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计算公式.pdf
《效率计算公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效率计算公式.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其物理含义如下:IL:光生电流;Id:饱和暗电流;Rsh:并联电阻电池边缘漏电和结区漏电会降低并联电阻值;Rs: 串联电阻 金属浆料电阻、 烧结后的接触电阻、 半导体材料电阻和横向电阻 ;PN 结:单二极管理想因子 n=1或双二极管另一个并联的二极管 n=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电流的输出为: 或注:在表达式 q/(nkT)中理想因子为 n,可取 1 或者 2。n=1 反映体内或外表通过陷阱能级的复合;n=2 描述载流子在电荷耗尽区也就是结区复合。3太阳电池的电特性测量:测出的太阳电池的电特性为一曲线,相当于外接一个 0变化的电阻时太阳电池的电流电压输出曲线。具体如以下图所示:同时可根据该曲线计
2、算出开路电压 Voc、 短路电流 Isc、 最正确工作点电压 Vmp、最正确工作点电流 Imp、最大功率点 Pmax、填充因子 FF 和光电转换效率 Eff 及串联电阻 Rs、并联电阻 Rsh。其中,Rs 和 Rsh 采用近似计算。计算 Rsh 时,忽略 ID,并取 Rs600分解生成五氯化磷PCl5和五氧化二磷P2O5,其反应式如下:5POCl3 = 3PCl5 + P2O5生成的 P2O5 在扩散温度下与硅反应,生成二氧化硅SiO2和磷原子,其反应式如下:2P2O5 + 5Si = 5SiO2 + 4P由上面反应式可以看出, POCl3 热分解时, 如果没有外来的氧 O2 参与其分解是不充
3、分的,生成的 PCl5 是不易分解的,并且对硅有腐蚀作用,破坏硅片的外表状态。但在有外来O2存在的情况下,PCl5 会进一步分解成 P2O5 并放出氯气Cl2其反应式如下:4PCl5 + 5O2 = 2P2O5 + 10Cl2生成的 P2O5 又进一步与硅作用,生成SiO2 和磷原子,由此可见,在磷扩散时,为了促使POCl3 充分的分解和防止 PCl5 对硅片外表的腐蚀作用,必须在通氮气的同时通入一定流量的氧气,在有氧气的存在时,POCl3 热分解的反应式为:4POCl3 + 3O2 = 2P2O5 + 6Cl2POCl3 分解产生的 P2O5 淀积在硅片外表, P2O5 与硅反应生成 SiO
4、2 和磷原子, 并在硅片外表形成一层磷-硅玻璃,然后磷原子再向硅中进行扩散,反应式如前所示:2P2O5 + 5Si = 5SiO2 + 4PPOCl3 液态源扩散方法具有生产效率较高, 得到 PN 结均匀、 平整和扩散层外表良好等优点,这对于制作具有大的结面积的太阳电池是非常重要的。磷扩散装置如附图 2-1 所示,源瓶要严加密封,切勿让湿气进入源瓶, 因为 POCl3 易吸水汽而变质,使扩散外表浓度上不去,其反应式如下:2POCl3 + 3H2O = P2O5 + 6HCl所以如果发现 POCl3 出现淡黄色时就不能再用了。图 2-1 三氯氧磷扩散装置示意图磷扩散的系统应保持清洁干燥,如果石英
5、管内有水汽存在,就会使管内P2O5 水解生成偏磷酸HPO3, 使扩散管炉口内出现白色沉积物和粘滞液体, 粘滞液体的会在工艺运行进舟和出舟时滴落在硅片上,造成返工片, 粘滞液体的吸附性还比较强,会吸附杂质,而对扩散管内的洁净度产生影响,因此,长时间扩散后对扩散管定期进行HF 浸泡清洗。3、什么是 PN 结PN 结是太阳能电池的心脏。需要强调指出,PN 结是不能简单地用两块不同类型p 型和 n型的半导体接触在一起就能形成的。要制造一个PN 结,必须使一块完整的半导体晶体的一部分是P型区域, 另一部分是N型区域。 也就是在晶体内部实现P型和N型半导体的接触。制造 PN 结,实质上就是想方法使受主杂质
6、在半导体晶体内的一个区域中占优势P 型,而使施主杂质在半导体内的另外一个区域中占优势N 型,这样就在一块完整的半导体晶体中实现了 P 型和 N 型半导体的接触。我们制作太阳电池的硅片是P 型的,也就是说在制造硅片时,已经掺进了一定量的硼元素,使之成为 P 型硅片。 如果我们把这种硅片放在一个石英容器内, 同时将含磷的气体通入这个石英容器内,并将此石英容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这时施主杂质磷可从化合物中分解出来,在容器内充满着含磷的蒸汽, 在硅片周围包围着许许多多的磷的分子。 我们用肉眼观察硅片时,认为硅片是密实的物体, 实际上硅片也是像海绵一样充满着许多空隙, 硅原子并不是排列得非常严实,它们的之
7、间存在着很大的缝隙。 因此磷原子能从四周进入硅片的外表层, 并且通过硅原子之间的空隙向硅片内部渗透扩散。 当硅晶体中掺入磷后, 磷原子就以替代的方式占据着硅的位置。理想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是很整齐的, 然而在一定的温度下, 构成晶体的这些原子都围绕着自己的平衡位置不停地振动, 其中总有一些原子振动的比较厉害, 可以具有足够高的能量,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 离开原来的位置跑到其它地方去, 这样就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一个空位。 替位或扩散是指杂质原子进入晶体后, 沿着晶格室位跳跃前进的一种扩散。 这种扩散机构的特征是杂质原子占据晶体内晶格格点的正常位置, 不改变原材料的晶体结构。 在靠近硅晶片外表的薄
8、层内扩散进去的磷原子最多, 距外表愈远, 磷原子愈少。也就是说,杂质浓度磷浓度随着距硅外表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 浓度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扩散运动的必要条件, 环境温度的高低则是决定扩散运动快慢的重要因素。环境温度愈高,分子的运动越激烈,扩散过程进行得就越快。当然,扩散时间也是扩散运动的重要因素,时间愈长,扩散浓度和深度也会增加。硅晶片是 P 型的, 如果扩散进去的磷原子浓度高于P 型硅晶片原来受主杂质浓度, 这就使得P 型硅晶片靠近外表的薄层转变成为N 型了。由于愈靠近硅晶片外表,硼原子的浓度愈高,因此可以想象:在距离外表为的地方, 那里扩散进去的磷原子浓度正好和硅晶体中原
9、来的硼原子浓度相等。 在与外表距离小于的薄层内,磷原子浓度高于原来硅晶片的硼原子浓度, 因此这一层变成了 N 型硅半导体。在与外表距离大于的地方,由于原来硅晶片中的硼原子浓度大于扩散进去的磷原子浓度, 因此仍为 P 型。由此可见,在与外表距离处,形成了 N 型半导体和 P 型半导体的交界面,也就是形成了PN 结。即为 PN 结的结深。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杂质原子向半导体晶片内部扩散的方法, 改变半导体晶片外表层的导电类型,从而形成 P、N 结,这就是用扩散法制造P-N 结的基本原理。4、结深m。5、恒定源扩散与恒量源扩散固体中的扩散方程可写成下式:5-1式中的 表示杂质浓度,是坐标 和时间 的函
10、数。坐标 指杂质原子进入硅中的深度, 即距离外表的距离,单位取厘米,时间 单位取秒,上式已假定D 是一个常数。事实上,扩散系数D 是表征扩散速度的物理常数,随着固体的温度上升而变大,同时还受到杂质浓度、晶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扩散过程中,硅片周围的杂质浓度恒定,不随时间而改变,硅片外表的杂质浓度Ns 保持不变,始终等于源相中的杂质浓度,称这种情况为恒定源扩散,根据边界条件,(5-1)式的解为:5-2只要知道杂质在硅中的扩散系数D 和外表浓度 ,利用5-2式可作出该杂质在硅中的分布曲线,如图 5-5 所示,称这种分布为余误差分布。图 5-5 余误差分布根据 5-2式, 当距离 = 时, 浓度为
11、。 如果浓度 等于基体晶片的掺杂浓度N0,此时的 即为 PN 结的深度,简称为结深 。设外表浓度 Ns=1020个/cm3,基体浓度 N0=1016个/cm3代入5-2式得到 与 D,t 之间的关系为:=5.45-35-30/Ns的比值而变化,近似计算时,N0/Ns=10-3-10-5内皆可采用上式。在扩散前,用预扩散或沉积法,使硅片外表具有一定量的杂质源Q,整个扩散过程中不再加源,因而整个扩散过程中杂质源总量Q 保持不变,随着扩散深度增加,外表浓度不断下降,称这种情况为恒量源扩散。根据边界条件,5-1式的解为:5-4根据5-4式作出该杂质在硅中的分布曲线,如图5-6 所示,称这种分布为高斯分
12、布。因为 处的掺杂浓度等于基体掺杂浓度,5-4式变为:=5-5上式给出恒量源情况下 与 D、t 之间的关系。图 5-6 高斯分布实际扩散过程常介于上述两种分布之间,根据不同工艺或近似高斯分布或近似余误差分布。常规太阳电池工艺中,因为扩散较浅,常采用余误差分布近似计算。6、方块电阻在扩散工艺中,方块电阻是反映扩散层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应于一对确定数值的结深和薄层电阻, 扩散层的杂质分布就是确定的。 也就是说,把薄层电阻的测量同结深的测量结合起来, 我们就能够了解到扩散入硅片内部杂质的具体分布。 深入了解薄层电阻的定义和测试方法, 对我们控制扩散条件和提高产品质量具有十分现实的意
13、义。 薄层电阻的定义扩散层的薄层电阻也称方块电阻,常用Rs 或 R表示,所谓薄层电阻,就是外表为正方形的半导体薄层在电流方向电流方向平等于正方形的边,见图6-1所呈现的电阻。我们知道金属导体的电阻公式R=l/s,R 是电阻, 电阻率,s 面积,l 长度。与之类似薄层电阻的大小应为: Rs=l/l =/ , 可见, 薄层电阻的大小与薄层的平均电阻率成正比,与薄层的厚度成反比一般电阻的大小与边长成正比, 而与正方形的边长无关,其单位为欧姆。为了表示薄层电阻不同于一般电阻,其单位常用欧姆/方块或/口表示。图6-1 薄层电阻的物理定义在半导体中,电阻率与杂质浓度之间关系为:当我们对掺杂浓度取平均值时:
14、所以:注意:为单位外表积扩散薄层内的净杂质总量。Rs 的大小就直接反映了扩入硅片内部的净杂质总量的多少。薄层电阻越小,表示扩入硅片的净杂质越多,反之,扩入的就越少。还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杂质分布和结深可获得同样的Rs,这是实际设计和工艺中常遇到的问题。例如以下图中的两个分布曲线,可获得同样的Rs。 扩散层薄层电阻的测试硅片外表扩散层的薄层电阻可用四探针法测量。 测量装置如以下图所示。 测量头是由彼此相距为 s 的钨丝探针组成,针尖要在同一平面同一直线上。测量时,将探针压在硅片的外表,外面两根探针通电流 I,测量中间两根探针间的电压V。薄层电阻为:C 称做修正因子, 其数值的大小除与样品形状和大小
15、有关, 还与样品是单层扩散还是双层扩散等因素有关。7、扩散温度与时间扩散时的温度和时间是控制电池结深的主要因素,在不影响PN 结特性的前提下,扩散温度选择高一些,可以缩短扩散时间,有利于生产。对于浅扩散的情况,温度选择要适当,既不能使温度过高,使扩散时间过短,以致难于控制工艺,又不宜温度过低,而使扩散时间延长到不适当的地步,但是扩散的温度较高, 这对结深和硅片的少子寿命影响比较大, 导致转换效率大幅度降低, 所以在制备晶体硅太阳电池还是要防止太高的扩散温度, 我们现在的扩散温度一般控制在 830-870 度之间。在一定的温度下, 扩散时间与结深的关系如图7-1 所示。 在恒定外表浓度扩散时,
16、时间增加 ,扩散进入硅中的杂质总量Q 相应增加,结深增加了 。在恒量外表杂质源扩散时,扩散进入硅中的杂质总量 Q 始终不变,扩散时间增加,外表浓度 下降,结深增加。图 7-1 扩散时间对于结深的影响8、扩散温度和扩散时间对方块电阻的影响根据恒定源扩散理论,扩散入硅片单位外表的杂质总量为:8-1根据方块电阻的定义:8-2式中 为单位面积扩散薄层内的净掺杂杂质总量,即 =将式8-1代入式8-2得:(8-3)由于外表杂质浓度 、扩散系数 D 都是温度 T 的函数,所以只要调整扩散温度和扩散时间两个参数,就可得到确定的方块电阻值。9、方块电阻大小对电性能的影响方块电阻偏低,扩散浓度大,则引起重掺杂效应
17、,使电池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均下降;方块电阻偏高,扩散浓度低,则横向电阻高,使Rs 上升;因此,实际电池制作中,考虑到各个因素,方块电阻控制在3565/Emitter Wrap Through - EWTEmitter wrap-through” (EWT) and “Metallisation wrap through” (MWT) arehigh-efficiency back-contact solar cell technologies. Vias allow theemitter on the front of the cell to be “wrapped -through” to
18、the backsurface. This takes the metallization for the bus bars (MWT) or themetallization for both bus bars and fingers (EWT) to the back of the cell,Metallisation is moved to the back of the cell reducing shadowingEWT also increases emitter area (n doped regions of the back side)A high power IR las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效率 计算 公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