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讨美的途径 道家美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探讨美的途径 道家美学.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中国探讨美的主要途径(道家美学) 如果说“和”是儒家美学的形态,那么在道家美学那里,情况又 是另外一个样子,主要是一种“妙”的形态。 道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相信宇宙世界有自己运 行的“道” ,盲目的人力只会破坏“道” 。 “无” 、 “弱”和“不为”并非“无 力” ,有时它反倒具有无限的力量,胜于“为” ,好于“为” ,胜于“强” 。 所以,人有时要“为无为” , “味无味” 。所以,老子要人们充分认识“非 人力”的奇妙与神奇。老子的美是一种赤诚自然的美,纯粹幽深的美。 而庄子之义,四词以蔽之:忘却与超越,自然与逍遥。通过忘却来超越 这个世界, 获得一种自然与逍遥的境界。
2、他们所获的美就是一种 “畅神” 。 老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庄子对世界采取一种相对主义的态度,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 无物常驻,万物都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的,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事情都是“相与为类”的。彭祖活了八百 岁,算是长寿了,但与亘古如斯的宇宙相比,算什么呢?猫头鹰在晚上 把田间的一只小老鼠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在白天却泰山也看不见。人 在潮湿的地方要得关节炎,但泥鳅在那里却如鱼得水。朝菌不知晦朔, 燕雀不知鸿鹄。所以,事物从大的方面看是大的,而从小的方面就是小 的。长短相形,高下相校,有无相生,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固定的标 准。野外的大
3、树因为无用而保全了性命,而那只公鸡却因为无用而被杀 了。人死了暴尸野外是被秃鹫吃了,好好埋葬是被蚯蚓等虫子吃了,没 有什么分别。因此,庄子要求人们不要执著于外在尘世的名利等等东西, “不荣寿,不哀夭” ,把死生祸福穷达等都看成是随时会转化成自己的对 立面的,这样就能“齐生死,一万物” , “以生为附赘悬疣” ,这样就能万 物不侵于心, “不物于物,不伤于物” , “大泽焚而不热” , “举世誉之而不 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对万事万物“用心若镜” ,安时而处顺,保 持一份自己内心世界的安宁平静,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如大鹏之逍遥 2 游于九天,如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这就是庄子的“真人” 、
4、 “至人” 、 “神人” 、 “圣人” 、 “畸人” 、 “大宗师” ,非一般的人。 所以, 人最重要的就是不 要强求,不要奢望,而是 应该“知天之所为,知人 之所为” ,应该遵循自然 本性之道, 不违背自然本 性而行, 也就是 “合于天” 而行, “与天为徒” 。什么是“天” , “牛马四足,是谓天” ,牛马四条腿就 是四条腿,自自然然,这就是“天”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庄子的妻子死 了,为什么他还鼓盆而歌,因为这是自然,人该死了,就不能活。因此, 庄子倡导的是自然美,自由美,天然美,反对人工雕琢,推崇“天地有 大美而不言” 。认为真正的美是自然而然的美, “天籁”之美,而不是“人 籁”的美
5、。相反,人为的行为只会破坏自然的美,比如鸭子的腿是短的, 你把仙鹤的腿截下来接在鸭子的腿上, “断鹤继鳧” ,这就是暴殄天物了, 或者如“七窍成而混沌死” ,都是这个道理。 虚静与变化相生是道家的精髓。 那么,人怎样才能达到“自然” 、 “自由”的境界呢?最重要的就是 一个“忘”字。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忘”是庄子提供的一 种高妙的人生境界。 “忘”是庄子美学的一个核心,是庄子飘飞凌天的关 键所在。一个神箭手和人打赌比赛射箭,当赌注是一个瓦片时,他手起 箭落,射中靶心;可是当赌注是黄金万两时,他却不会射箭了,不能相 忘于得失祸福,所以一个人不能安宁。所以,庄子强调“忘” ,在“无己
6、、 无功、无名”的心态下,虚一而静, “心斋” 、 “坐忘” , “忘礼乐,忘仁义” , “离形去智” ,这样的与物相化,分不清庄周是蝴蝶还是蝴蝶是庄周,在 这种物我两“忘” 、 “吾丧我”之中保持一颗“婴儿之心” 、 “赤子之心” , “涤除”心灵的尘埃,超越于那“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终身役役” , 3 这样才能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和解放,从而“逍遥”于天地之间,得天 地之大美,无为而无不为,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 忘了是非之心,忘了赏赐爵 禄之心而“解衣斑驳裸” ,画 出 来 的 作 品 就 是 最 美 的 作 品,能使见者惊为鬼神;忘 了自己形体的丑陋,最丑最 丑的哀驼他,国
7、王却愿意和他做朋友,女人们都想嫁给他,甚至不能做 妻子,做妾也行,这都只因一个“忘形”的缘故。 “得神忘形” 、 “得意忘 言” , “忘” ,这就是自由之道、自然之道、解放之道、审美之道。所以, 庄子的美学,就是一种自由的美学。他以对生命的某种的逃遁消解而获 得一种自我内在心灵的自由,从而超越那些不可超越者,获得一种精神 的解放。这种自由就是庄子的“游” 。游,是庄子的另一个最重要的词汇, 是庄子的目标。 “游于四海之外” 、 “游乎尘垢之外” 、 “游于物之初” 、 “游 乎天地之一气” 、 “游方之外” 、 “游心德之和” 、 “乘物游心” 、 “游刃有余” 、 “游于形骸之外” 、 “
8、逍遥游”“游”字在庄子中共出现 107 次! 通过“忘”来“游” ,这就是庄子。 “无”为根,是道家的起点。 当然,庄子的自由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是不能实现的,他是庄子所 设想的一种精神的自由生活。人不能改变那“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的黑暗社会,就来改变自己的心态,以此也能获得这喧嚣动荡中的一份 个人的安宁,与人老死不相往来,抱朴见素,自守静笃,清虚自任,以 此超然之态,遗世独立。恰如黑格尔所说: “如果由于当前情境的关系, 这种界限变成不可超越的,凝定为一种不可克服的必然状态,这就形成 一种不幸的本身错误的情境。有理性的人在这种状态面前既然没有办法 克服它,就只得向它屈服,他就不应该反抗,就
9、应该安安静静地忍受这 种不可避免的局面;他就应该放弃这种界限所不容许的旨趣和要求,用 4 无抵抗的忍耐的勇气去忍受无可奈何的情境。 在斗争不发生效用的地方, 合理的办法就在于放弃斗争,这样至少还可以恢复主体自由的形式的独 立自足性。因为这样办,那种冤屈对他就不再有什么力量;反之,如果 他硬要抵抗它,他就必然见到他毕竟完全要受它的统治。 ” 1庄子的思想 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式的独立自主性” ,一种在斗争不发生效用的地方就 放弃斗争而转入心灵自由的方法。同是,庄子相对主义的世界观带来自 然主义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认为“美者自美” ,是“各自化腐 朽为神奇”的事情,他的相对必然会带来某种虚无
10、,这也是我们应该注 意的。 我们常说中国人的思想是“儒道互补”的,所谓“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中国人身上常常兼具儒道两种思想,外儒内道或者外道 内儒。如“终南捷径” , “道”的“出世”只是为了“儒”的“入世” 。因 此,影响中国最深刻的思想主要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历史上有时是儒家 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如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理学兴起, 朱熹、程颐之学兴起,宋朝有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儒 学又大兴其道。但是在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黄老之学”兴起, “六 经皆腐臭” ,薄汤武而非周孔,名士风流,魏晋风度,任情使性,越名教 而任自然,诗酒文章,谈玄论道,兴致而来,
11、兴尽而归,老庄之学在这 一时期占了主导地位。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和道家思想是中国 最重要的两个思想,中国的美学思想也主要是或儒或道或既儒又道的。 而儒、道的核心精神其实都是一种追求自由人生境界的精神。只不过, 孔子的自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每个人通过自觉的“爱人”而达到天 下大同,从而最终实现真正的自由;而庄子通过每个人自我内心的沉寂 而忘记世界,从而实现精神的无拘无束,超越有限的人生。自由的人生 境界,这就是中国美学精神的核心。 当然,关于庄子,也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比如侯外庐主编的中国 思想史认为:庄子不知悦生,不知恶死,齐死生,忘物我,未始有是 非,未始有物也,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思
12、想是消极人生观,宿命观, 完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是反动的。他的思想形式又是咒骂人类的一 个恶作剧。他违反人类的现实生活,寻求独自“养生” “至乐” ,抹煞人 类的实践,探得“与木石居” “同与禽兽居”的至人境地。所以,庄子最 主观的理想到了最后便成了最没有理想的主观了。庄子诡辩的道德论这 一有毒素的思想影响了不少过去中国的唯心主义者。而郭沫若在十批 1黑格尔: 美学 ,第一卷,第 268 页,商务印书馆,1979 年。 5 判书里则指出:庄周是一位厌世的思想家,他把现实的人生看得毫无 意味。他常常在慨叹,有时甚至于悲号。人生只是一场梦,这已经是说 旧了的话,但在古时是从庄子开始的。不仅只是一
13、场梦,而且是一场恶 梦。更说具体一点,甚至比之为赘疣,为疔疮,为疽,为痈。因而死也 就是“大觉” ,死也就是“决疣溃痈”了。真是把人生说得一钱不值。郭 沫若指出庄子的恬淡无为,也被盗窃了成为二千多年来的统治阶层的武 器。上层统治者用以御下,使天下人消灭了悲愤抗命的雄心;下层统治 者用以自卫,使自己受到了持盈保泰的实惠。庄子一派的思想是两千多 年来的滑头主义哲学,封建地主阶级的无上法宝。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则认为: “庄子的思想,反映了奴隶主 阶级在封建势力强大后,没有前途、失去信心的失败主义精神状态。庄 子那种谁也对,谁也不对,无所谓对、无所谓不对的模棱两可是油滑顺 世的态度。这也反映了没
14、落阶级不但对自己失去的政权失去了复辟的信 心,而且对未来的生活也看不到任何出路,只好得过且过。这种不负责 任的生活态度,对后世一切没落阶级都起着精神麻醉的作用。庄子提出 的各种问题的答案都是错的,他所犯的错误,作为反面教材,很值得借 鉴。宗白华则在其中国哲学史提纲中强调:庄子所看到的天道,只 有变化,而无发展,只有谐和(天均、天倪) ,而无矛盾。同时,庄子对 人生有着深沉的悲哀之感,他的逍遥,自由,不喜不忧,齐荣辱,泯是 非,掩饰不住他的悲观主义。而人有其主动性,人有其改变自然的能力, 人不仅是“知性命之情”就完事,而且进一步的要尽性命之情。庄子的 天人合一论,反对“以人灭天” ,而庄子自己又
15、犯了“以天灭人”的机械 决定论的错误。庄子主观上是与政治不相关,不合作,而在客观上,这 种清高倒是为统治阶级所赞许的, 不问政治的人当然不会掀起革命运动。 道家思想流毒,尤其是一般知识分子及农民中多半还不自觉的残存着。 像庄子思想中的这些余毒,尚待我们努力肃清它。 而在闻一多先生的眼里,庄子又成了一个“真实的诗人” ,一个“情 种” 。他指出,庄子“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怅惘,圣 睿的憧憬,无边际的企慕,无涯岸的艳羡,便使他成为最真实的诗人。 ” 同时,闻先生指出: “庄子的著述,与其说是哲学,毋宁说是客中思家的 哀呼;他运用思想,与其说是寻求真理,毋宁说是眺望故乡,咀嚼旧梦。 他这思念故乡的病意,根本是一种浪漫的态度,诗的情趣。庄子的情可 难说了,只超人才载得住他那种神圣的客愁。所以庄子是开辟以来最古 怪最伟大的一个情种;若讲庄子是诗人,还不仅是泛泛的一个诗人。 ”可 见,从不同的视角,对于庄子会有不同的“期待”和解释。我们着重阐 6 发庄子思想中所包蕴的审美内蕴,对于其社会政治的得失则相对来说有 所忽略。有缘学习更多+ 谓y g d 3 0 7 6 考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