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pdf
《2022年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 1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3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 3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4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5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 7第一节分级保护 . 7第二节核心景区保护规划 . . 7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 7第一节景区规划 . 7第二节游赏规划 . 10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 11第一节植被景观规划 . 11第二节水体景观规划 . 13第三节建筑风貌景观规划 . . 13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 15第一节客源分析与发展预测 . . 15第二节游览设施规划. 15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 . 17第十一章基础工程规划 . 18第一节给水排水规划. 18第二节
2、供电电信规划. 18第三节环境保护规划. 19第四节防灾规划 . 19第十二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1第十三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2第十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23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 26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建议 . 27第十七章附则 . 28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9 页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1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科学地保护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培育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品位,协调各项关系,有序地搞好各
3、方面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总体规划是指导云龙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建设利用的纲领性文件。云龙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建设管理、保护活动均应严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因特殊原因需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年 4 月 29 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991年 6 月 29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年 12 月 26 日) ;4.中华人民共
4、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7年 6 月 25 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 12 月 26 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10 月 1 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8 年 1 月) ;8.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1281999) ;9.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 474号) ;10.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12020) ;11.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12.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72020) ;13.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4.徐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20002020) ;15.
5、徐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0052020);16 徐州市堤坝管理条理 (2000年 7 月) ;17.江苏省铜山新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20032020) ;18.徐州市区山林保护与利用规划 (2005年 5 月) ;19.徐州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 年) 。此外,规划还参考了徐州市志、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徐州市云龙湖沿湖地区整体规划 、 徐州市云龙湖沿湖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等资料。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立足自然资源的保护,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综合运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基本理论,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通过新颖、独特的构思和科学合理的布精选学习资料 - - - -
6、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9 页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2 局,努力创造生态系统稳定、人文气息浓厚、旅游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名胜区。第五条规划理念1生态保护理念结合区域外部条件, 构建稳定的生态格局, 注重与外部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中心保护,外围发展,在规划区内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山体、陆地、水岸和湖泊有机相连,强化场地山水相依的自然地形结构骨架。2协调发展理念区域协调发展,在淮海经济旅游圈中找准定位,以自身的特色吸引客源。协调风景名胜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空间和相互依存关系;协调规划区域内部的发展,正确
7、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景源之间的发展关系,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互为补充。第六条规划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取积极的保护策略,通过不同层次生态系统的建立,完善区域生态结构,增强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景观层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特色性原则利用资源优势塑造特色环境,遵循地域文化,保持原生肌理。通过历史文脉的延续和景观的再创造,强调空间和景观的乡土性、趣味性、艺术性,使风景名胜区成为徐州旅游发展的“名片”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纽带。3时代性原则体现时代特征,通过构思新颖的现代景观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使幽野的自然与繁华的城市和谐过渡,为市民提供方便、舒适、环境优美的休闲空间。
8、4科学性原则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保护与发展辨证统一,以发展促保护,通过综合发展提升整体效益, 积极利用科学技术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做到远近结合、中外结合、古今结合。5相宜性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当地材料等构筑亲切宜人的空间,建立人与空间、人与水、人与植物等之间亲切、互利的关系,强调经济、实用、节约。第七条规划期限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期限为十三年,即 20082020 年,其中近期规划为 2008 年2010 年,远期规划为 2011年2020 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9 页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
9、总体规划规划文本3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八条风景名胜区范围云龙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用地范围界线是:从云龙山北麓,沿湖北路至韩山北麓为风景名胜区北界; 沿韩山西麓西外环路南下, 再顺玉带路跨京福高速到沿山、顶山一带为风景名胜区西界;南以光山、黑山、驴眼山南麓到走马山过京福高速到大小刀山为界,自大刀山、小刀山北上,绕中国矿业大学新校区的西界,接三环南路,环泰山、淮海烈士纪念塔园林、彭园边界,至云龙山第一节峰为风景名胜区东界,总面积约44.7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分为南北两片,北部包括云龙湖及其周边地带除珠山之外的云龙山、西凤山等地域; 南部为北至拉梨山,南至汉王水库,包括老虎山、尖山和大
10、小窝山等区域,核心景区面积约15.1平方公里。在风景名胜区规划用地范围以外,依据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考虑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合理划定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形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控制范围。本次规划外围保护地带面积约44.2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控制范围面积约88.9平方公里。第九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以云龙山水为自然景观特色,以两汉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为主要内容,具有观光、游览、休闲、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城市型省级风景名胜区。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第十条风景资源分类归纳依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风景资源分类方法,云龙湖风景名胜区86 个景点,分属 2 个大类(自然景点、
11、人文景点) ,5 个中类(地景、水景、生景、建筑、胜迹) 。大类中有自然景点31 个,人文景点 55 个;中类中以地景、建筑分布最多,有 42 个景点,占景点总数的48.8%,反映了云龙湖风景名胜区优美的山水风景和丰富的名胜建筑特色。第十一条风景资源分级评价由于云龙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景源组成结构复杂,因此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分景区和景点两个层次进行。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 1999)的分级标准,通过对86 个景点的逐一评价,得出如下结果:一级景点 9 个,占 10.5,其中自然景点3 个,人文景点 6 个;二级景点 14 个,占 16.3,其中自然景点6 个,人文景点
12、 8 个;三级景点 36 个,占 41.8,其中自然景点13 个,人文景点 23 个;四级景点 27 个,占 31.4,其中自然景点10 个,人文景点 17 个。三个等级的景点比例结构,三、四级最大,二级次之,最后是一级,基本呈现从大到小的格局,景点结构属于相对良性状态。详见下表3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9 页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4 表 31: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景点名称一览表级别景点名称一级景点(1)云龙山(2)云龙湖( 3)饮鹤泉( 4)放鹤亭( 5)兴化寺( 6)汉化像石( 7)淮海战役
13、烈士纪念塔(8)崖龛雕像(9)大石佛二级景点(1)泰山( 2)东坡石床( 3)月亮岛( 4)群羊坡(5)汉王水库( 6)拔剑泉( 7)大士岩( 8)汉化像石馆( 9)彭园( 10)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11)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园(12)拉犁山汉墓( 13)观景台( 14)招鹤亭三级景点(1) 凤凰山( 2)拉犁山( 3)景武湖( 4)玉带河( 5)杏花春雨(6)百亩莲荷( 7)白鹿洞( 8)拭剑石( 9)老龙潭( 10)马趴泉( 11)曲港跳鱼( 12)花卉广场(13)刘备泉( 14)金山公园( 15)碧霞宫( 16)山西会馆(17)碑廊( 18)御碑亭( 19)云龙书院( 20)关圣殿(21)可
14、廊( 22)铁路员工抗战纪念亭 ( 碑) (23)云龙山庙会( 24)苏公塔( 25)碑林(26)总前委雕塑( 27)彭祖祠( 28)望湖亭( 29)水上世界(30)汉王庙( 31)张山人故居( 32)淮战指挥部( 33)国防园( 34)凤鸣阁( 35)石瓮倚月( 36)湖宾公园四级景点(1)荷风岛(2)别有洞天(4)青年湖(5)珠山(6)石杠水库( 7)抗山( 8)小刀山、大刀山( 9)石祖( 10)紫金山(11)铁鞭代笔(12)半山亭(13)怡然亭( 14)盆景园(15)徐州国画院( 16)滨湖公园(16)彭祖雕像( 18)动物园( 19)泰山庙会(20)龙山文化遗址(21)大山头元代纪年
15、墓(22)淮海战役遗迹(23)刘邦像(24)张竹坡墓 (25)皇桥( 26)季子挂剑台( 27)三让亭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十二条规划目标1. 总体目标在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和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风景资源,把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一处景观优美、生态健全、环境洁净、设施完善、服务优质、具有鲜明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旅游胜地。从而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一流省级风景名胜区。2. 近期目标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山体进行林相改造,恢复山体植被,形成特色鲜明的风景林;通过植被恢复、水系疏通等措施,维护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湿地景观;完善风景名胜区内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理顺和健全风
16、景名胜区管理机制。3. 远期目标建成特色突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通过科学保护资源,有效发挥“城市绿心”的功能;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生态型、文化型游憩活动。第十三条风景名胜区游人容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9 页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5 本规划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卡口法分别测算风景名胜区游人容量,同时根据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平衡后得出结论:整个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日游人容量约为 1.92.2 万人次,年游人容量为500600 万人次。第十四条人口规模根据徐州市
17、旅游总体规划预测及2007 年风景名胜区游客量统计,预计2010年年游客量约为431.95 万人,远期到2020 年年游客量约为701.9 万人,按年旅游天数 270 天计,则日平均游人数近期 (2010 年)约为 15998人,远期(2020 年)约 25996人。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人口规模为区内居民人口和外来游客日平均数之和,则近期人口规模为 3.85万人,远期人口规模为4.44万人。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十五条规划结构结合景区内的地形特征和功能安排,呈现“三面云山一面湖,两汉烽火玉带情”的景观风貌,规划综合考虑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总体上形成“一湖、一带、一脉、三山”的布局结构。“一
18、湖” :云龙湖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区域,同时又是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观赏区,规划要求坚持保护性开发。景区内的云龙山、西凤山和珠山,景观区位条件非常重要,需合理保护利用。“一带” :沿玉带河形成一条生态廊道,将山水有机相连。规划结合沿线村落改造,合理控制建筑布局,形成山水之间的绿色廊道。“一脉” :以拉犁山、横山、老虎山、大小窝山和汉王水库的山脊线为脉,形成与“一带”相平行的生态廊道,规划结合原有绵延的山体和植被,以保护为主,合理控制开发景点,将这条生态脉同云龙湖规划成为景观整体。“三山” :为减少三环路和京福高速公路对景区的影响,规划强调山水间的生态联系,拉犁山珠山、泉山云龙山、韩山西凤山三片楔形生
19、态绿地将形成整个景区的主要生态基质。第十六条景区划分从景观特征、景源分布的角度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五大景区,分别为云龙山水景区、凤凰怀古景区、玉带探幽景区、拉犁春秋景区和汉王风情景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9 页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6 第十七条功能划分依据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景源特征,保护要求和开发利用的需求,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五大功能区域,即生态保育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接待服务区和发展控制区。第十八条规划布局根据功能划分和规划结构,将风景名胜区分为五大类功能进行分区布局。1. 生态保育区
20、:保护云龙湖水体、云龙山、拉犁山及其周边山体林地资源,该区域内要限制游人和居民活动,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旅游项目和设施。2. 史迹保护区:主要包括云龙山、凤凰山、彭园等处,重在体现云龙湖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该区域内可以安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旅宿床位。3. 风景游览区:主要分布于云龙湖、云龙山一带,即沿着景区主要道路布置景区景点,是人为活动较密集区。该区域以云龙湖光、访古探幽、田园风情等为规划主题,创造各种各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4. 接待服务区:主要分布在西凤山东侧、珠山东南侧和汉王镇。规划考虑景区近临城市的特点,不设大型集中连片的服务中心,主要利用资
21、源条件根据需要建设分散的服务中心和旅游接待点,接待定位为高档与特色相结合的形式。5. 发展控制区:风景名胜区范围以外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范围之间的外围保护地带,在该区域内可以准许保持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可安排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及基地,也可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该地带应加强绿化、控制建筑高度,污染性工业项目不宜进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9 页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7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第一节分级保护第十九条一级保护区本规划明确的一级景点周围及风景名胜区内对
22、环境影响较大的生态敏感区划定为一级保护区。包括云龙湖及沿湖地带、云龙山、泰山、凤凰山、拉犁山、老虎山、抗山等山体,小南湖、汉王水库、拔剑泉景点周围等游赏用地及玉带河沿线,保护面积约 18.7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内可以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禁排放超标的机动交通工具进入该区。第二十条二级保护区包括彭园、珠山、小南湖南部、小西湖、韩山、玉带河两侧山体、汉王镇景点周围,保护面积约7 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内可以安排少量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第二十一条三级保护区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对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地区划为三级保护区,保护面
23、积约 19 平方公里。在三级保护区内, 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第二节核心景区保护规划第二十二条核心景区划定根据建设部城建 2003 号文件关于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应是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因此,确定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范围位于云龙山水景区,包括云龙湖及其周边地带和云龙山、西凤山等地域,面积约为9.6 平方公里。另一个核心景区位于云龙湖景区山脊线区域,包括拉犁山、横山、老虎山、大小窝山及汉王水库所形成的景观脉,面积约为5.5 平方公里。两片核心景观
24、区总面积约15.1 平方公里。云龙山水景区的保护重点: 云龙湖水资源保护, 保护云龙湖周围的山林资源,扩大山林覆盖面积,增加植被,涵养水源,减缓洪水流量,防止土壤侵蚀,净化空气,改善水质。保护修缮云龙山山上的历史建筑,恢复其历史风貌,整治周围的山林环境、植被、山形地貌。云龙山山体景区的保护重点:云龙山山体植被资源保护,保护其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尽量减少开发力度,以保护为主,形成云龙山风景区山水交融的景观风貌。第二十三条核心景区规划及保护措施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根据总体规划完成对核心景区的划定工作,并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打桩立界予以明确界定。核心景区应界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25、,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9 页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8 核心景区应根据分类,分级保护的具体保护措施予以严格保护。核心景区内的人文景点多为史迹留存文物,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规章条例,明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核心景区内的自然景点,应维护其原有的风光形态,同时也要严格保护支撑景点风貌的山林环境。对于在保护要求基础上开展适当游览活动必须的设施,应符合规划要求,按规定程序进行报批。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第一节景区规划第二十四条云龙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2022 徐州市 云龙 风景名胜 总体规划 文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