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影史(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西方电影史(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电影史(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电影史-第 8 页【法国】一、 卢米埃尔与梅里爱的两个方向、特点及区别卢米埃尔纪实主义电影传统梅里爱戏剧化电影传统1、卢米埃尔:电影是“再现生活”; 梅里爱:电影能“改变生活” 2、卢米埃尔: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记录性的。 梅里爱:电影的戏剧美学追求是充满幻想、虚构、是浪漫主义的。3、卢米埃尔:倾向自然、模拟现实,是再现主义的; 梅里爱: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的。二、 芳森学派 概念:20世纪之初,法国方森城的查尔 百代建立百代电影公司,电影艺术家齐卡选拔出一批有才华的艺术家,他们贯彻“通俗化”的制片方针,形成了“方森学派”。美学主张: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探求新手法,重视外景
2、,接触社会问题等。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特别重视一般群众,以他们为制片的主要对象。三、艺术电影运动 概念:法国电影诞生后十余年发展很快,电影院取代集市木棚,高雅人士代替一般群众。这时一个自称为“艺术电影”的制片公司决定拍摄符合这一形势变化的电影。 美学主张:要把更为严肃的艺术性带到电影当中来,要把那些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戏剧舞台艺术家介绍给电影观众。这是一种电影的创作倾向。四、 法国印象派(20世纪20年代初1924年德吕克逝世)1、美学主张:继承了齐卡等人确立的“通俗化”传统,接受了英国和瑞典电影的写实风格的影响,强调电影要真实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反对豪华虚夸,提倡朴素真切的风格。他们重视
3、一般市民的爱好和要求,把他们看作自己创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表达初始印象以及渗入期间的主观因素,在艺术形式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探索,但不像先锋派那样热衷于形式主义实验。2、 代表: 德吕克(“上镜头”理论、“面具”论)沉默、西班牙的节日、狂热、流浪女 莱皮埃黄金国 冈斯车轮、拿破仑杜拉克夫人无情的美人太阳死亡先锋派电影运动:1925年20世纪30年代初五、 “纯电影”的美学实验1、特点(概念):通过一系列快速组接的独立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物体与机械的运动,以组成一种视觉的舞蹈和看得见的音乐。2、作品:莱谢尔机械舞蹈希美特纯电影的五分钟杜拉克夫人957号唱片阿拉伯花市六、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实验
4、1、概念: 罗马诗人柴拉创立的以怪诞的象征手法表达狂乱意识的一种现代主义流派。宗旨是“颠覆与破坏”。特点是“非叙事性”和“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2、作品: 雷伊回到理性首部作品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最杰出作品七、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1、概念:在达达主义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化、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搬上银幕”,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2、作品:杜拉克夫人贝壳与僧侣首部作品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典型代表八、 先锋派电影的继续实践后期转向纪录电影创作 伊文思 雨、桥(抒情的唯美主义倾向 ) 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戏剧性:为了真实不
5、惜搬演,这是弗拉哈迪的信条,他把悬念和戏剧性引入了纪录片。)九、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20世纪30年代1、美学特征: 介乎于诗和自然之间的一种概念的现实的诗意和诗意的现实的电影美学流派。更新“现实”观念“实际上,这一风格中,电影家并非重复或复制现实,哪怕仅从形式的表层上看,他们在模仿生活创造的活动,它的感情迸发、它的内在运动,依据此点进行创作,仅仅只保留其最奇特、最具特色的那些方面。对真实的把握仅在于表达本质意义的真理。” 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 发挥电影中的文学力量2、 代表: 雷内 克莱尔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自由属于我们七月十四日让维果操行零分驳船阿塔郎特号杜维威尔同心协力逃犯贝贝卡内尔雾码
6、头太阳升起3、 雷诺阿写实主义电影大师 母狗 幻灭 游戏规则十、 新浪潮(20世纪50年代末,1958年诞生)1、 时代背景: 电影史背景:法国模仿好莱坞,大量摄制商业性的、平庸的“优质电影”。 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弥漫在西方的信仰危机;五六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膨胀”造成的人文危机。哲学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盛行的存在主义思潮:历史与现实生存的虚无,世界的荒谬无序;人的孤独、盲目、无望,“他者即地狱”;选择生存的勇气。2、 人员构成:主要导演大多是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青年评论家。电影手册主编安德列巴赞是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也是法国“新浪潮”导演的“精神之父”,巴赞培养了一
7、批青年评论家,他们大多日后成为“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他们是戈达尔、特吕弗、夏布罗尔、卢梅尔、里维特等人。3、 美学观念: 安德列巴赞的纪实美学电影的本体纪录本性(“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对立面是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戏剧性效果和因果叙事的故事化倾向。在叙事结构上强调,电影应该是表现“生活在银幕上的流动”,而生活往往由一些松散的、分不清轻重主次的事件串联起来。“新浪潮”注重表现生活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场面调度理论:对立面是蒙太奇观念,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不切割完整的时间和空间,“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同时也尊重观众的选择和思考的权力,避免蒙太奇手法营造的强制性、单义性、封闭性和
8、倾向性的主观世界,展现出开放式的、可选择的、含义多样性的客观世界。 作者电影观念先驱阿斯特吕克,四十年代末期提出“自来水笔式电影”(或“摄影机即钢笔”)的理论,主张摄影机要象作家的笔一样,去自由自在的描写事物,必须具有作者自己的个性。明确提出“作者电影”理论特吕弗。三个基本条件: 具备最起码的电影技能; 影片明显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并且在一系列影片中一贯地揭示出其风格特征; 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涵义,导演必须通过他使用的素材来表现其某种个性,这种个性应贯串在他的整个作品中。 特吕弗等人确立了导演是电影的中心位置,导演决定着一部影片的风格和形式,而且导演完全可以象文学作家一样表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 电影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