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高考试题汇编专题种群与群落 .pdf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高考试题汇编专题种群与群落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高考试题汇编专题种群与群落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专题 16种群与群落种群的特征考向扫描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2通过图示 ( 柱状图或坐标图等 )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 , 考查学生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 选择题、填空题都是常见题型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在近几年的考查中多集中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 选择题、填空题都是常见题型命题动向命题将会通过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辐射种群的概念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种间种内关系等知识 , 形式多以文字描述、 图示等 , 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偶尔也会出现非选择题1. ( 2012 年课标全国卷 , 6, 6
2、分)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 , 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 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 ,错误的是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等知识。该种群12 月份几乎没有未成熟个体 , 说明该种群 10月份种群出生率降低 , 出生率也可能是 0; 天敌迁入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可能会改变种群的各年龄段个体数量; 该种群的未成熟个体、成熟
3、个体、衰老个体的百分比可随着月份变化而变化, 说明种群年龄结构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 , 会导致雌雄个体交配机会减少, 种群出生率降低 , 种群密度可能会下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答案: D。2. ( 2010 年海南卷 ) 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 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 , 乙是稳定型 , 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 , 乙是增长型
4、 , 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 , 乙是增长型 , 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解析: 甲种群幼年个体最多, 为增长型 ; 乙种群各年龄期个体数相同, 为稳定型 ; 丙种群老年个体最多 , 为衰退型。答案: A。3. ( 2012 年四川理综卷 , 31( ), 8 分) 为防治农田鼠害 , 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 , 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 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 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2) 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5、决定的; b 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 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 其原因是。(3) 与曲线相比 , 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 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 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解析:( 1) 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为农作物, 大豆田中的主要成分为大豆; 肉食性猛禽可以捕食田鼠。(2) 决定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 b 点以后株冠形成, 一方面为田鼠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另一方面由于株冠的掩护 , 有利于躲避敌害。(3) 曲线所示每隔100 m 设桩, 为猛禽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场所, 猛禽数量增加 , 田鼠数量减
6、少 ; 农田周围合理植树为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猛禽捕食田鼠 , 田鼠捕食农作物减少 , 更多的能量流向人类。答案:( 1) 大豆捕食(2)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 食物增加(3) 更大能量流动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应用考向1“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对该知识点考查频率较高, 集中在“ 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K/2 及 K值的意义 , 命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扫描多以坐标图、表格等方式 , 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 ,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
7、分析和判断的能力2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 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命题动向种群的数量变化仍将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集中在“ J”型曲线和“ 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特征及“ 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 多以图示选择题出现1. ( 2012 年重庆理综卷 , 4, 6 分)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 , 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 段, 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 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 有利于维持该
8、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 Ob段, 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 a 点数量大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 此时蝗虫种群增长率最大, 故防治蝗灾应在 a点之前 ; ab段, 蝗虫种群增长率下降 , 种群密度仍在增大, 故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密度变化不呈正相关; 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后 , 会改变性别比例 , 蝗虫种群内雌雄比例失调, 交配机会减少 , 导致种群出生率降低 , 可防止种群增长至 c点; de段, 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被啃食的植物较少 , 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 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 B。2. ( 2012年浙江理综卷 ,
9、5, 6 分)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种群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成分等知识。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 三者间存在捕食关系 ; 三种生物的数量基本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旅鼠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植物数量的变化;植物增多引起旅鼠增多, 旅鼠增多会引起
10、旅鼠天敌增多, 这种变化不属于反馈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节。答案: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内部因素, 如种群起始个体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 外因有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 人为因素有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等。3. ( 2011 年海南卷 ) 关于酵母菌的叙述 , 错误的是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 , 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
11、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解析: 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结构、功能特点及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知识。酵母菌为真核生物, 有细胞核及线粒体等 , 二者均有 DNA 的分布 , A 项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 CO2和酒精 , 其跨膜运输方式都为自由扩散, B项错误。培养早期 , 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相对充足 , 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 , C 项正确。在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培养液中环境容纳量不同 , D项正确。答案: B。4. ( 2011 年北京理综卷 )在生态学研究中 , 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
12、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学中种群的相关知识。A、B项中给海龟和大雁分别安上示踪器和标志环是调查其行动路线的常用方法。C 项中因贝类活动范围较小 , 可用样方法调查不同贝类的种群数量。如果每隔一定时间调查一次同一范围不同贝类的种群数量变化 , 并绘制成相应变化曲线 , 便可推测出贝类的种群关系。 D项中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的多少 , 标志重捕法只能调查种群密度, 不能用来调查物种丰富度, 故 D项错。答案: D。5. ( 2011 年重庆理综卷 ) 2008 年, 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 。下列有关叙述 ,
13、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进化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环境对基因突变等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黑暗是选择因素并不是诱导因素 , A 项错误 ; 由于盲鱼生活于地下洞穴的水体中, 因此限制其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应为食物和水中的溶解氧等, B 项错误 ; 盲鱼进行有氧呼吸 , 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C项正确 ; 盲鱼作为科研材料是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
14、, 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答案: C。多种生态因素可对生物产生影响, 但要结合具体情景 , 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6. ( 2012 年广东理综卷 , 27, 16 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 ,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 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 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 机体会大量脱水 , 细胞外液渗透压 ,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 并将兴奋传给 , 促使其释放 , 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使尿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 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
15、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 , 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 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 ); 一段时间后 , 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 见图)。 图中显示 , 罗非鱼种群在 ab段呈型增长。据图推测 , FNE最可能是在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 在捕食压力下 , 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3) 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 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动物水平衡调节、种群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知识。(1) 当机体饮水不足、失水过多和食物过
16、咸时, 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使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产生抗利尿激素, 经垂体释放 , 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促进二者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 使尿量减少 , 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2) 据图知 , 罗非鱼种群数量从a 点开始呈“ J”型增长 , 从 b 点后数量增长的趋势减缓, 说明 b 点开始环境阻力加大 , 最可能的原因是在b 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 , 并且一段时间后在 K2附近波动。(3) 由题意知 , 罗非鱼为杂食性鱼类, 既捕食藻类 , 也捕食浮游动物 ; 大型肉食性鱼(FNE ) 以罗非鱼为食。藻毒素沿着水体中的食物链逐步积累, 从而得出 :
17、答案:( 1) 升高下丘脑抗利尿激素(2) JbK2(3)7. ( 2010 年福建理综卷 )棉蚜体型微小 , 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 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 科研小组从某年6 月 10 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日期( 月日 )6 106 156 206 256 307 57 107 157 20棉蚜数量( 只/株)0.424.7941.58261.731 181.941 976.962 175.632 171.462 173.23(1) 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2)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据表分析,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高考试题汇编专题种群与群落 2022 年高 生物 一轮 复习 配套 高考 试题 汇编 专题 种群 群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