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上的总线知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上的总线知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上的总线知识.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计算机上的算机上的总线总线知知识识计算机上的总线知识一、什么是总线总体上来说,总线是 PC 机的一种内部结构,它是 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1、计算机工作原理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是基于提出的存储程序计算机(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结构具有两个特点:1.使用二进制;2.全部指令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数据处理单元到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并顺序执行。冯诺依曼结构的核心思想就是存储程序
2、,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结构比较简单,便于控制。基于这种结构,1949 年制造出了电子计算机 EDIAC(而非 1946 年制造的 ENIAC),宣告人类历史上的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了。尽管经过了近 60 年的发展,计算机经历了 4 代的变迁,发展到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时代,但是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延续了冯诺依曼当初的设计思想:如上图所示的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核心部件是运算器和控制器,我们想要处理的信息指令通过输入设备进入存储器,再由存储器进入运算器,运算结果从输出设备反馈给我们,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的。.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 CPU
3、,存储器就是内存、硬盘、光盘、U 盘,当然还有一些老掉牙的设备(软盘、磁带、磁鼓);输入设备就是鼠标键盘,当然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如扫描仪、光笔等等;输出设备则是显示器、打印机等等。那么 CPU 和这些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如何完成的呢?有的读者可能说:是通过主板完成的!这个答案可以算对,但是不太精确,其实 CPU 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指令通讯是通过总线完成的。2、总线的概念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PC 机的各个部件都要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于总线相连接,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在计算机内部每个有效信息,必须具有 3 个基本属性:内容、指向和行为,这三个属性要通过三个总线实现:数
4、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他们好像一封信件的内容、地址和信件的状态,比如一封信到你家门口,邮递员会大喊一声:信来了。在计算机内部数据在数据总线上传递的,每条传输线我们称之为 1 位,各个传输线按序排列,他们之间是并行关系,地址总线也是一样的,数据总线决定每次传输数据的大小,地址总线决定了 cpu 所能访问的最大内存空间的大小,控制总线反映了数据的状态和传输方式,它是地址总线的扩展和补充。按照功能的不同,系统总线可以划分为三种:数据总线 DB(Data Bus)、地址总线 AB(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 CB(Control Bus)。数据总线 DB用于传送数据信息,地址总线 AB是
5、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控制总线 CB用来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数据总线 DB 用于传送数据信息。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形式的总线,即他既可以把 CPU 的数据传送到存储器或 I/O 接口等其它部件,也可以将其它部件.的数据传送到 CPU。数据总线的位数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与微处理的字长相一致。例如 Intel 8086 微处理器字长 16 位,其数据总线宽度也是 16 位。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的含义是广义的,它可以是真正的数据,也可以指令代码或状态信息,有时甚至是一个控制信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总线上传送的并不一定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地址总线 AB 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由于地
6、址只能从 CPU 传向外部存储器或 I/O 端口,所以地址总线总是单向三态的,这与数据总线不同。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 CPU 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比如 8 位微机的地址总线为16 位,则其最大可寻址空间为 216=64KB,16 位微型机的地址总线为 20 位,其可寻址空间为 220=1MB。一般来说,若地址总线为 n 位,则可寻址空间为 2n字节。控制总线 CB 用来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控制信号中,有的是微处理器送往存储器和 I/O 接口电路的,如读/写信号,片选信号、中断响应信号等;也有是其它部件反馈给 CPU 的,比如:中断申请信号、复位信号、总线请求信号、限备就绪信号等。因此
7、,控制总线的传送方向由具体控制信号而定,一般是双向的,控制总线的位数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控制需要而定。实际上控制总线的具体情况主要取决于 CPU。按照传输数据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串行总线中,二进制数据逐位通过一根数据线发送到目的器件;并行总线的数据线通常超过2 根。按照时钟信号是否独立,可以分为同步总线和异步总线。同步总线的时钟信号独立于数据,而异步总线的时钟信号是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3、总线的技术指标.(1)总线的带宽(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送的数据量,即每钞钟传送 MB 的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与总线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是总线的位宽和总线的工作频
8、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线的带宽=总线的工作频率 X 总线的位宽/8(2)总线的位宽:总线的位宽指的是总线能同时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或数据总线的位数,即 32 位、64 位等总线宽度的概念。总线的位宽越宽,每秒钟数据传输率越大,总线的带宽越宽。(3)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以 MHZ 为单位,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4、采用北桥/南桥芯片组的计算机总线以上是从计算机构成原理的角度来探寻计算机总线的,我们日常计算机应用的时候会接触到一些具体类型的总线。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构架离我们太遥远了,所以我们回顾的起点就从目前应用最广泛、历史最久的南北桥芯片组架构开始。北桥/
9、南桥芯片组是为了支持 PCI 总线而引入的,它使得微型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更加清晰:(1)位于处理器和北桥之间的是速度最快的处理器总线;(2)北桥与南桥之间的是 33 MHz 的 PCI 总线;(3)南桥下面是 ISA、EISA 等传统的慢速 I/0 扩展总线。在采用北桥/南桥芯片组的微型计算机中,不同速率的部件被安排接入到相应的总线或桥芯片提供的接口:(1)高速的主存由北桥中的 DRAM 控制器控制,该控制器支持主存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2)L2 高速缓存直接接到处理器总线上;(3)PCI 设备接到 PCI 总线上;(4)USB 设备接到南桥中的 USB 接口。在最初引入北桥/南桥芯片组时还没
10、有提出 AGP 总线标准,此时的图形设备通过 PCI 总线图形接口板连接到系统中。随着 AGP 总线标准的推出,Intel发布了支持 AGP 的北桥/南桥芯片组,即 440 系列芯片组,在北桥芯片中设置了 AGP 接口。如图:二、PC 外部总线发展史依据总线与处理器之间的关系,直接与 CPU 连接的称为内部总线,通过北桥与处理器通讯的称为外部总线。1、ISA 总线(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最早的 PC 总线是 IBM 公司 1981 年在 PC/XT 电脑采用的系统总线,它基于8bit 的 8088 处理器,被称为 PC 总线或者 PC/XT 总线。198
11、4 年,IBM 推出基于 16-bit Intel 80286 处理器的 PC/AT 电脑,系统总线也相应地扩展为 16bit,并被称呼为 PC/AT 总线。而为了开发与 IBM PC兼容的外围设备,行业内便逐渐确立了以 IBM PC 总线规范为基础的 ISA(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ISA 总线最大传输速率仅为 8MB/s 因此它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传输速率过低、CPU 占用率高、占用硬件中断资源等,很快使 ISA 总线在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中成为瓶颈。因此在 1988 年,康柏、惠普等 9 个厂商协同把 ISA 扩展到 32-bi
12、t,这就是著名的 EISA(Extended ISA,扩展 ISA)总线。EISA 总线的工作频率仍旧仅有 8MHz,并且与 8/16bit 的 ISA 总线完全兼容,由于是 32-bit 总线的缘故,.带宽提高了一倍,达到了 32MB/s.可惜的是,EISA 仍旧由于速度有限,并且成本过高,在还没成为标准总线之前,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时候,就给 PCI 总线给取代了。2、PCI 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由于 ISA/EISA 总线速度缓慢,一度出现 CPU 的速度甚至还高过总线的速度,造成硬盘、显示卡还有其它的外围设备只能通过慢速并
13、且狭窄的瓶颈来发送和接受数据,使得整机的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2年 Intel 在发布 486 处理器的时候,也同时提出了 32-bit 的 PCI(周边组件互连)总线。最早提出的 PCI 总线工作在 33MHz 频率之下,传输带宽达到了133MB/s(33MHz X32bit/8),比 ISA 总线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需要。目前计算机上广泛采用的是这种 32-bit、33MHz 的 PCI 总线。3、AGP 总线(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PCI 总线是独立于 CPU 的系统总线,可将显示卡、声卡、网卡、硬盘控制器等高速
14、的外围设备直接挂在 CPU 总线上,打破了瓶颈,使得 CPU 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可惜的是,由于 PCI 总线只有 133MB/s 的带宽,对付声卡、网卡、视频卡等绝大多数输入/输出设备也许显得绰绰有余,但对于胃口越来越大的 3D 显卡却力不从心,并成为了制约显示子系统和整机性能的瓶颈。因此,PCI 总线的补充-AGP 总线就应运而生了。Intel 于 1996 年 7 月正式推出了 AGP(加速图形接口,AcceleratedGraphics Port)接口,这是显示卡专用的局部总线,是基于 PCI 2.1 版规范并进行扩充修改而成,工作频率为 66MHz,1X 模式下带宽为 266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总线 知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