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pdf
《2022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5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目的: 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教学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教学课时: 2课时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句做标记。 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3、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一、导入 显示文可与、郑板桥等人墨画图)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 “ 胸有成竹 ” ,亦称 “
2、 成竹在胸 ” 。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讲的就是这个有趣的故事。北宋时期,有个擅长画竹的人,也是苏轼的表兄弟,姓文名同字与可。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 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 “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无独有偶,据说我国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也曾在室内置一器,养虾其中,时时观其姿,体其态,以致齐老先生笔下之虾,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两则
3、故事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必须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仔细研究,最终才能创作出完整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苏轼自己不擅作画,但文章却从“ 胸有成竹 ” 中精辟的展示了从观察到构思,从学习到实践,再到表达这一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过程。其实,文章并非仅仅在告诉人们该如何去作画,“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二、题解文与可 出任洋州 (今陕西洋县 知州。元丰二年 (1079正月改知湖州 (今浙江湖州 ,赴任途中死于陈州 (今山东诸城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2 / 5 元丰二年三月
4、,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的音与可以书遗余 ( 近语士大夫 ( 萃( 寒梢( 笔砚( 斤斧何曾赦箨龙 ( 喷饭( 畴昔( 四、朗读课文并思考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把你在阅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五、梳理文章结构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第1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第2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第3层 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领
5、悟文与可的画论。第二段 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第1件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第2件 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第3件 追述自己一首 “ 筼筜谷 ” 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第三段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亲密无间。六、知识积累 一)重点掌握词语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2、投诸地而骂 3、以为口实 4 、而读书者与之 5、余因而实之 6 、月落庭空影许长 7、近语士大夫 8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二)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1、与可没与陈州 2 、少纵即逝矣 3、初不自贵重 4 、月落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022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4课文与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869450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