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 岸芷汀兰,
2、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我国有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有“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的说法。 一、作家及解题 范仲淹(989- 1052) ,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
3、公集 。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出十条改革 措施,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 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 以后还做过杭州、 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逝,去世后,朝廷给予他宋朝文臣最 高等级的谥号文正。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 其前身是三国时期 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 ,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 造楼阁,取名“岳阳楼” ,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1046 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 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写记, 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但其实写此文时,他 并未去过岳阳
4、楼,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 楼记, 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记”, 古代一种无固定模式的文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 居多,而且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 的观点。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 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 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后者。 二、课文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 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 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
5、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 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 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 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 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 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 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 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 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 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 的导引。 第二段,
6、 格调振起, 情辞激昂。 先总说“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 之大观胜概。 一“衔”一“吞”, 有气势。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 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 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 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 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 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 两股不
7、同的情感之流, 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 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 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 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 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 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 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 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 “忧谗畏讥”之惧、 “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 画面。 “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
8、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 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 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 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 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 意的是, 这一段的句式、 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 却也另有变奏。 “而 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 的气氛推向高潮, 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 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 以“嗟夫”开启, 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
9、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 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 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 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 高”还是“处江湖之远”, 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进亦忧, 退亦忧”。 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 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 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 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 的
10、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 理想的顽强意志, 同时, 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岳阳楼记 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 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 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 岳阳楼记 末尾所说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 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 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 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
11、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 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 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 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 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三、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中展现了两种忧乐观, 一是以个人得失而悲喜的迁客骚人的忧 乐观;一是以天下忧乐而悲喜的古仁人的忧乐观。作者在这里至少从 主观意图上否定了前者而肯定了后者。后一种忧乐观即浓缩于“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传颂的名句中,这也是本文 的崇高境界所在。因而,有关思想意义方面的评论多集中于此。 1、 “
12、忧” 、 “乐”的内容和关系: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学术界对这一名句最通行也最通俗的 解释。有的学者不同意将其忧乐观概括为“先苦后乐” ,认为易引起 误解,其忧乐之间并非先后因果关系,而是共时辨证的关系。如张 中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阅读和欣赏第一辑)把它解释成 “忧在一切人之行,乐在一切人之后”或“在天下人还未感到忧虑时 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 ”等,既恰当又简要,似 应采用这种说法。霍松林 岳阳楼记赏析(唐宋诗文鉴赏举 隅人民文学出版社)则把“忧” 、 “乐”并提,认为“主要是忧 小人专权,政治腐败,人民痛苦不堪,必将起而反抗, 乐 仁政 实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缓和,
13、封建秩序得到稳定。 ” 吴小如认 为“乐天下”是陪衬语,主要的着重点还在“忧天下” ,它包括“忧 蔡毅的见解代表了学术界目前研究的最高水平。首先,他理清了 其在思想史上的来龙去脉,认为“范仲淹这一思想,从一个侧面显示 了儒家学说长期发展演变的历史,反映出宋初思想界儒家杂采、糅合 释、道两家的趋势。后来理学家又对之改造利用,使它的积极意义呈 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 ”同时,联系社会政治现象,认为“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对这种“忠义”时代风气的第一声响 亮的呼唤。总之,他认为范仲淹文中表述的人生理想,是“对前代传 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北宋前期社会政治现实的直接产物,也是他 一生立身行事的信条。 ”它“并没有超越封建思想的范畴,处处都打 上了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 但由于他所从事的改革事业在当时具有 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他的个人道德修养,也达到了封建士大夫可能 达到的极致, 从而使他的名言具有积极的内容和较强的概括力和感召 力,今天仍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 其民”和“忧其君”两部分内容,即关心民生疾苦,担忧国君为小人 谗言所惑,把朝政搞乱。有缘学习更多+ 谓y g d 3 0 7 6 考证资料 2、此名句在思想史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与社会政治现实的关系及 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