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上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上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上 .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Microsoft 历史教案-七年级备课人:范永桂曹珺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 1 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内容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2)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代表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及生活状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2)通过探讨“北京人是
2、猿还是人”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想象能力。(3)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2)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争论,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远古人类历史离我们非常遥远, 学生对寻找有科学依据的感触和历史想像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中外神话传说中有许多人类起源的故事,哪名同
3、学能给大家讲一讲?”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东方的女娲造人和西方的亚当夏娃)关于人类起源, 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展示课题。(西方)上帝用泥土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后又取其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让二人结为夫妻,他们成了人类的始祖,他们生活在伊甸园,生活美满幸福。后来,一条蛇引诱他们偷吃了树上的禁果,他们懂得了爱情、羞耻,心明眼亮,变得聪明起来。但是他们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被赶出了伊甸园,到了人间,他们就成了人类的祖先。(东方)盘古把宇宙分成天和地两部分,但没有
4、人类存在。 有个女神叫女娲把泥土揉到一块,捏成了一个个小人,吹口气,人就活了,后来,女娲累了,便用一根藤条从泥中一抽。 甩出许多泥点,泥点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这样就有了人类。一、元谋人看书快速找出元谋人的得名、 距今年代。 对于元谋人, 我们发现了哪些考古资料呢?(出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那这些文物的发掘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元谋人留给后人研究的资料非常少,难以揭开原始人生活神秘的面纱。那有没有能够提供更多资料的原始人呢?由此导入北京人一目。
5、二、北京人1. 北京人遗址发现了哪些丰富的资料呢?2. 北京人到底长什么样子?仔细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说出北京人长得跟现代人有啥不一样?(比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壮,颧骨突起,嘴部前伸,没有下巴)3. 从外表上看,北京人还像猿,可我们为什么说他已经是人呢?(结合书本的内容和播放的“北京人视频”录像资料回答)学生归纳总结:北京人能直立行走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对于北京人作为“人的特征”的具体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让学生先自学 3 分钟,然后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把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如直立行走有什么好处, 北京人的石器可用来干什么,
6、石器与石块有何不同, 天然火是怎么来的, 天然火有什么用, 我们怎么知道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北京人怎么保存天然火,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等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补充引导。我们的祖先北京人在险恶的环境里, 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自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不断进化、进步。那么,十几万年之后的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三、山顶洞人大家看教材第 45 页有关山顶洞人的内容, 然后说一说,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从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可以看得出来;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 还会捕鱼
7、;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 已经会人工取火)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么看?说明山顶洞人走得很远,已经到了海边。不对!说明北京当时距海很近,因为一万多年前北京地区的地貌与现在不同。延伸与提高:(任选其中一个回答)1. 根据事实,合理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2. 北京人喝过白开水吗?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 2 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
8、,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了解和掌握有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所代表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及其生活状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 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
9、物质与精神进步作出的特有贡献。我们的祖先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值得尊敬。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1)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2)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谜语导入新课,先出示粟和水稻的谜面,由此导入新课,“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 去掉外壳黄金甲, 煮成珍珠喷鼻香。 ” (打一植物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 (打一植物)”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是哪个国家?那又是在什么时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 课。展示课题。先引导学生阅读课前导言,了解什么叫氏族,什么叫聚落。说一说
10、:什么叫氏族?氏族有何特点?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氏族聚落遗址?一、半坡聚落1. 先通过看书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内容,梳理基础知识。2. 观看表格相应内容的图片,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3. 结合问题,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半坡遗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类别原始农耕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制陶业建筑业表现栽培粟和蔬菜磨制石器饲养猪狗制造彩陶建筑半地穴式房屋(小组合作,可任选其一)问题探究:1. 你认为古人是怎么想到种植粟、蔬菜的?又是怎么想到饲养猪、饲养狗的?2. 你认为古人是怎样想到
11、制造陶器的?陶器有什么用?3. 为什么会形成原始聚落?(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为定居创造了条件)“河姆渡聚落”的一目学习可先指导学生看书,了解河姆渡居民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然后再与半坡居民进行分析比较。观察与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住居特点)相同点:(1)都从事农业生产。(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不同点:(1)房屋的结构不同。(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不同点的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动脑筋: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
12、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是进步的,因为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说一说:1.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2. 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教学反思:农耕文明的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 3 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内容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2)了解尧舜“禅让”和“大
13、禹治水”的故事。(3)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和判断。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了解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并做出自己的概括、判断和解释,从而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2)在尧舜“禅让”的学习中,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3)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认识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培养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教学难
14、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可先给学生播放录像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 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要在炎帝黄帝陵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呢?(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对祖先的拜祭,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他们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他们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贡献?下面就进入本课学习,你将会了解到这些内容。(新课学习)一、炎帝和黄帝(本目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三个环节即三个问题的完成来学习)试一试:你能说出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哪些贡献吗?(为加深学生的印象, 可播放有关炎帝的一段视频
15、, 黄帝展示一张图片然后学生再进行归纳)想一想 : 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古人为什么要将一些重要的发明记到杰出人物的名下?被考古资料证明的是可信的,没被证明的则是不可信的,如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种植庄稼,制作衣裳,挖水井,出现文字等是被考古发现的,这是可信的,而说这些是黄帝、嫘祖等个人发明的就带有神话色彩了。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创造都是成年累月,积无数人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时之功劳。 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4 页学习好
16、资料欢迎下载这些人物是华夏族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说一说: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除此之外,还自称什么?二、尧舜禹“禅让”本目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清楚“禅让”的概念,在哪些人之间进行的?禅要注意读音。其次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些知道的有关尧舜禹的小故事。当学生讲到大禹治水时,可自然过渡到下一目内容。讲一讲你能讲讲有关尧舜禹的故事吗?你觉得当时什么样的人才能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大禹治水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1. 大禹治水的成功说明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2. 大禹治水还让我们体会到做任何事情, 要取得成功 , 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
17、精神,应具有奉献精神。3. 人类的发展是通过与自然的不断斗争中进行的,大禹时代发生洪水,上个世纪末中国及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说明人类要更好的生存就还要注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应保护大自然。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 4 课破解彩陶之谜学习与探究之一一、简介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实践性的课程,它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课主要通过学生查找资料、 动手体验的方式,去观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片, 去体验彩陶制作的过程, 去了解陶器
18、的产生,去欣赏彩陶。二、学情分析1. 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了解到在半坡和河姆渡聚落出现了陶器,并看到一些图片,学生对陶器的制作、形状、用途充满了好奇。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陶器,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类陶器, 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有关陶器历史、制作、种类等各方面的信息。3. 初一学生非常乐于动手通过各种方式制作陶器。三、活动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片的观察,了解彩陶的造型、颜色和图案,分析彩陶的用途, 想象先民的生产、 生活情景, 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用观察的学习方法,并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古代陶器的发明、彩陶的制作,培养了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19、同时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3.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陶器、 彩绘图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观。4. 学生通过课前的分组、小组内的分工合作,课堂上的展示、互动等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展示自己、倾听别人。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1. 本次活动意在通过学生的查找、体验、交流,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倾听并获得快乐。2. 活动在学生根据能力与意愿组合小组中展开,学生利用一星期的业余时间分头组织活动, 根据本组的主题收集并处理信息。在此期间, 学生可主动与老师不断交流,听取意见。3. 在学生活动的同时, 老师也在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以增加在陶器
20、方面的知识积累。同时,老师也动手制作陶器、彩绘图案,以此获得体验并与学生交流。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1. 老师在课前收集并处理有关陶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制作成简单课件。2. 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展示的需求, 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个性课件,展示本组的成果。六、教学和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 学生分为四大组:访古小组、制作小组、彩绘小组、解谜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时间为一星期。各组任务:访古小组:了解陶器的发明、分类、用途。用图片、文字资料、实物、等方式展示成果,也可用投影片、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展示。制作小组: 学生利用生活中易得的原料模拟制作陶器、捏制陶坯, 如各色橡皮泥、面团
21、、水彩、小刀、农村的大灶等。也可直接到陶吧里制作陶器。其制作的陶器种类可模拟远古彩陶的某类器具,亦可由学生自行决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彩绘小组: 自制陶器的颜料、 图案花纹均模拟远古祖先所作,以体验当时的社会生活。亦可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些图案,用水彩着色。可直接画在纸上,也可与制作小组的同学合作。解谜小组:就课本第19 页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破解彩陶之谜。2. 老师在课前就“彩陶”尽量多收集信息,并把远古与现代的一些彩陶中的经典图片制作成简单课件,让学生欣赏并获取信息。(二
22、)整个教学过程叙述1. 这是一次活动课, 学生活动阶段需要一周的时间,这堂课是学生展示并互动的阶段。2. 学生在课前分为四组, 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意愿进行分配,尽量注意男女生的搭配以及人数的平均。各组可设组长一名,由组长根据本组职责进行分工,要求人尽其才,各尽其责,每位同学都要有任务。3. 每组展示成果时间不得超过7 分钟。4. 本课设“彩陶行动”、“彩陶解谜”、“彩陶Q&A ”三大版块。其中“彩陶Q&A ”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版块。5. 最后由学生填写本课评价反馈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4 页学
23、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 5 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内容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2)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2)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
24、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的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 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呢?下面我们就学这些内容。(新课学习)一、“家天下”的夏朝阅读思考:(1)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启是
25、怎样继承王位的?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学生看书后回答问题。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尧舜禹启禅让制世袭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相传夏朝建都阳城, 今天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它的活动中心。夏朝历经 13 代、16 个王,历经 400余年的历史,它的最后一个王是桀。二、商汤灭夏(主要通过三部分来完成)本目的学习首先可通过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商汤灭夏、 商为何一再迁都等情况。通过阅读课文,比较商朝比夏朝进步的地方。说说有关商纣王的故事。商朝的政、经、文和夏朝相比有哪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上 2022 北师大 年级 历史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