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汇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汇总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1 页 共 12 页一、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1. 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 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例 1、 (10 江苏)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 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B. 用被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C. 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D. 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解
2、析:读第一遍,明白题中所表示的意思;培育三倍体,考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特殊处理时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读第二遍,明白答案的四个选项意思的表述。A选项,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得到的应该是四倍体;B选项,精子不提供染色体,得到的应该是单倍体; C选项染色体全部来自早期胚胎细胞,得到的是二倍体;D选项,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内有二个染色体组,受精后不释放极体。细胞中会有三个染色体组。答案: D 技巧诠释: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采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
3、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2. 掌握“错误原理”“知识错误”排第一, “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 。排第四。例 2、(08 四川)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
4、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选项,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并未丰富其物种,营养结构、群落结构等并没有变复杂。属于知识性错误,当然,也涉及表述性错误。答案:B 技巧诠释: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这类“正确的是”、 “不正确的是”、 “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2 页 共 12 页误的是”试题将近了选择题的一半以上。其实,对这类试题来说,
5、只要我们掌握“错误原理” ,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逻辑错误”、 “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3. 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采取先对比、 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例 3、 (10 江苏)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A浓度高于 10-6mo
6、lL 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 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题中左图可以看出,浓度高于10-6molL 的生长素只是促进作用减弱, 去掉 A选项;从曲线看出,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B项正确;从题中右图可以看出,生长素含量的增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去掉C 选项。从曲线看出,乙烯增加到一定程度,则生长素储量降低,即其储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D项正确。答案: BD 技巧诠释:图表类,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常常需要我们
7、启用“对比思维”,注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而针对有的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知识等新内容的情况,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 4. 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 “潜规则”生物学科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 。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 遗传病 ) 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例 4、 (07 江苏)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 I 一 1 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8、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3 页 共 12 页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4是携带者CII一 6 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一 8 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解析:从图谱只能判断是隐性遗传病,去掉A 选项,所以应该从常染色体遗传病或伴性遗传病两方面考虑,II一 6 是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不确定或12 ,去掉C选项,一 8 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分别是13 或 1 2。去掉 D选项。答案: B 技巧诠释:在解答一些特殊选择题的时,我们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外,还要注意一些学科特有的或者某些知识点特有的“潜规则”。只有在考虑了这些“潜规
9、则”和知识陷阱的前提下选择出来的答案才能不被某些选项的迷惑。5. 几种常见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审题应本着以下几个方面: (1)审限定条件。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
10、、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例 5、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完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解析:从题干描述来看,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细胞,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只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再加上根尖分生区细胞,就只能是线粒体。在线粒体内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答案:B (2)审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
11、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例 6、(08 理综)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 ,一段时期后, 该水池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4 页 共 12 页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
12、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图像的识别。 据图可知甲与乙是捕食的关系。 根据题意,丙专以浮游动物为食,且一次性向水池中投入大量的丙,这样丙一方面大量捕食乙,另一方面又与乙争夺有限的水池空间,最后乙逐渐灭绝,丙因为没有食物也死亡,所以最后剩下来的只有甲。答案:C (3) 审干扰因素。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例 7、(08 全国)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
13、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通过审题易知,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由于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故能确定实验变量为:“胰岛素”。实验组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审题时注意,观测指标设置为“小鼠症状的变化”,如何进一步确定相关症状与葡萄糖有关,故应“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
14、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本题中的生理盐水属于干扰因素。答案: A . 根据题型特点,采用不同方法(1) 淘汰排除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达到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例 8、 (10 浙江)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5 页 共 12 页A
15、.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解析:本题借助裸鼠特点考查胸腺作用及免疫类型及过程。胸腺为T 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场所,无胸腺则不能产生T 淋巴细胞,而T 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无胸腺裸鼠不具备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A项错误。因其免疫力低下,故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B项正确。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以及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过程都属于细胞免疫,由T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 细胞对异体组织及癌细胞等进行识别并排斥,裸鼠无T 细胞,故无排斥反应且不能清除癌细胞,C项、D项正确。答案: A
16、 (2) 比较筛选法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符者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所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二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例 9、 (10 新课标)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 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 内流导致,如果减少溶液S中的 Na+ 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
17、形成过程中Na+ 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答案:D (3) 直选法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记忆型选择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例 10、(08 广东)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A分裂间期 DNA 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 交换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解析:此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两者的异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分裂间期都要进行DNA 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其染色体的行为和有丝分裂基本一致,都有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及姐妹
18、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现象等;二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减数第一次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6 页 共 12 页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及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答案:CD (4) 推理法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的生物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比较集中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题目宜用此法。例 11、 (08 宁夏)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
19、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因为给药后,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考虑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与突出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因检测到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所以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均正常。答案: B (5) 综合分析法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及多选题多用此法。例 12、(08 山东)拟南芥 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
20、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是一道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的题目,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植物性状表现与基因、激素的关系,基因突变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把握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用排除法做题。信息之一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由此可知 A、B答案是正确的,信息之二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由此可推测 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如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抑制物的合成等有关
21、,故选项 C正确。题干文字中没有有关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与P基因突变的关系的叙述。答案: D 总之,选择题的解法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同一题目可以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我们解答选择题时,可以“不择手段”来进行选择,即根据题型的要求,灵活、熟练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达到快速、准确求解的目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7 页 共 12 页二、非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1. 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例 1、(08全国)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
22、要基因 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 rrYY 或 rrYy 为黄色, rryy 为白色;在基因 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 mm 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 )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为什么?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有:植株、种子、三倍体。(1)步骤:二倍体植株( rrYyMm )自交,得到种子;(3 分)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体植株,并收获种子(甲);(3 分)播种种
23、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四倍体植株,并收获种子(乙);( 3 分)播种甲、乙两种种子,长出植株后,进行杂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 3 分)(若用遗传图解答题,合理也给分)(2)不一定( 1 分)因为表现型为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只有基因型为 RrYyMm 或 RryyMm 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现基因型为rryymm的二倍体植株。( 4 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技巧诠释:在做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它将告诉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知识。关键词能否准确找到是能否正
24、确解答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2. 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例 2、(08 广东)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过程中,会出现下列生理现象:出现一个呼吸速率迅速上升的阶段;香蕉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果肉甜味逐渐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请解释原因。(2)在催熟的过程中每日取样,提取果皮中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色素带会出现什么变化?出现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果肉变甜是因为(A果胶; B多糖; C可溶性糖)积累的结果,这种(类)物质是由什么物质转化而来的?是如何转化的?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呼吸作用及其中的物质变化、色素提取和分离。(1 ) 如果通风
25、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这是因为通风不良,香蕉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8 页 共 12 页(2)催熟的香蕉果皮由绿变黄,果皮中的叶绿素逐渐被分解后不再合成,叶黄素相对增多所以,第二条黄色的色素带逐渐加宽,第三、第四条叶绿素a 和叶绿素 b的色素带逐渐变窄。()变甜是因为可溶性糖积累。它是由淀粉转化而来。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下转化成麦芽糖,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葡萄糖。技巧诠释:如果我们能准确定位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它将告诉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
26、们回答的知识。当然,其实许多时候,关键词的寻找、题眼的识破、知识点的定位是同时完成的。技巧诠释:一道试题,如果我们能找到关键词,准确定位知识点,也就意味着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如果我们连知识点都定位错误了,可想而知,就会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要注意的是,一道试题常常不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有的试题,每个小题都考查两三个知识点,一道大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这要求我们不单单是对每一个小题,甚至对每一个设问都要能定位清楚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从近年高考命题分析来看,如果一道大题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常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的扩展和发散;如果一道大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常常难度不大,许多时候都是要求用课本上的原话作答。
27、3. 答案的寻找遵循“从题干和课本原话”去寻找和组织例 3、 (10 山东)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 (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 神经冲动是 _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 其兴奋传递过程是: 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传感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兴奋,导致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
28、方式为_。(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导致了糖代谢异常。(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 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 _缺乏。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属于分析推理层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9 页 共 12 页在机体内,由于突触的存在,神经调节是单向的。在突触间,兴奋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通过突触
29、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实现。若用电刺激同时引起两个向相反方向传导的神经冲动,相遇时将碰撞消失;人体或动物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高血糖是由于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而胰岛素分泌过少引起;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集合管、肾小管。脑内的下丘脑垂体或有关神经受损,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答案】 (1)单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 体液
30、调节(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或: ADH )技巧诠释:从这么多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制情况分析来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来自相关内容在课本上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词语、语句组合而成。4. 答案的整理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例 4、 (10全国)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
31、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1)根据上述资料推论: 甲中酶 _的功能丧失; 乙中酶 _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_的功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 _(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_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 X 来生产中间产物 1,则应选用 _(野生型、甲、乙)。(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
32、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10 页 共 12 页_ 。(3)在发酵过程中, 菌体中 X含量过高时, 其合成速度下降。 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_,使 X排出菌体外。解析: (1)由题干“而甲不能生长。”可知:乙中酶 a 功能丧失,甲中酶 b 功能丧失。产生甲、乙两种突变的原因是野生型的不同菌体的不同基因发生了突变。因为“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 ,所以要想生产中间产物 1,应选用甲 . (2)由题干“若添加中间产物1 乙能生长”,而“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所以将甲、乙混合培养时甲产生的中间
33、产物1 能使乙合成 X,使乙首先形成菌落。(3)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X排出细胞外。技巧诠释:“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逻辑思维,就生物非选择题答案的形成分析,如果答案是一句话,这句话一般包括主语(名词) 、过程、原因、结果;如果答案有几句话组成,一般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衔接题设,第二句话阐述原因,第三句话表述结果。如果我们采取:结果( 结论 )原因题设 ( 条件)进行推导,就容易找到他们的内在联系,然后在反过来进行:题设(条件) 原因结果 (结论)描述,就会得到比较科学、合理和完整的答案。5. 答案要求“科学、合理、规范、简洁”例 5、 (08 四川) 为确定
34、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比静止时高。实验过程:在 3 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 蒸馏水,测定其 PH 。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 、中度运动(步行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 2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 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 。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运动状态安静中度运动剧烈运动实验前 PH 61 61 61 实验后 PH 59 56 53 请回答:(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2)该实验的原理是 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
35、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11 页 共 12 页(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 越大, _ 下降幅度越大 ,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_ ,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 ,正常情况下来自大大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 _ 。 人 体 糖 代 谢 产 生CO2 的 细 胞 器 是_ 。解析:实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并不影响实验过程和结果,但实验假设的提出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某种现象所提出的一种解释,所以还是需要一定科学依据的。要注意实验原理中知识的相关性。如运动状态不同,呼吸强度不同,产生的CO2 浓度不同,最终导致水中的pH 的
36、不同。人体通常情况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可通过无氧呼吸来弥补供能的不足。但人体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而没有CO2 ,且题目中强调的是产生CO2 的细胞器。通过审题,定位知识点、找出关键词、结合答案、整理答案,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答案要遵循科学、合理、规范、简洁的原则,对答案进行适当的整理和修饰。答案:(1) 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 的量增加,所以呼出 CO2 的浓度增加。(2)CO2 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 pH 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 浓度的变化。(3) 运动强度; p
37、H;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4)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线粒体。技巧诠释: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所以,生物试题的答案如果不科学,那就肯定不对。如果答案仅仅是符合生物科学,而不合理,与已有知识矛盾,已目前所知道的现象、结论矛盾,那也将是错误的。而且答案要求用比较规范的生物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如不这样,那我们简直就是在“写散文”了。最后形成的答案尽量简洁,做到简单而不简约,如果答案拖沓繁杂,改卷老师哪有那么多时间、哪有那份心肠去给你慢慢推敲。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加强训练和归纳,尽量做到答案科学、合理、规范、简洁。6. 遗传题的解答,很讲究做题步骤和规范例 12、(08 全国)
38、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 (A) 对绿苗 (a) 为显性,紧穗 (B) 对松穗(b) 为显性,黄种皮 (D) 对白种皮 (d) 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请回答:(1) 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 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为什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第 12 页 共
39、 12 页(2) 如果需要选育绿苗松穗白种皮的品种,那么能否从播种F1 植株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选到?为什么?(3) 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请写出F2 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4) 如果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_,基因型为_ ;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生基因突变,导致F1 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_ 本。解析:由题意可知,紫苗 (A) 对绿苗 (a) ,紧穗 (B) 对松穗 (b) ,黄种皮 (D) 对白种皮(d) 是三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则用于杂交实验的母本( 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
40、) 的基因型为 aaBBdd,父本(紫苗松穗黄种皮纯合品种) 的基因型是 AabbDD, 其杂交 F1 代基因型为 AaBbDd, 三对基因全为杂合,表现型全为紫苗紧穗黄种皮,播种F1 植株所结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为F2 植株,其表现型就会发生性状分离,能分离出表现为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两对性状,则F2 代就会有四种表现型,为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白种皮=9:3:3:1;如果用上述父本与母本杂交,是使用父本的花粉对母本的雌蕊授粉,如果杂交失败而导致自花授粉,就只会有母本的自花授粉,而母本植株是纯合体,其自交后仍为纯合体,基因型不变,如果杂交正常,则F1 代是
41、三杂体 AaBbDd ,但亲本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后代出现紫苗松穗黄种皮的变异类型,一定是亲代中的显性基因 B变成了 b, 所以是母本发生了突变, F1 代的基因型为 AabbDd 。答案: (1) 不是。因为 F1代植株是杂合体, F2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 能。 因为 F1代植株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 F2代能分离出表现为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 (3)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白种皮=9:3:3:1 (4)绿苗紧穗白种皮 aaBBdd AabbDd 母技巧诠释:遗传题,特别是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是近些年高考生物试题取材的重点和热点,常常是年年考、年年新。掌握好这类遗传题的解题技能,是合理、灵活掌握遗传规律的体现,提示提高考试得分的关键。针对这类试题,注意以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写出匹配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第二步,构建模型,写出遗传过程;第三步,采取单对突破、对对组合,隐性肯定、显性待定,子代推导亲代,子代性状( 基因型 ) 比例推导亲代表现型 (基因型 ) ;第四步,进行遗传推导,计算相关概率;第五步,整理答案,让答案变得科学、合理、可行、简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