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黄河颂教学设计(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颂教学设计(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河颂教学设计-第 5 页黄河颂教学设计白明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
2、国。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教学步骤:一、引入,激发: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
3、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 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大屏幕显示图像及文字:1、 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36年 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1939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这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
4、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2、 作品简介: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宏气势后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雄姿,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3、曲作者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河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