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培训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培训教学设计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要求:1 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2 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注意事项:1 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 中 ,在 word 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2 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教学设计 模板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课题: 青山不老 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对象:六年级课时: 1 课时提供者:钟俊梅单位:瑞金市九堡镇清溪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精选学习资料
2、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青山不老 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 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 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
3、心。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水平,找出环境恶劣的语句和奇迹的句子来说,较容易。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课件。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3,合作交流、小组讨论五、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播放我国大西北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等视频。2、播放改造大西北后的森林视频图片。师:美吗?在这美丽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
4、衣,青山为他献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 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读题。二、初读课文,感受奇迹。1、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2、用一句话向大家形容一下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这位老人。板书:老人81岁瘦小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课文讲了老人绿化造林, 执著地坚守着大山的事情。 课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师:什么样的事才称得上奇迹?你能举个例子吗?出示: 15年啊,绿化了 8条沟,造了 7条防风林带, 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指读,理解,指导读,比赛读。师:我们的学校大不大?一亩约667平
5、方米,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20亩,3700亩约等于多少个珠光小学? 180个。想一想,我们学校全种上树是什么样子?180个珠光小学全种上树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请找出来。(第1自然段和第 5自然段)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一读这段话吗?指导读 这段话。第3句话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把_ 比作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6、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播放我国大西北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等视频。2、播放改造大西北后的森林视频图片。了解现在的环境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指读,理解,指导读,比赛读。反复朗读、分组朗读图文并茂加上老师的讲解,再让学生从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宽 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来说说自己的理解(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请找出来。(第1自然段和第 5自然段)(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7、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一读这段话吗?指导读 这段话。第3句话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_ 比作_ 。朗读关键的语句,反复读,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与之前环境的对比,加深对课文主题的领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师小结: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 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分组讨论思考, 交流思想。加
8、深对环境恶劣的认识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师: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思考讨论并回答。深化主题拓展,进行环保教育课件放环境受到破坏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再想想老农十五年来创造的奇迹,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
9、点什么吗?说的训练让他们切身体会我们该怎么做七、教学评价设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评价内容学 生姓名评 价日期评价项目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态度知识掌握综合评价寄语八、板书设计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创造奇迹小环境艰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植树造林,绿化山野,用1
10、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额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课文层次井然,内容清晰。先描写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副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 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在教学中, 我紧紧围绕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以“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 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 经创造了这块绿洲”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想象作者在说这句话时的语气、 心情会怎样?再找找出体现老人年纪的语句,想象老人的形象。 学生通过读句子想象, 一个饱经风霜、 脸上刻满岁月痕迹、 手上长满老茧的晋西北的老
11、人形象跃然纸上。接着我让学生找找如此年迈的老人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通过找句子、想象画面、谈体会,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八旬老人创造的奇迹令人敬佩。然后马上组织学生找一找老人再怎样的环境中创造出了这片奇迹。在交流中插入晋西北的资料, 让学生想象老人植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学生再一次被老人的绿化山林、造福后代的执着精神所震撼。 此时再读“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 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时, 学生充满了对老人的敬重之情。 因为这个教学环节比较深入, 因此学生对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永远不会老的”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最后以小练笔“如果为老人塑造了一座铜像,你站在铜像前想对老人说些什
12、么心里话”结课,学生在写话中再次感悟老人和青山一样伟大的精神。我觉得每单元的略读课文应该是让学生在前几篇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这一课中运用,这样的文章教师应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纵观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觉得从让学生了解一位老人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创造的奇迹,到最后集中体会老人的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时由表及里,梯度把握得当,情感体验层层深入。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学生自读自悟的氛围, 充分让学生来感悟文本, 让学生由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想开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特别注意在学生感悟后的悟读深化,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交流, 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感悟、朗读能力。但整堂课
13、教学节奏有些前松后紧,导致课堂时间不够,对学生的回答反馈语言还有待于再细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植树造林,绿化山野,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额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课文层次井然,内容清晰。先描写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副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 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在教学中,
14、 我紧紧围绕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以“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 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 经创造了这块绿洲”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想象作者在说这句话时的语气、 心情会怎样?再找找出体现老人年纪的语句,想象老人的形象。 学生通过读句子想象, 一个饱经风霜、 脸上刻满岁月痕迹、 手上长满老茧的晋西北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接着我让学生找找如此年迈的老人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通过找句子、想象画面、谈体会,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八旬老人创造的奇迹令人敬佩。然后马上组织学生找一找老人再怎样的环境中创造出了这片奇迹。在交流中插入晋西北的资料, 让学生想象老人植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学生再一次被老人的绿
15、化山林、造福后代的执着精神所震撼。 此时再读“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 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时, 学生充满了对老人的敬重之情。 因为这个教学环节比较深入, 因此学生对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永远不会老的”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最后以小练笔“如果为老人塑造了一座铜像,你站在铜像前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心里话”结课,学生在写话中再次感悟老人和青山一样伟大的精神。我觉得每单元的略读课文应该是让学生在前几篇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这一课中运用,这样的文章教师应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纵观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我自己觉得从让学生了解一位老人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创造的奇迹,到最后集中体会老人的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时由表及里,梯度把握得当,情感体验层层深入。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学生自读自悟的氛围, 充分让学生来感悟文本, 让学生由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想开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特别注意在学生感悟后的悟读深化,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交流, 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感悟、朗读能力。但整堂课教学节奏有些前松后紧,导致课堂时间不够,对学生的回答反馈语言还有待于再细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