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之部过关检测及答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散文之部过关检测及答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之部过关检测及答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散文之部过关检测及答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18 - 页散文之部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名句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而后人哀之;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2)忧劳可以兴国,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归有光项脊轩志)(4)君看流水尚能西!_。(苏轼游沙湖)答案:(1)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逸豫可以亡身(3)今已亭亭如盖矣(4)休将白发唱黄鸡二、文言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9分)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
2、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
3、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
4、,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解析:登:考中。答案:A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BC D解析:为侧面表现马文升恪尽职守,是对太子的劝导,表现马文升忧民之情。答案:B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5、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解析:“大盗各处骚
6、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不正确。原文最后一句话意为“大盗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之而去”。D项内容与原文不符。答案:D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译文:_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译文:_解析:(1)耆硕:年高德劭。推心:诚心诚意。(2)辄:总是。颦蹙:皱着眉头。答案:(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外貌美丽出众,多力气。考中景泰二年进士,授官御史。先
7、后巡视山西、湖广,刚直不阿的品格很显著。成化初年,召为南京大理卿。平定满四之乱,记功晋升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亡百姓,政绩很显著。这期间于黑水口击败贼寇,又于汤羊岭击败贼寇,刻石记功而还。晋升右都御史,总管漕运。淮、徐、和发生饥荒,调拨十万石江南的粮食,五万两盐价银救济百姓。孝宗即位,召拜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马文升上书议论十五件事,都经讨论而施行。皇帝在藉田耕作,教坊用杂戏进献。马文升严正地说:“新天子应当懂得农事艰难,要这些干什么?”皇帝马上责令撤去。第二年,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像以前一样提督团营。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时在边塞窥伺。马文升严格查核众将校,
8、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邪之人非常怨恨,夜里拿着弓箭在马文升门前窥伺,有的人写诽谤的文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多次分条上奏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建议。只要有利于国家的事,应当说的,即使不属于自己的职分,也言无不尽。曾经认为太子年满四岁,应当早日教导,请求选择醇厚谨慎年高德重熟知书史的人,抚养扶持,所有的言语行动都用正道来教导。山东长久干旱,浙江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请求命令有关部门赈救抚恤,训练士兵以防备意外。皇帝都认真地采纳。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帝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代替屠
9、滽,倪岳去世后,用马文升代替。南京、凤阳狂风暴雨毁坏房屋,拔起树木,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膳食,撤去音乐,培养仁德减少过失,驾临御前讲席,杜绝游宴,停止不紧急的事情,停止额外的织造,赈济饥民,搜捕盗贼。不久,又上奏吏部职掌十件事。皇帝都褒奖采纳。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由宦官把持,马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请求离职,皇帝同意了。马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有文武之才,长于随机应变,朝廷重要决议往往等他决断。功劳在边防重镇,外国都听到他的威名。尤其重视气节,为人品行方正,正道直行。去世后过了一年,大盗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之而
10、离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
11、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
12、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C多格不行 格:搁置。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解析:著:写作,撰述。答案:A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不宜以小故置之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13、公执以为不可公为之亦自若也ABCD解析:是说他据实情替韩、范辩白;是说他对于西部军备有先见之明,侧面表现其军事才能;是说他不为“飞语”(流言)所动。答案: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
14、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解析:“指挥失当”不正确,原文第二段“坐主帅失律”中的“失律”意为“军队出战失利”;“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不正确,由原文第二段“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可知,任福是由于违背节制调度(不听指挥)战败而死的。答案: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译文:_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文:_解析:(1)政:政令,法令。恤:体恤。论:论处。(2)遇:对待。一:全部,都。矫饰:文饰,掩饰。称:称誉,称赞。答案:(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
15、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参考译文:王公名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担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召试之后,以著作佐郎身份在集贤院值班,后任光州知州。饥荒之年,群盗打开百姓的粮仓(抢夺粮食),胥吏要依法处其死罪,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最终把它写入了律令,直到今天仍在使用。郭皇后被废之后,住在瑶华宫,生病了,皇上很怜悯她。当年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参与了此事,等到郭皇后有病了,阎文应又负责监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 过关 检测 答案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