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讲稿.ppt
《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讲稿.ppt(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的应用第一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小组成员分工小组成员分工资料搜索:PPT制作:后期审阅:所选论文: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论文作者:郎需龙 刘文森 王兴龙 作者所在单位: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军事兽医研究所动物性食品安全研究室论文发表日期:2009年5月25日2第二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本小组所选的论文中一共提到8种免疫学技术,但其中只有4种是我们学过的,因此本次的PPT汇报中仅列出了学过的4项。3第三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免疫荧光技术 论文中提及的检测技术论文中提及的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芯片 免疫传感器技术4第四页,讲稿共
2、二十九页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将可溶性抗原(抗体)吸附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抗原(抗体)免疫活性,这样在与标本中的抗体(抗原)反应后,只需经过固相洗涤的洗涤,就可以达到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5第五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试验操作图和试验专用仪器试验操作图和试验专用仪器6第六页,
3、讲稿共二十九页哦试验所需试剂试验所需试剂固相抗原或抗体固相抗原或抗体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酶作用的底物酶作用的底物ELISA方法中必要的三种试剂7第七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8第八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ELISA法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法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1977年LaWell首先采用了ELISA法来检测了黄曲霉毒素,目前食品中许多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等微生物都可用此方法来进行检测。另外主要的药物残留如抗生素类,碘胺药类、呋喃类、抗球虫类,激素药类和驱虫药类等的ELISA检测方法都已经建立。其中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烯醇等的ELISA检测方法已列入
4、我国标准方法。基于ELISA方法的检测抗生素、农药、食品添加剂等的残留检测试剂盒已经实现了产业化。9第九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单击此处添加标题ELISA常用技术类型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捕获法10第十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间接法间接法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将已知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检标本(含相应抗体)与之结合形成固体抗原复合物。洗涤后,计入酶标二抗与故乡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固相载体上的酶量就代表特异性抗体的量。最后加酶的底物显色,终止反应后,目测性或用酶标仪测光密度值测定,颜色的深度与标本中受检抗体的量成正比。11第十一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双抗体夹心法双抗体夹心法
5、 双抗体夹心法常用于测定大分子及颗粒多价抗原。将已知抗体A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检标本(喊相应抗原)与之结合形成固相抗体-A-抗原复合物。温育后洗涤,加入酶标抗体B形成固相抗体-A-抗原-酶标抗体B夹心式复合物,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待测物质量成正比。最后加入底物,夹心式复合物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颜色的深度与抗原的量成正比。12第十二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竞争法竞争法 将抗原连接到固相载体上,样品中待测抗体与之结合成固相抗原-受检抗体复合物,再用酶标二抗(针对受检抗体的抗体,如羊抗人IgG抗体)与固相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受检抗体-酶标二抗复合物,测定加底物后的显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学 技术 食品安全 检测 中的 应用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