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pdf
《2022年高中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导言化学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化学学科内综合测试命题的主要出发点是:(1) 以理论联系实际和相关科际的结合点作为开拓知识面的生长点;(2) 注重社会热点、 焦点问题, 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的价值观;(3) 注重考查综合单科重点、主干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4)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检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5) 试题多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理论问题为载体,真实地模拟现实, 考查学生所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侧重于能力与素质的考查。化学学科的综合能力是建立在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技能和化学基本能力之上的一种高层次的能力,
2、这种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它是同学们在学习中悟出来的,是在应用中练出来的。( 一) 在学习中培养综合能力中学化学知识的特点是:概念多,反应多,实验多;公式少,定律少,理论少,同学们学习化学普遍感到“课上易懂,课下易忘”。因此,在章节复习和阶段复习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将所学化学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从而逐步形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体系, 逐步掌握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的基本反应规律,逐步形成化学学科思想,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 在实验中培养综合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就要重视化学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化学实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种能力:(1) 用
3、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化学实验的能力。(2) 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 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4) 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5) 根据实验题目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应规范、有序、熟练。规范的操作包括药品的取用、仪器的使用、装置的连接和气体的收集等。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应该及时、准确、全面。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要学会全面、准确地观察实验反应前、反应中和反应后的现象,同时要边观察边思考边分析,然后进行推理或判断,这样同学们就能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此外, 同学们还
4、应该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不仅要重视获得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三) 在解题中培养综合能力学科的综合能力是建立在学科的基本能力基础之上的,不具备学科的基本能力,学科的综合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化学学科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四种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解答化学习题的过程就是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化学综合能力的过程。( 四) 在应用中培养综合能力为了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同学们既要不断地学习化学学科的新成果、新知识,更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新发展。了解新技术,如能源开发技术、环保保护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等。研究新问
5、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能源问题等。要注意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如气体溶解度与潜水员“气塞症”;原电池与金属锈蚀; PH 值与人体体液;溴化银与变色眼镜;碘化银与人工降雨;乙稀与水果催熟等等。除此之外, 还要注意化学与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与地理等基础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 相互渗透。要注意化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融合点。如喷泉实验中的气体压强问题;电解反应中的电学问题;同位素与核反应问题;天然气与非生物成因问题等等。另外, 还要注意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点。如人体的呼吸作用,涉及到生物学中的呼吸器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6、 - - - -第 1 页,共 16 页的肌肉收缩,涉及到化学中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涉及到物理学中气体压强变化等等。由此看来, 要想培养综合能力,首先要有综合的意识,其次要有宽泛的科学观和社会观,不但要重视课内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课外知识的学习。第一节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一、知识结构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最关键的中心内容,化学基础理论是贯穿于中学化学的一条主线, 准确理解和掌握化学“双基” 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提高综合、 分析能力的前提条件。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物质的分类及基本化学反应的类型。2. 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7、。3.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重点掌握元素的原子量,同位素知识;典型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式的书写及原子稳定结构的判断;元素周期表中结构、位置、性质三者间的关系;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预测;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微粒结构及半径大小比较;四种晶体类型的识别、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及物理性质的明显差异;三维空间物质结构等。4.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5.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应用。6.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包括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比较, PH值的计算及有关的电化学知识。对基本概念要准确领会概念的实质,重
8、视相似相近概念的类比和区分,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科学应用概念,培养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基础理论面广量大,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较强,对抽象思维要求的层次较高,这要求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并掌握理论知识的规律性,建构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积累解题经验,抓住各种题型的解题关键环节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式,逐步提高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二、例题解析例 1 燃料电池是燃料( 如 H2、CO 、CH4等) 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 下面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负极反应为:O2+2H2+4e=4OH-B. 负极反应为:CH4+10OH-8e=
9、CO23+7H2O C. 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值不变D. 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解析】 无论什么电池 ( 包括可充电电池) ,在放电时都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燃料电池也不例外. 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是甲烷失电子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生成CO23: CH4+10OH-8e CO23+7H2O;正极反应是O2获得电子:O2+2H2O+4e 4OH-. 由电极反应可知, 当得失电子相等时, 负极消耗的OH-多于正极生成的OH-,因而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 下降,在放电过程中,负极消耗OH-,而正极产生OH-,所以OH-要由正极向负极移动。【答案】 B、D
10、 【评注】 此题给出的信息是燃料电池的构成电极是燃料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电解质是强碱溶液, 考生只需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对应地机械地迁移到燃料电池,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此题是一道典型的机械性信息迁移题. 例 2 在 25时,若10 体积的某强酸与1 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满足的关系是。【解析】 本题考查酸碱中和pH概念及运算等知识点,能力要求高。将具体问题抽象化,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解本题的关键是酸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解法把10 体积强酸溶液加到1 体积强碱溶液中, 可看作先把强碱溶液稀释10 倍后与精选学习资料 - - - -
11、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等体积强酸溶液完全中和,此时强酸溶液的pH减少一个单位为:pH碱-1 因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故酸pH14-(pH碱-1) 即 pH酸+pH碱15 解法由题中条件可知:酸碱HOH10 即 OH碱10 H酸,酸碱1010114HH H+酸 H+碱10-15二边取负对数得pH酸+pH碱 15 【答案】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和等于 15。例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D.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
12、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解析】 氧化还原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概念的掌握情况,包括氧化、 还原、 氧化剂、 还原剂、 被氧化、 被还原、 氧化性、还原性等等。元素的单质可以由氧化或还原含该该元素的化合物而制得,这是正确的,如 NaCl 中的 Na离子就可被还原为Na ,而 Cl离子可被氧化制得氯气,选项A 正确。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越强这说法不一定正确,如CuSO4作为氧化剂, Cu2+2eCu ,每个铜离子得2 个电子,而氯气作为氧化剂,Cl2+2e=2Cl,每个氯原子只得1 个电子,实际上氯气的氧化性比Cu2离子要强得多, 选项
13、B不正确。 一般情况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阳离子常常是得到电子而被还原可以用作氧化剂;但是某些情况下阳离子也可以进一步失去电子,因此成为还原剂,例如硫酸亚铁中的Fe2离子遇上较强氧化剂时,Fe2-e=Fe3,所以选项C不全面、不正确。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具有强氧化性,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例如 Na3PO4中的磷是 +5 价的,但Na3PO4几乎没有氧化性,所以选项D也是正确的。 【答案】 A、D 例 4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B. 若 AB-Q(Q0) ,则可判断A比 B稳定C. 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共价键D. 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和周围4 个碳原子形成共
14、价键【解析】 阴、阳离子间不仅存在静电引力,还存在着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等,因此不能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离子键,而应将静电引力改为静电作用。对于多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可以有共价键存在,所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在石墨晶体中,同一层的每个碳原子与周围3 个碳原子直接相邻形成共价键,而层与层之间是以范德华力相结合,所以A、C、D均是错误的。物质的稳定性与其所含的能量高低有直接关系。由A转化为 B,是吸收能量的反应,所以 A物质具有的能量比B物质低, A比 B稳定。【答案】 B 例 5 如图 a、b、c、d 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4 组电解质溶液如下表:组精选学习资料 - - - -
15、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甲槽NaOH AgNO3H2SO4NaCl 乙槽CuSO4CuCl2AgNO3AgNO3要满足的条件是: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槽电解液pH上升,而乙槽电解液pH下降; b、c 两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 (1) 应选用的电解液是组。(2) 甲槽的电解方程式为。乙槽的电解方程式为。【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原理和离子放电顺序等知识点,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根据电解规律, 电解后电解液的pH升高的有NaOH 和 NaCl,pH降低的有CuSO4和 AgNO3,pH基本不变的有CuCl2,由条件排除B、C.又因甲、
16、乙池是串联的,故b 为阳极, c 为阴极, A、D组电解液的电极反应为:A组 B组b 极: 4OH-4eO2+2H2O2Cl-2e Cl2c 极: 2Cu2+4e2Cu2Ag+2e2Ag 由条件排除A。【答案】 (1)D (2) 甲池: 2NaCl+2H2O2NaOH+H2+Cl2乙池: 4AgNO3+2H2O4Ag+4HNO3+O2例 6 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损失高达15 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1) 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少用煤作燃料;把工厂烟囱造高;燃料脱硫;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开发新
17、能源A. B. C. D. (2) 在英国进行的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SO2浓度。在20 世纪的 6070 年代的 10 年间, 由发电厂排放出的SO2增加了 35% ,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浓度降低了30% 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简述理由。(3) 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与传统的煤、石油燃料相比,哪种物质可作为新的能源?主要优点又是什么? 答案: (1)C 。(2) 不可取; 因 SO2的排放总量没有减少,所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危害。 (3) 煤、石油是不易再生的化石燃料,其资源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
18、的SO2、NOx等严重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燃烧后产生的CO2又导致地球表面气温升高(“温室效应” ) 。H2;第一, H2可以用水作原料来制取,有广泛的来源;其次,H2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的汽油的三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的产物的水,不污染环境,还可循环利用。三、能力训练( 一) 选择题1. 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A 和 B 的混合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气 )+2B( 气 )2C(气)。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 容器的体积为V,此时 C气体的体积占40%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B. 原混合气体为1.2V
19、 C. 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了 0.2V D. 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了 0.2V 2. 根据282OS+2e242SO、Mn2+4H2OMnO4+8H5e,推测氧化1.5molMn2需282OS的物质的量为()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A.1.5molB.3.75molC.3.25molD.3.125mol 3.1995 年美国教授lagow 报道,他制得了碳的第四种同素异形体链式炔碳;CC-CC-CC-。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300500 个碳原子,性质很活泼。据此判断链式炔碳的熔点,估计比石
20、墨() A. 高 B.低 C.相等 D.无法判断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0.012kgC-12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 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采用的近似值为6.02 1023C. “摩尔”是物质粒子的数量单位,每摩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D.2mol 氢分子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mol 水5. 已知某元素的阴离子RnA-x+n. 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 mgRn中的电子总数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ANAxAm)(B.ANmAnxA)(C.ANAxmD.ANAxAm)(6. 某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r,最高价氯化物的相对分子
21、质量为Nr,若它的最高正价为X,则 X与 Nr、Mr的关系为 (不考虑过氧化物) A.X 一定等于552rrMNB.X 一定等于5522rrMNC.X 可能是5522552rrrrMNMN或D.以上全错7. 已知磷酸分子:中的 3 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 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次磷酸 (H3PO2) 也可跟 D2O进行氢交换, 但次磷酸二氢钠(NaH2PO2)却不能再跟D2O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 () 8. 食盐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这两种离子在空间的三个垂直方向都是等距离地交错排列。已知食盐的密度是2.2g/cm3,则食盐中相邻的钠离子核间的数值最
22、接近于() A.3.0 10-8cmB.3.5 10-8cm C.4.0 10-8cmD.5.0 10-8cm 9. 有可逆反应mA(s)+nB(g)pC(g)+Q(Q0)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B 的体积分数B% 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A.m+npB.X 点时反应的v正v逆C.npD.X 点比 Y点的反应速率慢10. 人体血液的pH保持在 7.35 7.45 ,适量的CO2可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下面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H2CO3H+HCO3
23、。又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约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 过高 ) B. 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 过低 ) C. 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酸中毒(pH 过低 ) D. 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 过高 ) 11. 将一定量的Ag2SO4固体置于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Ag2SO4Ag2O+SO3(g),2SO3(g)2SO2(g)+O2(g) 经 10min 反应到达平衡, 此时SO30.4mol/L,SO2 0.1mol/L ,那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3的分解率为20% B. 到达平衡时,)(
24、2OV0.05mol/(Lmin) C.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40g/L D. 上述 A、B、 C均不正确12. 现有 3 个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都进行下列反应:CO2+H2H2O(g)+CO,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起始浓度不同,其中甲:n(CO2) n(H2) amol; 乙: n(CO2) amol,n(H2)2amol;丙: n(CO2) n(H2) nH2O(g) amol. 达到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B.甲丙乙C. 乙丙甲D.乙甲丙13. 同温下两种稀醋酸: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 ; 乙溶液 CH3COOC,电离度为 。下列的有关叙述中,正
25、确的是() A. B. 乙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 C. 甲溶液的 pH等于乙溶液的pH D. 甲溶液的 H与乙溶液的H之比为 1/ 14.t 时, 某一元弱酸溶液中, 溶质的分子与溶质电离出来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 n,则该一元酸在t 时的电离度是() A.%100nmnB.%1002nmnC.%1002nmnD.%100)(2nmn15. 在 25时,在浓度为1mol/L 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溶液中,测得其NH4分别为a、b、c( 单位为 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 bcB.a bcC.a cbD.c a b 16. 四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2022 年高 化学 基本概念 基础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