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2 .pdf





《2022年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2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2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设计:黄双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1讨论本文记人散文的结构内容,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文中阐发的“胸有成竹” “心手相应”的道理。2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文章主旨,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2探索哲理深意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以诗引入,激发兴趣苏东坡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古人颇得竹的灵气,植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
2、处,自然陶冶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 与梅、兰、菊成为“花中四君子”。 植竹、赏竹、写竹、画竹,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即以画竹为线索,本文就是通过作者和文与可谈画竹来表现表兄弟之间的深挚友谊及缅怀悼念之情的散文。二、整体感知,了解背景1. 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文章提问: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个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明确:文与可人画筼筜谷偃竹事记文体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或写景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2. 梳理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第一段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第 1 层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
3、在胸。第 2 层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第 3 层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第二段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第 1 件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第 2 件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第 3 件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第三段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亲密无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3.分析行文结构特色,把握文章主旨通观整篇结构,极为自然、流畅。从竹的本性写起,到最后才点出对亡友的思念并以
4、此作结。主要是写对诗人兼书画家的表兄的缅怀、悼念、悲痛和赞美之情。 通过日常趣事表现了表兄弟深厚情谊和亲密无间的关系。三、文本研读,突破重点提问一:作者记了哪些“戏笑之言”,从中可以读到与可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第一件以裐为袜恬淡狂放淡泊名利第二件绢画玩笑造诣高深无拘率直第三件诗戏太守为官清廉不贪图奢侈享乐生活上的共鸣人格上的共鸣提问二:第一段作者说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 并得其法”,那么综观全文,文与可提出了怎样的绘画理论?明确:胸有成竹(第一自然段)神似生于形似(第二自然段)提问三:对于文与可的画论,“我”有怎样的体会?明确:心手相应“学”得意亦得法特别强调“学”和“实践”。尊重生活,
5、师法自然。必须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仔细研究,不断观察,不断积累,最终做到“胸有成竹”“心手相应”。我们平时的学习也是这样。提问四:本文记人、叙事和说理融为一体,作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明确:说画竹理“亲厚无间”记画竹人抒情叙画竹事形散神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苏轼散文,信笔挥洒则姿态横生,文笔似闲散,义脉却流畅完整。“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自画法说起,而叙事错列,见与可竹法之妙,而公与与可之情,尤为厚也。笔端出没,却是仙品。”邱浚四、寄言同学,延伸探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画竹亦在画人,做人亦如作画”,人世多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2 2022 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