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pdf
《2022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二、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2、拉开了序幕。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四是情感
3、、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三、学情分析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配合实验、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
4、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 口是心非 问题。四、教学重难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1.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2.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五、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撕纸游戏猜一猜:1. 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2. 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3. 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
5、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1. 情景设问,经验猜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
6、士多德。他根据生活生产经验猜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运动需要力维持。他的观点来自实际经验,还能用实际经验验证,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维持了近两千年。设问: 我们现在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他有贡献吗?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首先质疑并深入研究的是十六世纪的伽利略。他观察了球的滚动。2质疑假设,科学猜想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实际观察的结果是: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现象: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按照亚
7、里士多德的观点,球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伽利略恰恰从这一现象出发,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质疑。质疑:滚动的球之所以停下来,真的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吗?设问:球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伽利略之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摩擦力这种无形的力,伽利略是第一个意识到摩擦力的人。他改变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发现:水平面越光滑,球滚得越远。于是,他推断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结论:滚动的球停下来,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假设: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怎样运动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猜想: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动
8、下去。过渡: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双斜面实验。3. 实验探究,得出结论(1)双斜面实验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倾角可变。实验中我们设定小球始终从左斜面定位卡处由静止释放。固定右斜面,改变小球所受的摩擦,观察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怎样变化。重复一次。思考: 1.小球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与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摩擦阻力的大小与释放点到上升的最高点的高度差是什么关系?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会上升到多高的地方?减小右斜面倾角,观察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重复一次。思考:1. 减小右斜面倾角,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如何变化?2. 如果没有摩擦,减小右斜面倾角,沿斜面滚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
9、小球将上升到多高的地方?将右斜面放平,释放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思考:1. 如果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会停下来吗?2. 如果没有摩擦,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将滚到哪里去呢?实验事实逻辑推理(无摩擦,右斜面足够长)右斜面固定摩擦越小 , 球滚得越高球将滚上原来的高度减小右倾角球沿斜面滚得越远球沿斜面滚得越远, 一直滚到原来的高度放平右斜面球滚得最远球将一直滚动下去过渡:现在通过动画来模拟没有摩擦阻力时小球的运动。我们为动画配了一段话剧。(2)动画模拟(老师扮演伽利略,学生扮演小球。)伽利略:小球先生(小姐) ,如果没有摩擦,你会爬上什么高度呢?小球:我会搭乘梦想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爬上原来的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2022 年初 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