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如何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如何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4页一、我县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流感、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肠道传染病:甲肝、手足口病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4页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除少数起病急骤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长期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4页肺结核 流行病学1.
2、传染源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 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染。飞沫直径15m最易沉积于肺泡。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4页肺结核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 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2)呼吸系统症状 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4页流行性
3、感冒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流行病学1.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经经空气和飞沫传播空气和飞沫传播。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4.流行特征 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
4、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患者常并发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4页流行性感冒 临床表现: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急性发病,出现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同时亦可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少数病例可有腹泻呈水样便。体检可见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发热一般持续35天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乏力常持续12周才逐渐消失。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4页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风疹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以冬春两季发病较高。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5、1-5岁儿童较多,成人多数有抗体,偶可发病,育龄妇女对风疹较易感。(近几年有发病年龄增高趋势)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不适、乏力、喷嚏、流涕、轻咳等。一般发热1-2天后皮疹出现淡红色皮疹,开始于面部,一日内波及躯干与四肢,手掌、足底无皮疹,躯干背部皮疹较密,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不留色素沉着,其他症状随之消失。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4页水痘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较多。临床上全身症状轻微,有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发展的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1-2日至疱
6、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皮疹全部结痂脱落后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持续1天左右。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形如露水珠滴,后浑浊,疱疹常伴有瘙痒。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4页水痘 水痘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4页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
7、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5-15人群。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临床表现:多数以耳下部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肿大先从一侧开始,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红,发热38度-40度不等。整个病程10-14日。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4页猩红热猩红热:是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
8、、咽痛、莓样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褪后皮肤明显脱屑。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吞咽时加重,全身弥漫性充血并散布着针头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皮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疹间无正常皮肤,压之褪色。面部潮红而无皮疹,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疹出现后48小时达高峰,然后依出疹顺序消退,2-4日褪尽。疹褪后一周左右开始脱皮,脱皮持续2-4周,呈糠屑状、片状、大片状。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4页麻疹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麻疹,过去一般以8个月到5岁发病率最高,且每隔23年有一次大流行。麻疹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最多。1.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口、咽、鼻、眼结膜分泌物、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病毒,具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经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4页麻疹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接触病人后90以上易感者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而获免疫力
10、。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很少患病。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临床表现: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伴体温增高,症状加重。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35天出齐。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4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部分
11、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1.传染源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性感染率高。 2.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因本菌在外界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因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弱,故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生活力极弱,故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与其免疫水平密切相关。4.流行特征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11月至次年5月,而3、4月为高峰。儿童多见。 临床诊断: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体检发现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即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4页肠道传染
12、病1、甲肝:甲型肝炎是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传染源:甲型肝炎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主要通过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排出体外。.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可以污染水、餐具、手、食物等,经口感染,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病毒污染水源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可导致局部地区暴性发流行。很少通过输血或注射传播。.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年龄均可发病,感染后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免
13、疫力,但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可重叠感染或先后感染。.流行特征 病毒性肝炎的分布遍及全世界,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临床表现:多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常伴有发热、全身乏力、上腹部不适,少数患者可有头痛、关节痛、皮疹等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57天后,尿色逐渐加深,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4页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为特征。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
14、。传染源: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经粪粪-口途径口途径传播,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防病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临床症状: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4页二、如何预防?预防呼吸道
15、传染病?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4页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3)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4)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5)每天晚间要认真刷牙(一般不少于3分钟),刷牙后用温生理盐水漱口,仰头含漱能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4页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做好 学校 卫生防疫 食品卫生 安全 工作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