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总 .pdf
《202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总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文言文试题汇总阅读下文,完成第811 题。 (2007 重庆卷)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 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
2、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 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 容隐,成于蒙蔽。
3、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 章疏毕陈, 而事关内廷、 贵戚者, 动为掣肘, 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帝嘉叹,悉付所司。是时, 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注皆窳: ziyu,疏懒。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充:担任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遄:速疾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载:负载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包庇答案: C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4、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荷锄 者有菜色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B国家建都 于北徘徊 于斗牛之间C伏闻陛下 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D诚恐今日 所言,又为虚文当其欣于 所遇,暂得于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案: 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户口消耗,军伍空虚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差役频烦,科派重叠C冗食太重,国用无经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答案
5、: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答案: C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4分)答案: 我假如
6、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 每天处理公文, 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4 分)答案: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参考译文:(孙加荣译)李东阳, 字宾之, 茶陵人, 以戍籍居住京城。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 抱来放在膝上, 赐给果品钱钞。 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 大义,符合皇帝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
7、义,附以时政得失,累计几千言,把他呈献给朝廷。皇帝称赞写得好。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他奉命前往祭祀。回来后上书说: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苗已枯,秋天的庄稼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面有饥色。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流亡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军队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东南地区是财赋出产的地方,一年的饥荒就达到了这个地步;北方地区贫弱,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经受得起!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臣如果不是经过那个地方,虽则久处官府,每天审理奏疏,尚且不能够掌握其详细情况,何况陛下高居深宫呢?臣在
8、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费用无常,差役频烦,赋税重叠。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练,都宁死不去。权势之家豪门大族,田产跨郡接县, 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亲王的封国, 供给达到二三十万。游手好闲之徒, 托名皇亲仆从,常常在水陆要冲和都会之地大开店铺,搜刮商税。 国家建都于北方,仰仗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织造内官,纵容群小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人,闸河官吏没有不惊骇奔逃的,商贩和穷困的老百姓到处骚动不安,这又是
9、臣亲自看到的。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皇帝不能知道。开始于容易隐瞒,形成于蒙蔽。 容忍隐瞒的祸患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祸患就很深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而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罢除。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采纳,绝对有必要施行。皇帝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这时,皇帝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献忠言以供皇帝采纳, 对于时政的阙失必定尽言极谏。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多
10、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传诵。三、 (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9 分) (20XX 年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0 题。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疾者与之财 ,使令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 君举幸游吾乡子?今子寒途,据四十里之,禅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 下无以亲上; 骄泰奢侈, 上无以亲下。 上下交离, 君臣无亲, 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 ”于是敛死觜,发粟于民,据四十里
11、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就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 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枝解人, ”枢始?”公矍曰:“从寡人始”途不支寄。 公曰: “以 属曰: ”尔罪有三:公使当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古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当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邻国,当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 “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走狗死,公今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晏子曰: “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
12、民之忧,而学左右之,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晏子,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群其图之。”公曰: “善。”趣危治狗;以会相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注赀( zi):腐尸。注赀( zi):腐尸。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说:高兴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C.公曰: “以属狱。”属:交付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特:只是答案: B(服政:指
13、服役纳税)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诏行径”和“苛虚百姓”的一组是A.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默然不同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B.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C.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夫厚籍敛不以反民D.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答案: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齐景公漠漠百姓族苦,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
14、错能改的君主。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答案: 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四、 (本大题共3 小题,共22 分)11.用斜线 (/)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用斜线( /)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 分)答案:出游/睹食 /睹(2)翻译: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4 分)答案: 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
15、,则国亦无望已。(4 分)答案: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文言文翻译参考:一年冬天景公到郊外巡游,在路上看到有没掩埋的饿殍,却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晏子劝谏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时,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食物,看到贫病的人就给他们钱财(帮助他们治疗),并下令不要他们服劳役,也不要向他们征税。因此每当桓公将要出游时,老百姓都高兴地说:君王幸而能到我们乡里来巡游吧!如今君主您冬日郊游,住在都城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倾家荡产也不够交纳赋敛,筋疲力尽也下够您役使,百姓饥寒交迫,饿殍载道,而君王却不闻不问,这就失去做国君德行了。财穷力尽,百姓凭什么拥戴国君;骄
16、奢淫佚,国君谈不上爱护人民。上下离心,君臣不亲,这是夏、商、周三代衰亡的原因啊!如今您重蹈三代的覆辙,我担心君王的公族就要危亡,君位将被异姓代替了。”景公说:“是啊!国君只顾自已享乐而忘了百姓的疾苦,只知横征暴敛而不顾人民的死活,我的罪过太大了。 ”于是下令埋葬饿殍,拿出公粮来救济贫民,并令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一年之内不服劳役。景公三个月没出去游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景公让马夫饲养他所心爱的一匹马,那马突然暴病死了。景公大怒,令人拿刀去支解养马的人。这时晏子正赔侍在景公身旁。左右拿刀
17、上前,晏子阻止了他们,然后问景公道:“尧舜支解人,从谁开始的?”景公很惊恐地脱口而出:“从我开始。 ”就没支解养马人。但又说: “把他投入监狱治罪。 ”晏子说。“这人不知他犯了什么罪而死,我请为君王教训他一番,叫他知道自已的罪过,然后再送进监狱治罪。”景公说: “可以。”晏子就历数其罪道:“你有三大罪状:君王命你养马,你却让马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罪;你养死的又是君王最心爱的马, 这是第二条死罪;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这件事必然怨恨我们的君王, 诸侯听到这件事必然要轻视我们的国家。你杀了君王的马,使老百姓对君王积下了怨恨,我们的军队也要被邻国打败,达是第三条死罪。现在把你投入监狱
18、治罪。”景公听后长叹一声说:“请您老夫子释放了他吧!请快释放了他吧! 不要因此损伤了我仁爱的德行。”景公的猎狗死了, 他命令朝外给它治办棺材,宫内给它准备祭品。晏子听说这事, 前来劝阻。景公说;“也不过区区小事,只是借此和近侍们取乐罢了。”晏子说:“您错了!向百姓横征暴敛的财物不把它用到百姓身上,而浪费钱财以博得左右一笑,轻视小民的疾苦,而着重近侍的玩乐, 这样,国家也就没有有什么希望了。何况孤苦的老人受冻挨饿,而一条死狗却享受祭祀,鳏寡无靠的人得不到救济,而一条死狗还占用棺材,行为荒唐到这样,百姓如果知道这事,一定会怨恨自己的国君,诸侯如果知道这件事,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老百姓积满怨恨,诸
19、侯卑视我们的政权,您竟然认为这是区区小事!您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景公说: “您说的对。 ”赶紧催厨师杀狗烹肉,拿来和群臣会餐。三、 (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9 分) (20XX 年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0 题。人有明珠, 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 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 尚不可弹雀, 何况性命之重, 乃以 博财物耶?群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共身亦殒实为可笑。贪人不解受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
20、禄秩削夺,此岂是解受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 常畏天地, 非但百姓安宁, 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 此言可为深诚。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凯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敬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
21、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元灾害, 长守富贵矣。 故人云: “祸福无门, 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 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乃以博财物耶博:增加B禄秩优厚秩:品级C. 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D. 事觉自死觉:败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案: A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
22、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一朝彰露,禄秩削夺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愚者多财生其过使子孙每怀愧耻耶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B.C.D.答案: 、B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B. 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 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D. 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
23、做到“履忠正,蹈公清” ,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答案: D 四、 (本大题共3 分小题,共22 分)11. 用斜线( /)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流语。 (10 分)(1)用斜线( /)断句 ;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2 分)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 /损百姓 /纵事未发闻 /中心岂不常惧(2)翻译: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4 分)答案: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然陷其身害,皆为贪冒财利,
24、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 分)答案: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参考译文:人有明珠, 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贪财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吝惜财物。例如内、外朝官五品以上的,俸禄优厚,一年所
25、得到的收入,那数目本来就多。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 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从前公仪休生性喜欢吃鱼,但他不收别人送的鱼,他就能长久吃得上鱼。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诗经说:“大风生成因为有隧道,贪财的人败坏同类。”这确实不是错误的话。过去秦惠王想征伐蜀国,不知道去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国的路径,就雕刻了五头石牛,在牛尾后放着黄金,蜀国人见了,以为石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总 2022 年高 文言文 试题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