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一课一精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礼记二则》一课一精练【含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22)22.礼记二那么一、积累运用(30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货恶其弃于地也(wfl)不必为己(w6i)天下为公(w6i) 矜寡孤独(jin)*A.弗学(血)B.嘉肴(ydo) *C.学学半(xiao) *D.兑命(yue)男有分(fn)*教学相长(zhdng)选贤与能(向)讲信修睦(血1)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B.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反思)C.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为) *D.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3.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C.兑命日“学学半”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4.以下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教然后知困B.不知其旨也 C.故外户而不闭D.男有分,女有归* 5.以下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不知其旨也B.不知其善也 C.不独亲其亲D.货恶其弃于地也 6.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B.大道之行也复前行 C.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女有归壮士十年归 7.以下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是故/学/然后知缺乏B.力/恶其不出
3、于身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故人/不独亲其亲8.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论文。8 .虽有嘉肴中“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 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并行独立的。C.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说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D.孔子的“大同”说,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绝 无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9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 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问题。(
4、1)【礼仪对联我来写】(3分)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到“礼”的重要性,学校开展对联征集活动,请你补全下面这副对联。知书 和为贵为人处世廉受尊(2)【礼貌用语我知晓】(3分)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做讲座。见面时,你会说:“梁 教授,苴(久违久仰)大名!”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莅临 光临)指导!”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阅读拜读)! ”二、阅读进阶(-)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9分)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5、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解释以下加点的词。(3分) 故人不独亲其亲 ()男有分()(3)货恶其弃于地也()*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2 .以下选项中关于“大同世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大道之行也中倡导的“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社会属于大同世界,人们有工作, 有依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没有恶念恶行出现。B.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属于大同世界,孙悟空在那里自
6、称“齐天大圣”。众猴对他俯首称臣,体贴 照顾。孙悟空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C.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属于大同世界,那里人们平等相处,生活富足,没有苛捐杂税、兵灾战 乱,百姓安居乐业。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社会属于大同世界,到那时候人们各尽所能,按 需分配,为社会无私奉献。13 .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让人不由得想起桃花源记中“, ”这两句。(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 困。知缺乏,然后能后反也;知困,然后能后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7、,其 此之谓乎!(选自礼记正义)【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缺乏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 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 秋实也。(选自颜氏家训)【注】华:同“花”。登:进用,这里指摘取。14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然后能自反也 *B.故日:教学相长也C.但能说之也D.行道以利世也A.然后能自反也 *B.故日:教学相长也C.但能说之也D.行道以利世也辗转反侧(诗经关雎)温故而知新(论语)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15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
8、代汉语。(4分)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16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阅读选文,回答以下问题。(4分)(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o【乙】文开篇那么用比照手法论述了学习的。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22)答案 是通假字,同“鳏”,应读“gudn” 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C. “作”,兴起。3.D此题考查辨识通假字。A. “与”,同“举”,推举。B. “矜”,同“鳏”,老而无妻。C.前一 个“学”同“教古今含义都是“关,合
9、”。A. “困”,古义为 “困惑”;今义为“穷苦,艰难”。B. “旨”,古义为“味美”;今义为“意义,用意,目的”。D. “分”, 古义为“职分,职守”;今义为“分开”。5.D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D. “恶”,动词,厌恶。A. “旨”,名词用作形容词,味美。8.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好处。C. “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6 .C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C.两个“信”的意思都是“诚信”。A.两个“亲”的意 思分别是“父母”和“以为亲”。B两个“行”的意思分别是“施行”和“行走”。D.两个 “归”的意思分别是“女子出嫁”和“回来”.D此题考查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10、D.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故/人不独亲其亲”。7 .B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B. “教”和“学”两者之间不是独立的,而 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9. (1)此题考查补写对联。作答此类题,要熟练掌握对联的基础知识和要求。下联中“为人处世”是 一个并列短语,与此对应。上联的相同位置也应为一个并列短语,结合活动主题“礼文化”可知,横 线处填“达礼”组成“知书达礼”最为合适。此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久违”和“久仰”都是客套话,前者意思是“好久没见”,后者意思是 “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这里的语境是初次见梁教授,但早已听闻其名,所以此处应用“久 仰”。“莅临”的意思是“来到;来临
11、(多用于贵宾)”,“光临”意思是“称宾客来到”,梁教授来 校做讲座,应以对待贵宾的礼仪接见,所以此处用“莅临”。“阅读”的意思是“看(书报等)并领会 其内容”,“拜读”是敬辞,意思是“阅读”,此处出于对梁教授身份和学识的敬意应用“拜读”。 达礼久仰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积累来回答。(1) “亲”,意动用法,意为“以为亲”。(2) “分”,古今异义词,这里意为“职 分,职守”,注意作答时不要以今释古,理解成“情分”。(3) “货”,古今异义词,现代汉语中 一般指货物或商品,古代汉语中那么指财物。(1)以为亲(2)职分,职守 (3)财物.此题考查翻译文
12、言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 范组织答案。关键词:“与”,同“举”,推举;“修”,培养。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1 . B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根据文章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可知,“大同世界” 是提倡天下为公,人人平等的,而选项中的“众猴对他俯首称臣”存在等级观念,与“大同世界”的 宗旨相悖。12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章信息。解答此题,首先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题干中引用的句子的 具体意思,然后根据之前所学,分析桃花源记中的语句,最后比照题干中引用的句子找出与之最 为相似的一句。“老有所终”的意思是“老
13、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幼有所长”的意思是“幼童能顺 利地成长”,这两句分别介绍了大同社会中老年人和幼童的生活情况。桃花源记第二段的前四句 讲述了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后四句讲述了桃花源中的具体情况,其中介绍老人和小孩情况的句子 是黄发垂碧,并怡然自乐。“黄发垂碧,并怡然自乐”。13 .C此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C.两个“但”的意思都是“只”。A.两个“反”的意思分别是 “反思”和“翻转”。B.两个“故”的意思分别是“所以”和“旧,旧的事物”。D.两个“道”的意 思分别是“自己的主张”和“原那么,行为准那么”。14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一般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
14、原那么,另外 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译句要做到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1)关键词:“自反”, 自我反思;“困”,困惑。关键词:“华”,同“花”。(1)知道了自己的缺乏,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16.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做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此题 题干句子的意思是“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故断句为“夫 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17.此
15、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完成。第(1) 题中,【甲】文开篇讲“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 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开篇把“古之学者 为己”与“今之学者为人”进行比照,论述了古今学者学习目的不同。第题可根据“古之学者为 己,以补缺乏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 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等关键句来谈求学的真正意义。重要性目的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缺乏;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行,有利做事。【参考译文】【乙】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身的缺乏;现在求学的人只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取 悦他人。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广利群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今天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 的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一官半职。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 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