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化学反应原理高考专题练习 .pdf
《2022年化学反应原理高考专题练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化学反应原理高考专题练习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化学反应原理一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B H 0 表示放热反应,H0 表示吸热反应Cl mol H2SO4与 l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1mol H2与 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2已知 25、 10lkPa 条件下: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等质量的O2比 O3能量低,由O2变 O3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 O3能量低,由O2变 O3为放热反应CO3比 O2稳定,由 O2变 O3为吸热反应DO2比 O3稳定,由O2变 O3为放热反
2、应3已知 C(金刚石, S)C(石墨, S) ; H= 1.89KJ/mol C(金刚石 ,S)+O2(g)=CO2(g); H= -aKJ/mol C(石墨 ,S)+O2(g)=CO2(g); H= -bKJ/mol , 根据上述反应事实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a=b Bab D金刚石比石墨稳定4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H2SO4(aq)BaCl2(aq)2HCl(aq) BaSO4(s); H0 BCH3CH2OH(l) 3O2(g) 2CO2(g)3H2O(l) ; H0 C4FeOH2(s)2H2O(l) O2(g)4Fe(OH)3(s) ; H0 D3Cu(s)8HNO3
3、(aq)3Cu(NO3)2(aq)2NO(g) 4H2O(l) ; H0 5.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 Zn(OH)2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 5 OH= FeO24+ 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 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放电充电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 高温、隔绝空气高温、超高压、隔绝空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4、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6用两根石墨电极分别插入盛有氯化铜溶液的U 形管中,接通电源,则关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描述正确的是()A阳极:有Cl2放出B阴极:有H2放出C阳极:有O2放出D阴极:有Cu 放出7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 为电解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也是可以循环的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水C水电解系统中的阳极反应:4OH 4e-2H2O O2D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H22e2OH 2H2O 8乙醇燃料电池中采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
5、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质子向电池的负极迁移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 极沿导线流向a极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2H5OH+3H2O+12e=2CO2+12HD b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H+O2+4e=2H2O 9一种大型蓄电系统的电池总反应为:2Na2S2+NaBr3 Na2S4+3NaBr ,电池中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允许钠离子通过);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 NaBr3,放电后,分别变为Na2S4和 NaB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充电过程中,Na+离
6、子的流向为从右到左B. 充电过程中, 阳极的电极反应为:3NaBr 2e- = NaBr3 + 2Na+C. 放电前,左侧电解质为Na2S2,右侧电解质为NaBr3D. 放电过程中,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10某甲烷一氧气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右图所示,该电池的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碳制成,以 30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气体由多孔碳隙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4极是电源的正极放电材料燃料电向日面时背日面时光电转换器氢氧水电解放电充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7、 - - - -第 2 页,共 12 页B.若 b 处通人的气体为氧气,则B 极为正极C.若有 2 mol 电子发生转移,则消耗的O2为 5.6 L( 标准状况 ) D.放电一段时间后正极附近溶液的c(H+)增大11如图: X 为单质硅, Y 为金属铁, a为 NaOH 溶液,按图组装一个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Si4e-=Si4+BX 为正极,电极反应为:4H2O+4e-=4OH-+2H2CX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Si+6OH-4e-=SiO32-+3H2O DY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12已知:在热力学标准态(298K、1.01 105Pa)下
8、,由稳定的单质发生反应生成1mol 化合物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H) 。下图为氧族元素氢化物a、b、c、d 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氧族元素中含有18e-的两种氢化物的电子式。(2)请你归纳: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的反应热 H 的关系:。(3)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态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13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蕴藏在海底的“ 可燃冰 ” 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我国南海海底有极其丰富的 “ 可燃冰 ” 资源。“ 可燃冰 ” 从海底取出后,将融化并放出甲烷气体。试解释其原因:。取 356g 分子式
9、为CH4 9H2O 的“ 可燃冰 ” ,将其释放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可放出 1780.6kJ 的热量,则甲烷的燃烧热为,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 设计出能使液化石油气氧化直接产生电流的燃料电池是新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液化石油气(以 C4H10表示) ,电池的电解质是掺入了Y2O3的 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传导O2。已知改电池的负极反应为:OHCOeOHC222104131013842132,则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电池工作时, 固体电解质里的O2向极移动。液化石油气电池最大的障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填写
10、物0 H(kJmol1)氢化物a b c d 20242154 8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质的名称)堵塞电极的气体通道。(3)能源的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请你提出解决能源紧缺问题的两点建议。二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1某温度下,反应H2(g)I2(g) 2HI(g) ; H0,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 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加深D体积、温度均不变,
11、充入氦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2保持相同的温度,可逆反应2A( g)+B(g)2C(g)在 1 105 Pa 和 1 106 Pa条件下分别达到平衡时的逆反应速率,后者与前者相比较()A小于B大于C等于D无法确定3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 cC 中物质的含量A和 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 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反应 A2 + B22AB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条件下,产物AB 的生成情况,如图所示:a 为 500,b 为 300时情况, c 为 300时从
12、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2、B2、AB 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BAB 为气体, 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CAB 为气体, 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D AB 为固体, 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5一定温度下,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A 和 b mol B ,发生反应: aA(g)+bB(g)cC(g),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平衡时, 用 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正反应速率是用B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逆反应速率的ba倍B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再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通入一定量的C,
13、建立新的平衡状态时,A 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时相同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B 的物质的量,建立新的平衡状态时,A 的转化率升高6在恒压密闭容器M( 如图 ) 和恒容密闭容器N( 如图 )中,分别加入a molA 和 a molB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起始时两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A(?) + B(?)xC(g); H0 平衡时 M 中 A、B、C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x4 B. 若 N 中气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则 A、B 有一种是气态C. 若 A
14、 为气体, B 为非气体,则平衡时M、N 中 C 的物质的量相等D. 若 A、B 均为气体,平衡时M 中 A 的转化率小于N 中 A 的转化率7对已达到平衡的反应:2X(g)+Y(g)2Z(g) ,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下列各组物质的颜色变化,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光照氯水,颜色变浅B向盛有NO2的集气瓶中投入活性炭,颜色变浅C加热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浑D压缩 H2与 I2(g)反应的
15、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一定会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C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10 已知反应2SO2+O22SO3, H0, 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 1 mol O2,达到平衡后, SO2的转化率为a,而在隔热密闭的同一容器中加入一样多的SO2和 O2,达到平衡后, SO2的转化效率为b,若反应前两容器的温度相同,则a 与 b 的正确关系为A.ab C.a=b D.无法判断
16、11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 + YW + Z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X、Y、W、Z 四种物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W、Z 均为气体, X、Y 中只有一种为气体(B)X、Y 均为气体, W、Z 中只有一种为气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C)X、Y 或 W、 Z 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D)X、Y 均为气体, W、Z 均为液体或固体12在某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N2和 4 molH2,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 H
17、 92.4 kJ/mol。达到平衡时,体积为反应前的三分之二。求:(1)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 _。(2)若向该容器中加入a mol N2、b mol H2、c mol NH3,且 a、b、 c 均 0,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与上述平衡相同。试比较反应放出的能量:(1) _(2) (填 “ ” 、“ ” 或“ ” ) 。 若将 2 molN2和 4 molH2放入起始体积相同的恒容容器中,在与相同的温度下达到平衡。试比较平衡时NH3的浓度: _ (填 “ ” 、“ ” 或 “ ” ) 。13实验室中配制碘水,往往是将I2溶于KI 溶液中,这样就可以得到浓度较大的碘
18、水,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2(aq)+I- I3-上述平衡体系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 与温度 T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1)通过分析上图,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反应 (填 吸热或 放热 ),(2)A状态与C 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为 (A) (C)( 填 、 、 或 = )。14在 80时,将0.4mol 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 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时间(s)C(mol/L )0 20 40 60 80 100 C(N2O4)0.20 a 0.10 c d e C(NO2)0.00 0.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化学反应原理高考专题练习 2022 化学反应 原理 高考 专题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