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 1 课时平行与垂直一、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 P56-P57例 1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认识平行线与垂线。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发现
2、第一环节平行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5、尝试把画出
3、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讨论第3 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 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7、我们把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 ab,读作 a 平行于 b。(这里我们 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 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第二环节垂直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
4、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图)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 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记作 ab,读作 a垂直于 b。(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三)巩固发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教材 P57 做一做
5、(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相交平行: ab 垂直: ab教学反思: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了平行和垂直,掌握了它们的特征,强调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需加强记忆。第 2 课时垂线的画法一、教学内容:垂线的画法 P58-P59例 2、例 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难点:准确的
6、画出垂线。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线吗?2、怎样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板书教学内容:垂线的画法(二)探索发现1、先思考:画垂线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三角板或量角器)2、阅读教材 P58内容,想一想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一幅图4、先小组内交流画法,再指名展示。教师总结: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
7、直线的垂线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的顶点是垂足)。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5、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独立思考后在P58上例 2 练一练。6、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展示。7、教师总结画法。 强调不要忘记标垂足。8、仔细观察,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可以画几条,看P59页内容,自己再尝试画出几条线段, 再比一比这些线段, 哪一条最短?你怎样知道的?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我们说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9、自读 P59页例 3(2)的内容
8、,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生: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长度是相等的。10、教师总结: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三)巩固发散1、P58做一做剩余的内容(投影展示,学生演示画法)2、P59做一做 1 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导:求的最短距离就是垂线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3、P59做一做 2 独立完成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人眼的误差,实际上是两条平行线。(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垂线的画法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
9、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的顶点是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长度是相等的。教学反思: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 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个别同学画垂线不能灵活依据图形完成。第 3 课时长方形的画法一、教学内容:长方形的画法 P60例 4二、教学目标:1、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长方形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
10、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巩固对垂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难点: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画出长方形。四、教学准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课件、三角板、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什么是垂线?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怎样判断两条直线相互平行?2、今天将利用所学知识画长方形。(板书课题)(二)探索发现1、思考:画长方形首先知
11、道长方形的什么信息?(长和宽的长度)2、请你独立思考怎样画一个长10 厘米,宽 8 厘米的长方形3、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指名展示。(投影)4、教师总结: 因为长方形相邻两边互相垂直,可以利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1)先画一条长 10 厘米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2)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作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使它们的长度都是 8 厘米。(3)把这两条 8 厘米线段另外的端点连接起来。5、修改自己的图形。指名汇报长方形的画法。(三)巩固发散1、完成 P60做一做 1 、2 指名汇报画法。(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长方形的画法第 4 课时练习课精选学习资料 -
12、-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一、教学内容:练习十P61P63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巩固画平行线、垂线的方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夯实作图基本技能,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五、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P611 独立完成后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教师指导 :利用三角板测量直角, 可以判断是否垂直; 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判断是否平行。2、P612 独立摆完后相互说一说你的发现。教师指导
13、: 平行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P613 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教师指导: 利用的是平行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原理。4、P614 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教师指导: 利用三角板测量直角, 可以判断是否垂直; 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判断是否平行。5、P615 独立判断后说一说你的理由。教师指导:利用的是平行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原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6、P626 独立思考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教师指导: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022 第五 单元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