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pdf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各位老师大家好!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对于这册教材, 在座的老师有的可能听过, 有的可能教过,我欢迎大家随时提问,提出你的困惑,大家互动交流,这对我们走进课堂更有价值。 学习本册教材要初步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感知平移、 旋转和对称等图形的变换, 理解乘法与面积的联系, 体验统计平均数的必要性, 以及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与统计意识, 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数学活动的经验。本册还安排了一定篇幅的总复
2、习内容,帮助学生对三年来所学的数学进行回顾、 总结与反思, 以期达到这一学段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下面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我要分三部分对本册教材进行辅导。第一部分:本册教材内容的整体介绍本册教材共安排了6 个单元。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一)数与代数(共3 个单元。包括)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主要内容是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2第三单元“乘法”,主要内容是会计算两位
3、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3第五单元“分数”,主要内容是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 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图形与几何(共2 个单元。包括)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主要内容是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
4、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第四单元“面积”主要内容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 包括(平方厘米、 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三)统计与概率( 1 个单元。)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
5、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1到商店调查 3 种商品的价格, 并做好记录。 教材安排在第 5 页练习之后。可以建议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去不同商店调查三种相同商品的价格,作好记录,然后由小组发布信息, 去那家商店买哪种商品便宜,这样的活动能增进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并与同伴说一说。 教材安排在第
6、 11 页第一单元学完之后。目的是加强对小数的认识,可以给孩子们选择熟悉的身高、体重、时间等相关内容, 作为进一步认识小数的素材,进而加强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许多地方都需要小数。3收集一些对称图形、 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过程。教材安排在第 23 页,通过这一活动,除了让学生感受图案的美,还要比较各个图案的设计方法和特点,为自己的图案创作提供借鉴。4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教材安排在第 23 页,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图案创作全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1、选择基本图形 2 、确定设计方案 3 、绘制图案5 设计旅游计划。 教材安排在第
7、37 页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旅游的路线、 景点、费用等活动,提高他们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6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教材安排在第 52 页,这个活动是结合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设计的。 通过地砖选择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感受数学与生活、 数学计算与现实应用的联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7制作七巧板。教材安排在第65 页,学完分数知识之后,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强化分数的知识。8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9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
8、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这两个活动教材安排在第70 页,一是学会统计测量的结果,统计交流测量的过程,以及交流怎样计算平均身高。 二是加强对平均数的理解以及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比例,数学课程占总课程时数的13% 15% ,每学期可安排数学课68-79 课时,本册教科书安排六个单元,包括整理与复习共 58 课时,留有机动课时至少10 节,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第二
9、部分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式编排关于小数的内容。但是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 结合商品调查的实践活动, 学生已经认识过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商品的标价, 并且在学生现实生活中对商品价格的这种表示方式已经非常熟悉。 本单元小数的认识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对人民币元、 角分之间的表示商品价格的生活基础上学习的。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 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2、经历比较物品单价的过程,掌握表示物品单价的小数大小的比较方
10、法。3、结合购物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如下: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下面分课时介绍:第一课“买文具”,也就是教材的第2、3 页。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 初步建立小数概念。 教材根据学生原有的对人民币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文具店情境图, 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各种文具及其标价,在学生“买文具”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
11、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 然后通过同伴交流,促进每个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每个文具标价牌上小数表示的意义。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 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第二课“货比三家”,也就是教材的第4、5 页。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12、 切忌把老师认为更简单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更简单的方法可能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不良后果;如果更简单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的, 那应该鼓励。 当学生对上述两个小数比较大小的过程有了体验后, 鼓励学生根据主题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在进一步 “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的问题,它涉及到比较 3 个小数的大小, 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 更具有挑战性。 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 然后再引导他们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的策略, 即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其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数。 经历这个解决问题
13、的过程, 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地数学思考的过程。第三课“买书”与第四课“寄书”的问题情境,也就是教材的第6-9 页。是为理解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前后这两节课的区别在于,前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关键环节是经历小数加减的竖式算法的抽象过程,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就类似于学生已经熟悉的
14、多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 学生必须体会这一点, 那么,小数加减法便可以融合到学生整数加减法已有的经验之中, 学生对小数加减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有负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二)对称、平移、和旋转“对称、 平移和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图形与变换的主要知识内容包括:“对称、平移和旋转,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最简洁的形式。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
15、生运用转化思想方法,探索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作用。物体或者是图形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成是旋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现象。物体或者是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不发生方向上的改变, 就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平移现象。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与对
16、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如下:前后联系下面分课时介绍:第一课“轴对称图形”,本课教材的内容呈现五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以及服饰、 工艺品、建筑等美丽的图案从而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二是让学生在经历“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即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并知道这一折线就是对称轴。感知了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三是在猜一猜、剪一剪的活动中,通过提供对称图形的一部分,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是直观辨认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17、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五是让学生在方格纸(钉子板)上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教材安排的具体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利用镜子, 让学生对一些熟悉的形状对称文字与字母进行观察,体会到镜子外的一半与镜子内的一半是相同的。二是使学生通过熟悉的照镜动作,发现镜子内外方向相反, 三是让学生利用镜面对称现象,判断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向。课上教师最好让学生准备一面镜子, 让学生实际对着镜子做
18、做动作, 以直观感受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模拟照镜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第 17 页练习第 1 题“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并给出3 个答案供选择,很有挑战性;其实这 3 种答案都有可能, 取决于镜子放在适当的位置。经历这样的空间位置与图形的探索,空间观念是会大有长进的。第三课“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现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教材首先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如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 国旗沿着旗竿徐徐上升、 直升飞机起飞时的机翼运动、 小风车迎风旋转等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帮助学生积累着方面经验; 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
19、运动等学习活动, 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接着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获得体验加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移, 让学生观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通过“移一移” “说一说”让学生发现或体会到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要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通过“填一填”“画一画”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操作与交流活动, 去逐步感悟这样一个道理: 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几格)。
20、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基本要素,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它, 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归纳成知识点强加给学生们。第四课“欣赏与设计”,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提供机会,获得创作图案的初步经验和体验。(三)乘法第三单元“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
21、、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如下:前后联系下面分课时介绍:第一课“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 倍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两个整十数的乘法就能口算得出结果。 在发现规律之前, 计算 1240,12040 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他们要把这些算式转化成熟悉的形式:12401258?12040602406080?从中应让学生体会到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式子的变形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手段。第二课“住新房”,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
22、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乘法是两位数乘多位数竖式乘法的基础和生长点,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就可以通过算理的类推、算法的迁移自主学习。 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笔算方法,重点使学生理解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积的定位。本课住新房选择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生提出问题, 列出算式后,首先让学生估算,最多是多少,最少是多少,结果是几位数,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直觉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吗?”再探索精确计算的各种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须掌
23、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第三课“电影院”,结合电影院有多少座位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首先需要理解问题情境,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其次提高了对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算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解释自己估算的方法和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与习惯。至于“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的计算,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和交流的机会,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因为本课的算法与上一课类似, 所不同的是需要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进位问题。(四) 面积本单元是在学生观
24、察、 操作、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经历了不同方式测量物品长度的过程, 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公式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模块: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思路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面积的认识中, 突出对面积概念的认识和体验, 重视用自选单位进行图形面积的测量。 2、重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自主探索过程,两个面积公式的探索都是在学生小组合作中,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的,鼓励学生自主尝试。3、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学习,淡化计算,重视操作,让学生在铺地面的实际背景下,用边长 1 分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1 米的大正方形
25、上摆。 在这个摆的过程中, 寻找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这样的设计首先淡化以计算为途径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面积知识水平上的建构,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学会交流、学会探索的方法。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前后联系下面分课时介绍:第一课:“什么是面积?也就是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教材安排了三个主要活动。首先结合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022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教材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