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16).pdf
《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1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16).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节:茶马古道马帮苦旅 一一、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提出与研究现状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一(一)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概念的提出概念的提出 茶马古道是在中国西部地区形成的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 通道, 也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与边疆游牧地区之间进行的茶叶运输、茶文 化传播的古代大通道。尽管茶叶贸易历史悠久,但以“茶马互市”为主要贸易目 的而形成的“茶马古道”却兴起于唐宋时期,它是汉、藏、西番之间以茶叶和马 匹相互交换的古代商贸通道,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道路之一。 茶马古道是因茶而生的文明走廊,它穿过岁月的痕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 化, 在上千年历史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茶马
2、古道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交流、 民族迁徙、宗教传播的重要走廊,是世界文明传播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通道,是征 服世界屋脊的茶叶天路之旅和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 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最 早提出“茶马古道”这一概念,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茶马古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马古道”是以四川、云南为中 心的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西藏、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及其与 毗邻的甘肃、陕西、宁夏省市和缅甸、印度、老挝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传 统交通运输线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而狭义上的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 民国时期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尤其是汉藏之间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交通道路。 随着唐朝前后茶
3、叶传入藏区,并成为藏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以茶叶为载体的藏区 与茶叶产区的商贸往来就开始趋于发达, 逐步形成了从茶叶产地到藏区的茶叶商 贸之路。唐宋以后,随着茶马贸易的兴盛,南、北茶路已覆盖了丝绸之路范围, 南、北丝绸之路也已向“茶马古道”转型。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有一条,它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延伸而形成的庞 大交通网络。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 茶马古道主要以川藏道、 川滇道、 川甘青道、 蜀秦道、川黔道、滇藏道、陕甘藏道为主干,和众多支干道、支道、连接小道而 构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道路交通网络,将川、滇、藏、甘、青、陕六省连接起 来,甚至还延伸到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中亚、西亚、
4、西非红海 海岸。至今,茶马古道沿线仍保存有众多丰富的文化遗存。 (二)(二)“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茶马古道移民文 化与族群互动研究;二是茶马贸易制度、商贸活动研究,如茶马古道与川滇藏印 贸易研究等;三是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建、茶马古道与廊道线路遗产保护; 四是茶马古道上驿站、马帮、背夫(脚户、背脚子)、锅庄和商人群体等研究;五 是茶马古道多元文化交融、族群互动、宗教文化传播、多民族共生发展研究;六 是茶马古道古城镇聚落、传统民居和建筑研究;七是茶马古道与百越古道对茶文 化传播与交互影响、茶马古道与藏彝走廊、盐运古道和丝绸之路
5、关系研究,如西 北丝绸之路青海道从“玉石之路”向“茶马古道”的演变、 百越古道向茶马古道 转型等研究;八是茶马古道民族音乐(如赶马调)、舞蹈文化的融合发展及其 对民族音乐舞蹈传播和促进作用的研究;九是茶马古道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旅 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品牌打造等研究;十是茶马古道历史价值研究。此外,在 茶马古道研究中,学者们往往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如在国际贸易视野下、“文 化线路遗产”视域下、旅游廊道视角下、人类学视野下等角度进行研究。茶马古 道上不同路段如邛笮古道、 广西德保古道、 滇僰古道、 汶川冉駹古道、 松茂古道、 巴楚茶盐古道等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二、二、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 (一)
6、汉唐至宋元时期的茶马古道(一)汉唐至宋元时期的茶马古道 (1)汉唐茶马贸易与“茶马古道” 按广义上的茶马古道定义来看,茶马古道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远古时代,原 始古道就已经存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今四川地区生产的茶叶已经作为商品进入流通 领域。当时,蜀郡、犍为郡等地的商人,经常以茶等地方特产与今大渡河以外的 旄牛、邛、笮等部落换取当地的牦牛、笮马等,故称为“旄牛道” ,可以看作是 “茶马古道”的雏形。其路线大致是从成都或临邛(今邛崃)等地出发,经过雅 州(今雅安) 、严道(今荥经县) 、翻过大相岭,到达旄牛县(今汉源县) ,再过 飞越岭、化林坪至沈村(即笮都,西汉时期沈黎郡治地) ,
7、再渡过大渡河,经磨 西,最终到达木雅草原(今康定县新都桥、塔工一带)的旄牛部落中心。 在这条商贸道路中,邛崃作为当时蜀郡的商贸中心,同时也是茶、铜铁器等 主要生产基地,成为汉代茶马古道的起点。这条最早的茶马古道实际上是“南方 丝绸之路”的第一段。 “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邛崃到达旄牛县后,如果不再 继续深入到西藏地区,然后折向南面,进入邛部(越巂郡治所) ,再达到云南, 并通往今缅甸进入印度等地。 汉代虽然也有茶马古道,但仅具刍型,而真正意义上的茶马古道的兴起应是 唐宋时期。唐代,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唐王朝通过联姻、商贸等形式,加强了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8、下嫁进入吐蕃 以后,唐人饮茶的习俗就传入到吐蕃,并逐渐形成饮茶之风。唐开元十六年(728 年), 吐蕃请求在赤岭(青海湖东岸日月山)换马,在甘松岭(四川松潘西北)互市, 宰相裴光庭说:“甘松,中国阻,不如许赤岭。乃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 约其上。”茶马互市也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加强对茶叶的管理,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茶叶贸易政策,在安多地区设置 “茶马交换所”,作为市场管理机构,实行专门的“茶马互市”,茶马贸易开始 大规模发展起来。随着吐蕃地区对茶叶依赖性增强,茶叶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 促进了汉藏之间“以茶易马”商贸活动的开展。 同时, 在这一时期, 西南、 西北地区逐渐出现了少数民族到内地
9、茶区用马匹、 皮毛等向汉族换取茶叶等交易形式。唐人封演封氏见闻录中,较早记载了这 种茶马贸易形式:“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新 唐书也记载: “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 “辽 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1993 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 辽金时期张氏家族墓群里发现了一幅关于备茶的壁画, 反映了当时辽人饮茶活动 设计茶碾子、茶饼、茶壶、茶盘等工具和煎茶等情况。宋代曾在宋辽边境镇州、 雄州、霸州、易州、沧州等地榷茶,这是辽人需求茶叶的另一个重要证据。可见, 中原王
10、朝与周边少数民族频繁地进行茶马互易, 从而将茶马古道的范围拓展到西 北和北方地区。 (2)宋元茶马贸易与“茶马古道” 两宋时期,宋代与北方的辽、西夏和金之间一直频繁地发生战争。战争需要 大量军费开支和马匹,使得朝廷对“茶马互市”给予特别重视。 宋会要食货 记载:“祖宗设立互市之法,本以羁糜远人。”但因战争对马匹的需求,使宋朝 政府在沿边各地主要开展“召募蕃商,广收良马”等贸易。北宋熙宁七年(1074 年), 在雅州(今名山新店)设立茶马司,这是我国目前惟一有遗址可考的茶马司。 茶马司的职责是统一管理榷茶买马事宜,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使茶马互市政策 得以顺利实行。 宋初,西北地区的秦、原、渭三州
11、以及德顺军等地是宋朝以茶易马的主要场 所。不过,“国初博易戎马,或以铜钱,或以布帛或以银绢”,这种贸易方 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马贸易。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以我蜀产(茶), 易彼上乘”以后,茶马贸易才真正开展起来。“熙宁以来,讲摘山之利,得充厩 之良。中国得马足以为我利,戎人得茶不能为我害,彼以食肉饮酪之性,所嗜惟 茶。”光绪阶州直隶州续志也说:“宋雍熙、端拱间,阶、文、成州皆市马。 其后置场,则阶州、文州市吐蕃马,取良弃驽。初以铜钱给马值,有司言戎人 得钱,销铸为器,乃以市帛、盐钞、茶及他物易之。”认为宋初以铜钱易马, 番人将铜钱销铸为兵器,严重威胁到宋王朝边地的安全,于是宋廷改变了贸
12、易方 式,以布帛、盐、茶等物品或引钞交换番人的良马,茶马贸易逐渐繁荣。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熙河经略使王韶拓边河湟地区,这一带的吐蕃部族北与 回纥相通,西与青海、吐蕃相接,出产良马,缺少茶叶。曾上言“西人颇以善马 至边,其所嗜唯茶,而乏茶与之为市”。于是宋廷将茶马贸易扩大到熙河地区, “自是国马专仰市于熙河、秦凤矣”。至此,宕昌、凤州、阶州、文州等地战马 名扬天下。随着北方战乱又起,陕西发生“马道梗阻”,北方马源断绝。朝廷将 “茶马互市”的地点由西北秦、凤、熙、洮诸州改到西南,开辟新的马源。熙宁 年间,朝廷派人入川榷茶,并对川陕之茶实行全榷。 宋史食货志记载: “下 令川陕民茶尽卖入官,严禁私行
13、交易,全蜀茶尽榷。”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在四川成都设立了都大提举茶马司,专门负责 茶马贸易,并在眉州、蜀州、绵州、彭州、汉州、嘉州、邛州、黎州、雅州、泸 州共建了 24 个买茶场,另在利州路汉中地区建了七个买茶场,而在西北地区的 秦州、熙州等地则设置了 48 个卖茶场。这些专门的茶马贸易口岸,负责向康藏 地区提供茶叶。宋代还“禁南茶勿入陕西,以利蜀货”,从而保证了川茶向藏区 的销售。据宋史赵开传记载:“承平时,蜀茶之入秦者十凡八九。”至少 每年有上千万斤的蜀茶运往熙秦卖茶场进行茶马交易。 宋朝南渡以后,尽罢川茶官榷,恢复自由买卖,征收茶税,改榷茶制为茶引 制。“引”是一种票据,即
14、由茶商向官府缴纳税款后,官府按茶商认引数额发给 引票,茶商则凭票方可上市交易。引票相当于一种许可证,非有茶引者不能经营 茶叶,并对销售地区进行限制,不准运往他地。茶引制度的出台,使茶马贸易进 入到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对促进茶马互市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南宋时熙河地区丧失, 仅能在西和州(甘肃西和)和阶州(甘肃武都)等地 每年购买部分战马,朝廷主要依靠雅州等地的买马场同藏族进行茶马交易,购买 马匹。由于马少茶多,逐渐出现茶价大贱、茶马交易日渐萎缩的局面。到南宋末 年,茶政弛废,“茶马互市”已名存实亡。 宋末元初,四川遭受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受毁灭性破坏,四川 茶叶生产一落千丈,元朝政府
15、已不再将川茶销往西北地区,川茶只销往境内羌、 藏地区,其中松潘、黎州、雅州是主要市场。当时藏区所需茶叶已形成一种新品 种,叫“西番茶”,以别于内地所饮的茶叶。元朝曾一度设立“西番茶提举司”, 官府统购茶叶,在碉门(今四川天全)等地互市。虽然元朝对茶马互市并不重视, 但却非常重视对古道的开拓,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尤其是元朝为了加强对 康藏地区的治理,十分重视前往西藏的交通畅通,把以“茶马互市”为主干线的 进藏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 并在沿路设置驿站进行管理。 这一时期, 在川藏 “茶 马古道”沿线上共设置了十九处驿站,从而使四川西部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大道得 以延伸。 (二)明清时期茶马贸易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16 交通 对外交流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