情境,加深体验;互相合作,开拓创新。对于本节课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本人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在充分尊重教材 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例题,加强实验探究,理论推导, 精心设疑,有针对性地提问,如:只有重力做功与只受重力的含义相同吗?并举例说明。3、课堂小结:板书的形式加以呈现。师生一起回顾本节所学内容,使学生从零散的知识中 系统化、条理化。4、作业布置: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巩固 和加深理解。5、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将此课堂设计为:双向的、互动的,而不是填鸭式的、单向的。目 的是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此课堂设计为:开放的、并是可调控的,而不 是封闭的。目的是想到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以面对全体学生。此说课稿难免 有不对、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