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 .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翰香小学第五单元单元目标教材解析本单元有3 篇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五”。课文包括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寓言二则通过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积累了成语,还告诉我们道理。画杨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看待什么问题,都应实事求是的道理。小马过河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教学总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会有感情的讲述寓言故事。2、体会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过程与方法:1、分角色表演,体会寓言的寓意。引导学生多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
2、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2、悟出故事的寓意: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晚。3、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5、教育学生做事要动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教法学法教法: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借助朗读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课时分配12 课寓言二则: 2 课时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3、1课时单元复习: 2 课时语文园地五:2 课时13 课画杨桃: 2课时共计: 11 课时14 课小马过河: 2 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6 页2 课题12、寓言二则授课时间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4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错了事, 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2、能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情感态度价值观悟出故
4、事寓意: 做错了事, 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 就不算晚。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难点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错了事, 只要肯接受建议, 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朗读引导法、指导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我国民族分布由于历史上的几经分合,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 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 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3、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5、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6 页3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
6、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 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6)指名背。(指导方法)(二)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
7、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 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 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 节,划出有关句子。8、讨论交流:精选学习资料 - -
8、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6 页4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 节。五、体会寓意。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
9、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总结全文。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板书设计 :12、寓言二则
10、起因:圈坏羊丢亡羊补牢经过:不听劝告,再次丢羊亡羊补牢结果:补救羊圈,再没丢羊为时不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6 页5 课题12、寓言二则授课时间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 8 个生字, 会写 4 个生字。 2、能正确、 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2、能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
11、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朗读引导法、指导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中,汉语言文字实际上已成为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的主要工具。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查字典引入新课1 板书:寓言两则。2. 用部首查字法查“寓”。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寓言”、“寓意”。(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 就是二条。 )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出
12、示课题:揠苗助长)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1.“揠苗助长” 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 把课文读通; 读完后想一想 “揠苗助长” 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课文)2. 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3. 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一起来读读这句话。4. 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出示词语卡片: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3、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6 页6 “筋”、“尽”都是前鼻音。要把它读准。5.“揠苗” 的意思知道了。 那么, 谁能连起来说说 “揠苗助长” 的意思呢? (出示词语卡片: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长高。)(随机板书或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导朗读课文的其他几个自然段。三、指导朗读段落和词语(1)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课文中有好多词语,谁能读?(出示词语卡片:巴望、焦急、自言自语)(2)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也有两个词语,谁能当小老师领读?(出示词语卡片:喘气、一大截。)(3)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4)刚刚读过的这些词语还认识
14、吗?(出示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学生自由读词语指名读齐读。(5)认识了生字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了。现在请再读读这篇课文,争取比刚才读得更好。(学生自由读课文)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焦急”1. 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因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所以他要“揠苗助长”。可多问几个学生,关注学生的语言质量。)2.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的心急,能找出来吗?找到后用笔圈出来。( 焦急。让学生读好词语) (1)指导书写“焦”字。请仔细观察一下,写在田字格里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
15、个字上面的第三横写在横中线上。上面单人旁的一撇结束在横中线上。“四点底”的旁边两点大,中间两点小。再仔细看看它们的位置。“四点底”前面两个点在左下格,后面两个点在右下格。(教师示范。)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选取一个学生的字,实物投影,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写得不够好?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字,然后再写一个“焦”字,争取比前一个写得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6 页7 (学生自由书写)(2)体会“焦急”。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个词语,(出示词语卡片:焦急)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你能从文中找出带有“焦急
16、”这个词语的句子来读一读吗?(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随机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要求: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他当时的样子。最好把那个人说的话记在脑子里。(学生自由读句子,想像)这句话他在对谁说呢?(他在对自己说。)这就叫做 “自言自语” 。 (随机出示词语卡片:自言自语)还能从课文的其他语句中感受到他的焦急吗?(教师随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从“急忙”、“跑”、“天天”、“巴望”、“筋疲力尽”、“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等词语中感受到他的焦急。)(3)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这句话可以感受到他的焦急。禾苗
17、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禾苗其实长高了,是因为他太焦急了,感受不到。)所以课文中说禾苗“好象”一点也没有长高。看来他真是太急了。五、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1.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想不想看看番茄长高的过程?2. 教师可播放课件或图片,随机解说: 种子埋在泥土里, 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慢慢地,它长大了。农民伯伯给它浇水、施肥、松土、拔草,它越长越茂盛。过了几个月,终于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原来,植物都要经过很长的一个时间,按照一定的生长规律、生长顺序来长高、长大。这可不能着急。3. 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就有一个词语,写出
18、了他犯的这个错误。(出示词语卡片:急于求成)谁能来读读。4. 他太急着想让禾苗长高了。 (随机把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他还犯了那些错?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起来,把禾苗的根都拔断了。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出示词语卡片:违反规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6 页8 5. 揭示寓意: 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实来。我们不能“违反规律”。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 这个人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可是他知道自己错了吗?从哪里看出的?“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
19、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觉得很得意呢!2. 感知:“喘气”是怎么样的?(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1)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大口大口地喘气?(2)那你想想当时的样子,一边喘气一边读读他说的话。(自由读指生读齐读)(3)他多高兴,多得意啊,可是结果呢?(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七、引导学生运用寓意。1. 如果你就是他的孩子,或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看着田里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2. 小结: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了,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希望我们大家能从文中的这个
20、人身上吸取教训,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八、书写指导1. (出示:疲)仔细看看,在写这个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2. 要注意: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外面的病字框要写的舒展,要包住里面的|“皮”字,“皮”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4. 学生同桌评议自由书写。板书设计 : 12、寓言二则起因:盼望禾苗快长揠苗助长经过:往高里拔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结果:禾苗全苦死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6 页9 课题13、画杨桃授课时间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靠、哈”等14 个生字。会写“图、课
21、、摆”等9 个生字。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写好“我会写”的5 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注意读好课文中对话的语气。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朗读引导法、指导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为什么要坚持 “三个离不开”思想?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1. 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2. 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
22、 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3. 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4.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5. 齐读课文。6. 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7. 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1) 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2) 开头第 1 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 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
23、,对生字词做一强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6 页1 01. 指名读课文第1 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2. 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 部分。(1) 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2) 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
24、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3. 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4. 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5.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板书设计 : 13、画杨桃画杨桃五角星嘲笑吞吞吐吐严肃和颜悦色课题13、画杨桃授课时间课时第二课时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2. 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 “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5、。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6 页1 1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朗读引导法、指导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生字词卡片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三个离不开”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实现途径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消灭阶级的剥削、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 2022 年部编版二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五 单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