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设计说明22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中华文化悠久灿烂,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文言文的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文言文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理解文言文大意,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三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故事等。学生准备:练习朗读文言文;搜
2、集与文言文相关的资料。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 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2. 揭题:囊萤夜读。学生齐读课题。3. 释题: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4. 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1)谁囊萤夜读?(2)他为什么要夜读? (3)他是怎样夜读的? (4)夜读的
3、结果怎样?(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设计意图:由文言文的特点和地位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释题质疑中梳理学习思路,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 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2. 学生评价。3. 教师引导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课件显示课文停顿)4. 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5.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6.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相机指导学生读准“恭”和“焉”。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
4、教师通过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指导学生读通句子。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1. 学生按要求自学。(1)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2. 汇报交流。(1)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2)其他学生补充。理解关键词,还可以给关键字扩词理解意思。要教给学生理解译文的方法:除了结合注释(3)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屏显: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胤恭勤不倦。(疲倦)家贫不常得油。()学生照样子试填。小结: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屏显译文: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
5、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3. 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大概意思正确即可)4.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囊萤夜读?(车胤)(2)他为什么要夜读?(家贫不常得油)追问:只是因为家贫不常得油他才夜晚读书吗?引导学生品读“恭勤不倦”。(相机板书:恭勤不倦) (3)他是怎样夜读的?(以夜继日)(相机板书:以夜继日) (4)夜读的结果怎样?(博学多通)(相机板书:博学多通)(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即使家境
6、贫苦,也要创造条件刻苦读书。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我们日后必有成就。)5. 欣赏课文插图,你想对车胤说些什么?6. 同桌间、小组间进行背诵竞赛。7. 小结学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后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质疑解惑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道理的理解。四、联系生活,拓展阅读1. 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2. 拓展阅读。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将课内外的学习有机结合,丰厚学生的积淀。(1)
7、 导思:有个成语叫“囊萤映雪”,其中“囊萤”是我们今天学的囊萤夜读。那“映雪”讲的是谁的故事,你知道吗?(2) 学生试讲孙康映雪的故事。(3) 教师屏显故事,学生自由读文言文,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理解内容,并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好后先和同桌说一说。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学生自由读后尝试理解内容。屏显故事: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
8、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孜孜不倦地读书。正是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使他成为饱学之士。引导学生交流道理,使学生明白孙康和车胤一样是一个勤学苦读的人。(4)导思: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学苦读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设计意图:以一篇带多篇,既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进行了迁移,又拓展阅读,厚重了学生的积淀。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 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囊、萤、恭、勤、博、贫、焉”,提出书写难点, 集体交流解决方法。2. 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3.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囊”“
9、焉”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4. 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萤、恭、勤、博、贫”,先观看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5.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2. 布置作业:将文言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搜集体现勤奋好学的文言文并试读理解。3. 说一说:你从车胤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示?把你的感想动笔写下来。设计意图:将学习的文言文与家人分享,并且搜集勤奋好学的文言文试读理解,既激发了学生学习
10、兴趣,又厚重了学生积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激趣导学1. 听写生字,教师相机强调易错字的写法。2. 学生接龙式背诵囊萤夜读。3. 导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 揭题,学生齐读课题。(相机板书:铁杵成针)5. 释题: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6.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1) 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2) 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3)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夯实了基础,在释题质疑中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复习方法,自学课文1. 导学: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 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
11、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3. 学生按要求自学,想好后组内交流。(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朗读课文,读出节奏。4.汇报交流:(1) 指名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教师相机正音。(2)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并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三、汇报交流,品文悟理1.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 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2) 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
12、话的意思。(3) 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及时疏通、点拨。2. 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 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李白、老媪)引导学生质疑:到底是老媪还是李白?说明你的理由。预设一:老媪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谈感受。(相机板书:磨铁杵欲作针)指导学生朗读。预设二:李白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和“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谈感受。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弃”的意思。(相机板书:感其意还卒业)(2) 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出示铁杵和针的图片。在针的图片下出现老媪的图片。导思:猜猜看,老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22 文言文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