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课本实验 4.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课本实验 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课本实验 4.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加热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课本实验补初中实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一、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观察1安放。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处,装好物镜和目镜 (目镜 5 物镜 10)2对光。 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3观察。 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4高倍镜的转换。顺序: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
2、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问 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 ABC ) A 、物像不在视野中 B 、焦距不在同一平面 C、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D、未换目镜问 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工作距离越短。故装片不能反放。5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放材料盖片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6污点判断: 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
3、;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7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出目镜,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A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还原糖 (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如:葡萄糖 + Cu ( OH ) 2 葡萄糖酸 + C
4、u 2O(砖红色) + H 2O ,即 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2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 种子,
5、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 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A 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三方法步骤: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问(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
6、,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问(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问(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第四步: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四:讨论: 1.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
7、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2. 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3.P8 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答: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实验三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A 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
8、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 的, 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 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
9、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实验四: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问题探讨” )A 一实验目的:1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
10、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三方法步骤: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2在 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4静置一段时间后, 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四讨论: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
11、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实验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B 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
12、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三、实验步骤:步骤注 意 问 题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 撕取洋葱鳞片
13、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看到: 液泡大, 呈紫色, 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 起对照作用。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 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14、-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大变小, 颜色由浅变深,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重复几次糖液浓度不能过高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4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 液泡由小变大, 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 要马上滴加清水, 使其复原。重复几次。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为细胞失水
15、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实验讨论答案: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实验六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C 一实验目的: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实例 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16、3+的催化效率一) 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 H2O2分解放出 O2。经计算, 质量分数为3.5%的 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 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 万倍。二)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 4 支洁净试管, 编号,分别加入2mL H2O2溶液不 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将 2 号试管放在900C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向 3 号、4 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 滴FeCl3溶液和 2 滴肝脏研磨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不 可 用 同 一支滴管
17、肝 脏 研 磨 液必 须 是 新 鲜的肝 脏 在 制 成研磨液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 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 3 号和 4 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放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不要 插 到 气 泡中现象: 3 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猛烈复燃, 4 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实例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
18、: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二)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红褐色或红棕色。 )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注:市售 a-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三)方法步骤:操作注意问题解释取 3 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 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 3 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 1mL新鲜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溶液和
19、酶溶液的试管分成 3 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0C) 、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 5min 保持各自温度时间不能太短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在 3 支试管中各滴入1-2 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 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碘液不能滴加太多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A B C a b c 1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2mL 2mL
20、 / / / 新鲜淀粉酶溶液/ / / 1mL 1mL 1mL 2 保温 5min 600C1000C00C600C1000C00C3 将 a 液加入到 A试管, b 液加入到 B试管,c 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4 保温 5min 600C1000C00C5 滴入碘液,摇匀2 滴2 滴2 滴6 观察现象并记录实例 3: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操作步骤: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1 2 3 1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 1mL 1mL 2 注入蒸馏水1mL / / 3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1mL / 4 注入盐酸/ / 1mL 5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课本实验 2022 年高 生物 新课 实验 专题 复习 课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