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自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pdf
《2022年小学自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自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小学自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市教委教研室姚晓春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小学自然确立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 一,科学研究活动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二,确立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即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三位一体”的目标。这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必然提出改革课堂教学的要求。 教学设计是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基本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研究教学设计应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近一年来, 我们组织教师在改进教学设计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与一般教案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 本文将针对具体
2、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期望对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有所启示。下面是 2 年级关于“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设计:它们能让电通过吗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检验有些材料能让电通过、有些材料不能让电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和实验验证的重要性。2、通过观察、交流电插头、电插座等常用器材,举例说明导电材料和不导电材料的应用,以及安全用电的规则。3、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 逐步提高合作意识和表达活动过程及活动结果的能力。二、活动设计活动一:玩“探路”游戏活动目标1、练习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提高连接电路的熟练程度。2、玩“探路”游戏,激发兴趣,并从中发现有的材料能让电通过、有的材料不能让电通过。活动
3、器材:电池、导线、小电珠、自制的游戏电路板(迷宫样用裸金属线做成的通路,在不同部位分别放有铜、铁、铝、木头、塑料等各种不同材料)。活动二:探究一些常见材料能否让电通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活动目标l 、观察一些常见材料,预测它们是否能让电通过,提出实验方案、对预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填写实验表格。2、通过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认识常见的金属都能让电通过,而金属以外的大多数材料都不能让电通过,但有少数不是金属的材料也能导电。活动器材:电池、导线、小电珠、各种材料( 铜、铁、铝、木片、纸张、塑料、碳棒
4、等 ) 、记录表格。活动三:探究导电材料和不导电材料的应用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电插头、电插座等常用器材,了解导电材料和不导电材料的应用。2、知道在生产中要注意安全用电。活动器材:电线、电插头、电插座。三、教学过程(一)玩“探路”游戏学生活动指导要求实验:连接简单电路, 使小电珠发亮。游戏:玩“探路”游戏,观察“探路”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交流:交流“探路”过程中的发现。在学生连接简单电路时,教师巡回指导,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游戏前,要详细指导游戏的方法,并在游戏过程中巡视,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游戏结束后,要注意让比较多的学生发言,并引导学生归纳,从而引人主题。( 二) 探究一些常见
5、材料能否让电通过学生活动指导要求小组讨论:讨论时预想一些常见的材料能否让电通过,并记录。交流:交流预想的结果。设计: 思考如何验证自己教师在学生观察各种材料时向学生进行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并做预想, 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在交流预想的结果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各小组预想的不同。在验证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的预想,提出验证方案。实验: 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想,并做记录。交流: 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并与预想的结果相对照,归纳自己的发现。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交流验证
6、结果时,要让学生完整地交流实验过程的发现,归纳过程也应让学生来完成。要引导学生关注验证与预想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碳棒。最后可以提出“还知道哪些不是金属,而又能导电的材料”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三) 探究导电材料和不导电材料的应用学生活动指导要求观察交流:观察电线、插座等, 交流它们的各部分分别由什么做的,并讨论为什么这样做。交流: 交流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在学生观察时,应引导学生思考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能否让电通过。在学生讨论安全用电的基础上,老师应强调基本的安全用电规则。最后可适当介绍新颖的导电材料和不导电材料。与一般的教案不同, 这一教学设计由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7、教学过程等三部分组成,而且这三个部分与一般教案的相应内容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学目标不但给出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且给出了教学过程, 学习结果不仅仅是知识目标,而是知识、态度、能力目标的综合体;活动设计规定了学生活动的基本内容,而且每一活动又有各自的目标; 教学过程规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的学习活动和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要点。为什么作这样的改进呢?教学设计有三个基本任务,即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上面的教学设计正是围绕这三个基本任务进行的,而且采用这样的方式与小学自然课程的特点和改革要求密切相关。 以下从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教学目
8、标教学目标回答 “经过教学之后学生有哪些收获或有何变化?”它既是教学活动所应达成的目标, 又是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好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位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应是可测量的(至少是部分可测量的)。以案例中“教学目标l ”为例: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检验有些材料能让电通过、有些材料不能让电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过” ,其规定了基本教学过程,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又是可以测量的,如果学生能通过实验检验出 “有些材料能让电通过、 有些材料不能让电通过” 即说明达到了教学目标;“体验探究过程和
9、实验验证的重要性”则是一个体验性的需要长期积累的目标。 这一目标中既有知识目标, 又有态度和能力目标, 它们是相互融合的,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分离。从定位上看,这一目标也比较合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 ,学生有许多经验,比如,知道铁能导电,但又不完全,通过预测、 实验检验, 既能提升他们的经验, 又能培养通过实验对猜想或假设进行检验的意识。 更重要的是, 这一目标对 2 年级学生虽有一定的难度, 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又是能够完成的。从目前学校教学状况看, 许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经常定位不当,不具操作性,或难以测量。笔者最近听了一节1 年级关于“纸”的教学研讨课,其中有如下两个教学目标: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小学自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2022 小学 自然 教学 设计 案例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