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pdf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机械运动第 1 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 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 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 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 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
2、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 01m,分度值 1cm ) 、钢卷尺(量程 02m,分度值 1mm )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 机械停表(精确度 0.1s ) 、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 )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 020cm,分度值 1mm ) 、铅笔、金属块、 J1202 机械停表(精确度 0.1s ) 、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 )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一、课
3、件导入【展示课件】 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甲乙【提出问题】1. 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 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 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 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 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 使用它 们,正确记录 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 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 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
4、 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 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二、新课讲授1. 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过渡】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 【布置自学】1. 阅读 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 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时间 2 分钟)【提出问题】1 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
5、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2、完成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 7 10-5m= m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nm 【温馨提示】 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 10-5m= 7 10-5 106m=70 m 。(设计意图: 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过渡】 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1. 了解“国际单位制”2. 带着问题阅读,并
6、交流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 、千米 (km)、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 (m )、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 1m=10-6m 1nm=10-9m 思考回答: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dm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人头发直径约 7 10-5m= 70m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105nm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1)长度的测量工具(2)观察刻度尺【展示实物】【指出】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
7、尺【提出问题】 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强调重点】 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 而不是测量的最大值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设计意图: 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P11-P12 回答: 刻度尺 、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 没有磨损
8、,它的量程为 08cm,它的分度值是 1mm.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引导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出示问题】 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 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2. 怎样放置刻度尺?3. 读数时要注意什么?4. 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归纳总结】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
9、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1) 选:在实际的测量中 ,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 能 超 过 刻 度 尺 的 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 所示) ; 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 69.5mm, 其中 69mm 是准确值,0.5mm 是估计值乙丙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4)
10、正确读取估计值(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 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突破难点】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 【难点剖析】 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确值是 1.3cm,估计值是 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 cm,不能读作 1.3cm( 设计意图: 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反馈练习二】1. 如图所示,用 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用 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
11、m. 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 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 1.30cm. )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 1.30cm讨论交流:刻度尺 A 分度值是 1mm, 刻度尺 B 分度值是 0.2mm,因此刻度尺A 精确些刻度尺 B 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 , 估 读 值 为0.00cm, 所 以 木 块 长 为2.20cm答案:A; B; 2.20cm (或22.0mm)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6 页,共 13 页(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计时工具【知识拓展】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 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2 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 的 刻 度 尺 测 得 这32 圈 的 总 宽 度 为_cm, 可 算 出 细 铜 丝 的 直 径 约 为_mm.2. 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 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设计意图: 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提出问题】1. 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2022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时间 长度 测量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