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科利亚的木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科利亚的木匣.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6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目标】1 1、 科利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 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2 2、 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3 3、 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教学重难点】科利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 两点是教学重点。【教学设计思路】本文以“木匣”为故事发展的线索,课文后乂有思考问题的提示,教学时, 可以“埋木匣 T 挖木匣 T 从中得到的启发”为思路,启导学生突破难点,独立分 段,理活事物特点前后变化的内在联系, 从
2、而明晓事理搞好知识的迁移。 在强化 “双基”的训练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教学时,可按这样的 步骤进行:1.1.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用类比情境演示引入,导出本课读写训练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 热情。上课时,先找一名学生与教师进行跨步比赛: 两人同时演示由教室门口向 室内跨三大步,再由学生上前检测两人所跨距离的差异。接着,教师提问:同样是跨三步,为什么距离会有差异?课文中的柯里业是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的?让 学生各自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2.2. 问题引路,训练阅读理解能力本课记事顺序活楚,结构思路明白,可让学生根据文后思考题默读课文, 在 文中画出描写柯里
3、业和妈妈“埋木匣”具体情景的语句,然后通过导读引思,讨 论口说突破难点独立分段,弄活事情前后的内在联系。如:导读承上启下的第五 自然段,可先让学生找出“就在那一天”和“住了差不多四年”表示时间的词语, 启发提问这段侧重写了哪个时间?埋木匣和挖木匣前后相隔有几年?这几年中 柯里业会发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找出“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那时候还小”,“步子也小”,“我已经九岁啦!”,“数数能数到一白多”, “步子比那时候要大一倍呢! ”等语句。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正确分段,乂能在读 思训练中弄活前后变化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周围一切都在变化” 一句话的理解。3.3. 设疑解难,训练分析
4、表达能力本文训练重点突出,一些句子讲出了时间和周围事物的变化, 导出了事物变 化因果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可以紧扣训练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 阅读,去寻找事物变化的因果联系,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将这种联系表达活楚, 将 学生的思维渗透到“双基”训练中。如设疑:柯里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 方埋东西? 乂是相隔多少时间才去挖东西的?妈妈为什么一下子就能挖到木箱 子?当初,妈妈不是随随便便地埋箱子的,而柯里业是因为随随便便地埋木匣,所以现在一下子是挖不到木匣的。这样说对吗?为什么?文中为什么要这样具 体地写柯里业埋木匣的情景,这样写与下文写挖木匣乂有什么联系?既然知道 柯里业埋木匣跟妈妈一样不
5、是随随便便的, 那么他妈妈为什么能一下子挖到木箱, 而柯里业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呢如果他妈妈小时候就认认真真地离门 口三十步的地方埋下箱子,到现在也数三十步能一下子挖到当时埋的木箱吗? 柯里业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不同角度设疑,层层深入地推进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分 析表达的能力。【课时划分】3 3 课时【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卫国战争方面的资料。准备生字词卡片和课 文插图。【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板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1、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2 2、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
6、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1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15课, 科利业的木匣。 (板 书课题)2.2.科利业是一个小孩的名 字,学生活动1 1、学生齐读课题。调整、反思看、听、读、思、议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进 入故事,进揭题、审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题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 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 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入人物角 色。1 1、学生默读课文。1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 么事?自学课文2.2. 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 能读准字首,看活字形,并 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 字的词语,冉联系上下文 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 意思
7、。3 3、学生画出自己不理2 2、学生读生字。3.3. 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语。解 的词语。自学情况1.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 什么事?2.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3.3. 简介卫国战争。19411941 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 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 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 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 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 19451945 年 9 9 月卫国战争胜利 结束。1 1、学生回答写出了科利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 2、出示字卡,学生认读。3 3、学生听教师介绍,可以就自己知道的做补充。1.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2.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 几再读课文理活层次层意思?(文章围绕“
8、木匣”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科利业埋木匣。1 1、学生读课文,标自然 段序号。2 2、学生回答。第二层:科利业挖木匣。第三层:科利业从中受到 启发。1.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1 1、学生读课文,思考“科利业埋木匣”这几自 然 问 题。段。全班思考:(1)(1)科利业和妈妈是什么 时讲读课文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 的?“科利业埋木匣。”(2)(2) 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 埋起来?2.2.讨论思考题。(1)(1) 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 科利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 业埋木匣的原因。)(2)(2)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3)(3) 思考:科利业怎么埋 的木匣?妈妈乂是怎么埋 木箱的?(科利业从
9、屋门 口开始走,数了就用 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 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 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 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 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 步,埋卜箱子。)2 2、考 问题。学生读课文讨论思(4)(4)课文为什么把科 利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 体?(一是说明科利业为了免 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业第一次找不?U U 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 的可能性埋卜伏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1、科利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 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2 2、 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10、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教学内容教师活动1.1.课文写了怎样的一 件事?一、复习2.2.科利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 么埋的?在哪里埋的?)句学生活动调整、反思1 1、学生回答问题。1 1、学生读课文,思考回1 1 .默读课文思考:二、讲读 课(1)(1)科利业和他妈妈什么 时答问题。文“科利业 挖木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 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 过多长时匣及受到 启发”间?(2)(2) 妈 妈 怎 样 挖 箱 子的?结果呢?(3)(3)科利业第一次怎么挖 匣子的?结果怎样?(4)(4)科利业乂是经过怎样 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 子?2.2.讨论思考题。(1)(1)讨论思
11、考题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2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2)(2)讨论思考题引读: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 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 采园走了二步,很快就 挖出了箱子。”(3)(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 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岫箱子,现在一下 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 算术确实有用。)(4)(4)讨论思考题教师引读:科利业是怎样挖木匣子 的?学生接读:“这时候, 科利业也拿来铲子,他从 门口起重了步,就动手 挖起来。” 教师引读: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 读:“他挖呀,挖呀,却没 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 很
12、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 朝左边挖了挖,乂朝右边 挖了挖,仍然没有。(5)(5)讨论用词。 这里 三次写到“没有”,“没有” 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 词,请大豕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 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 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小的息思 THTH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 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 果。)(6 6)妈妈的算术管 用,而科利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业,怎么回答小 伙伴的猜测?(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 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 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
13、科利业是什么原因 挖小到木匣呢?他是怎么 思考的?(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 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 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 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 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 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 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问:科利业的想法对 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 吗?(这回科利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 子。证明科利业的想法对 了。)(7)(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 示。 科利业量十步埋下木 匣。 科利业量十挖不到木 匣。 科利业量五步挖到木 匣。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3.3.学生带问题读最后一个 自然段。(1)(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 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14、?(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 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 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 第二层更为重要。)(2)(2) 为什么科利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业从自己挖木 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 去了,自己从 5 5 岁长到 9 9 夕,人长大了 ,步于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 步去挖,当然挖小到木匣, 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 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 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3)(3) “周围一切都在 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 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 法。)(4)(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 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 i i 它
15、把 事情做好。教学反思:科利业为什么能找到木匣,通过两个学生示范,比较步子的大小,学 生横容易理解。朗读情况也不错。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科利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 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 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1.1.简要复述科利业挖 木一、复习匣的经过。2.2.科利业从挖木匣中明白 了什么。1 1、学生叙述课文。2 2、学生谈科利业通过挖 木匣受到的启发。1 1、学生读课文,思考回二、深究课文,1.1.科利业从挖木匣中答问题。理解课文前后 内明白了 “时间一天天过 去,人容的内在联 系。一天天长大,步子也 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
16、变化么? ”从 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 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 一切在变化?(1)(1) “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业刚学数数,只会 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2)(2) “在那儿住了差不多 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 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 的时间。(3)(3)“科利业长大了,上了 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白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业长大了,步子也 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4)(4) “科利业也拿来铲子,从豕门口起重了步,动 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 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 找到匣子。他乂朝左边挖, 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业量了五步,乂动 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
17、果然找到了木匣子。”科利业两次挖木 匣, 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 了步数,量五步, 挖到了木 匣。 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 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 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2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 联系起来读, 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领会课文写法。(1)(1)课文主要写科利 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 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 子,挖箱子呢?(科利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 到箱子与科利业挖、到匣 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 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 拿走。科利业挖不到的原 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了。)(2)(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 什么作用?(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业的毅力决心, 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 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3.3.请学生画出科利业 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 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 匣子的示意图。四、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举例说明。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去年栽的 树苗,现在已经 比你高出一头 了,也许你会发 现,上个月买的 牙膏,现在用完 了。教学反思:道理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开始有些困难,通过举例,学生们很快明 白,说得都不错。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