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 .pdf
《202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 .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 品德及其结构;(2) 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4)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考纲链接1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态度的结构:(1)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各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3品德
2、的实质: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4品德的心理结构。(1)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3)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1) 直觉式
3、道德情感;(2) 想象式道德情感; (3) 伦理式道德情感。6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1) 皮亚杰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理论;(2)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论;(3) 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 在 l0 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2) 在 10 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8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论:(1) 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 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 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
4、: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9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对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响。10社会参与经验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1) 可以促使青少年联系他人反思自身,从而改善道德观念和行为;(2) 可以影响其若干年后自愿参与社会的行为;(3) 可能提高成年期参与政治活动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可能性。11道德同一性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1) 对他人的尊重;(2) 对社会的尊重。1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
5、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13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1) 亲历学习; (2) 观察学习。14品德学习的形成过程:(1) 依从; (2) 认同; (3) 内化。15品质学习的一般条件:(1) 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 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16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 有效的说服; (2) 树立良好的榜样;(3) 利用群体约定; (4) 价值澄清; (5) 奖惩控制。17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6、1) 选择阶段: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2) 赞赏阶段: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 行动阶段: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18利用群体约定的操作程序:(1) 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 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 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4) 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5) 使全班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 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 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
7、稳定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提出的。 A埃里克森B费斯廷格C班杜拉D皮亚杰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斯腾伯格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
8、相接近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A直觉的B想象的C行为的D伦理的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价值体系D策略系统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
9、意志性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B动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态度的核心成分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向D道德行为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4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A 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认知性道德情感15()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
10、,即决定行为的选择。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16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A依从B认同C内化D参与17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8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 A顺从、认同和内化B顺从和认同C逆反、认同和内化D认同和内化1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20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
11、虑主观动机。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21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22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好孩子”取向阶段23学生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其价值内化程度处于()水平。 A组织B反应C接受D性格化24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
12、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不稳定的25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A认知成分B评价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成分26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A自律道德B无道德规则C他律道德D依存性道德27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2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品德B态度C意向D个性29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30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 青境的直接感知
13、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31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A权威阶段B可逆性阶段C公正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32()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A班杜拉B柯尔伯格C加涅D皮亚杰33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 05 岁 B6 8 岁 C810 岁D10 l2 岁 3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35清楚地意识到道德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
14、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D形象的道德情感36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3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3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39认同的出发点就是()。 A得到他人认可B试图与榜样一致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D与他人相接近4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
15、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品德B态度C意向D技能4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42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4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类似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C影视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44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认识D道德
16、情感45研究表明,大多数9 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无规则水平4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_和行为成分。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_和倾向。3_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4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_。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_、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三种。6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_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7道德行为包
17、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_两个方面。8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_和自律道德阶段。9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通过大量研究,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_三个水平。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_和相对功利取向。11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寻求认可取向和 _。1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_和普遍伦理取向。13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中学生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和言行一致的特点。14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依从、认同、_。15根据
18、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知能力和 _。16 _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17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_。18 _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19 _是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20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内部条件是认知失调、_、道德认知。21道德情感
19、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_。22皮亚杰认为_阶段时,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2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_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24 _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25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26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_、主动性、稳定性等特点。27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28了解中学生_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29依从阶段的行为主要受控于_,而不是内在的需要。30 _是指经常违反道德
20、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31态度是一种_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32 _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_的统一。34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_。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35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_,同时也缺乏原则性,但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36 _是出自内心要求而非外力强制的纪律,其形成过程是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37
21、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_和道德行为中。38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要改变或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考虑其接受能力,遵循 _原则。39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 _、群体约定与奖惩等。40皮亚杰认为儿童5 岁以前是“无律期”,他们通常以“_”方式来考虑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4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稳定的_。42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_致的行为。43美国心理学家尤尼斯在继承和批
22、判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发展的_。44尤尼斯提出的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理论强调青少年期的_对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45道德统一性包含两层含义,_和寻求超越性意义。46 _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47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是亲历学习和_。48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_和行动阶段。49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_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50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_年级的学生才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51道德是一种_现象,它的存在依赖整个社会的存在。52从 _期开始,比较自觉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稳定发展起来。53
23、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对物的态度,都是_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54 _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55皮亚杰认为,公正阶段的儿童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_而不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56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其形成过程具体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依靠外部教育要求阶段;二是过渡阶段;三是纪律原则变成_阶段。57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集体的积极的态度定势或_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5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对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_,取决于已有的道德评判水平。三、简答题。1简述态度的内涵。2简述态度的结构。3简述品德的内涵。4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
24、系。5什么是品德,品德与道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7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8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9简述培养态度与品德的常用方法。10在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怎样进行有效的说服? 1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12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13简述和品德不良学生的谈话原则。14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发展的稳定的、和谐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1在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说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 2022 教育 心理学 考试 重点 第十 态度 品德 形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