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郁达夫、沈从文的游记.pdf
《05-01郁达夫、沈从文的游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01郁达夫、沈从文的游记.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郁达夫、沈从文的游记 郁达夫、沈从文的游记 记游之作,开中国现代散文之先声。“五四”时期记游作品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是采风访俗、了解社会的旅行记;一是写景抒 怀、发现自然的山水游记。 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记游作品不仅比前十年多产,而且在艺术上也有所进展:(一)出现一批有总 体计划的系列性文章,展开了广阔的艺术珍品画廊和伟大的山水画卷,这是“五四”时期所无法比拟的;(二)对山水自然的多角 度多层次描写有新的成就,由于专注绘画和园林的鉴赏,有些作者还把说明文写法引进记游文学,增强了丰厚细致的艺术效果; (三)作品更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高层次知识结构,故多博识与精鉴相互结合的佳篇。 郁达夫和
2、沈从文,都是 20 世纪 30 年代写作游记的名家,而且他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20 年代初,沈从文辞 别家乡,一个人到北京谋生。他住在沙滩附近一个公寓里,不停写作投稿,然而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1924 年冬,百般无 奈的沈从文写信给几位知名作家倾诉自己的处境。11 月 13 日,正受聘在北京大学担任统计学讲师的郁达夫接到信后,来看望沈从 文。屋内没有火炉,沈从文身穿两件夹衣,用棉被裹着两腿写作。郁达夫将自己的羊毛围巾披到沈从文身上,并请他一道出去吃 饭,结帐后将剩下的三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当时郁达夫月薪名义上 117 元,实际只领 30 多元,自己身上穿的也是一件旧棉袄,但
3、 他对沈从文的关照,使沈从文感激一辈子。半个世纪以后,郁达夫的侄女郁风拜访沈从文时,两人谈及了这件往事,郁风说:“沈 先生对我说这话时已是 70 多岁的老人了,但他笑得那么天真,那么激动,他说那情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后来他拿出五块钱,同 我出去吃了饭,找回来的钱都留给我了。那时的五块钱啊!” 一、“零余者”的感伤与形神兼备的山水画卷郁达夫的游记一、“零余者”的感伤与形神兼备的山水画卷郁达夫的游记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1913 年 9 月赴日本留学,1921 年 7 月与郭沫若等人组织 “创造社 ”,同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在现代文坛引起巨大的震动。他早期的许多散文,如 果
4、套用他的文章题目,可以称之为零余者的感伤之歌,与他早期小说同调。名篇如还乡记、还乡 后记、零余者、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一个人在途上、感伤的行旅等,大多是 羁旅飘泊、感伤身世的作品,抒写自己在黑暗社会中四处碰壁、走投无路的愤懑伤心情绪,堪称典型的 漂泊记。郁达夫这时期的散文率性纵笔,才情毕露,以率真坦露、自然畅达见长。其笔锋挟带着激情, 能够将各种句式、语汇和语气融为一体,创造了被朱自清称为“比前一期的欧化文离口语要近些”的 “风靡一时”的“创造体”白话文。郁达夫的漂泊行旅之作,自然少不了关于自然秀色的描写,恰恰是那美丽的湖山、快乐的游 人,反衬了他抑郁的心境。青山妩媚,心境悲愁,相反相成,
5、动人心魄。郁达夫这类表白零余者心情的散文,虽有自弃自卑的消极 倾向,但对黑暗社会是一种非难和抗议。 他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发展了“返回自然”的倾向,创作了一系列与漂泊记异趣的写照传神的山水游记。这些游记先后结集为 屐痕处处和达夫游记出版。此外他于 1936 年 1 月应当时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之邀,赴闽担任省参议员兼省政府公报室主 任,并在宇宙风上撰写了一组游记闽游滴沥。可以说,郁达夫把现代山水游记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郁达夫的游踪遍及浙东、浙西、皖东、闽中等处,其游记以描写这一带地理形势、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要内容,形成系列 性记游长卷。屐痕所到之处,他总是细心观察,尽情领略,使自
6、己印象最深的风景人事跃然纸上,更把自己发现的独特境界凸显出 来。方岩纪静、烂柯纪梦、仙霞纪险、冰川纪秀、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等文,就善 于抓住一处风景的基本特征,加以刻画、渲染。如故都的秋,作者通过一系列有特征的风物,极力渲染故都北京的秋意:在高 郁达夫 而碧绿的天空中,时时传来驯鸽的飞声;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底下,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秋槐的落蕊,铺得满 地;房前屋后的树上,到处都有秋蝉衰弱的残声;秋雨伴着凉风,更增加了几分秋意;就连雨后北京人缓慢悠闲的互答声调,也好 似染上了秋味。作者巧用画笔,把北京的秋景、秋色、秋声、秋风、秋雨,描写得细腻、真切,淋漓酣畅,给人以
7、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艺术感受。 又如方岩纪静中五峰书院 那种天造地设、清幽岑寂的境界: 北面数峰,远近环拱,至西面而南偏,绝壁千丈,成了一条上突下缩的倒覆危墙。危墙腰下,离地约二三丈的地方,墙脚忽而 不见,形成大洞,似巨怪之张口,口腔上下,都是石壁,五峰书院,丽泽祠,学易斋, 就建筑在这巨口的上下腭之间,不施椽 瓦,而风雨莫及,冬暖夏凉,而红尘不到。更奇峭者,就是这绝壁的忽而向东南的一折,递进而突起了固厚、瀑布、桃花、覆釜、 鸡鸣的五个奇峰,峰峰都高大似方岩,而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立在五峰书院的楼上,只听得见四围飞瀑的清音,仰视天小,鸟飞 不渡,对视五峰,青紫无言,向东展望,略见白云远树,浮漾在
8、楔形洞处的空中。一种幽静、清新、伟大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向人 袭来 这犹如一系列电影镜头,由远及近,又由近推远,将全景和局部一一展现在眼前;又比电影画面进一步渗透作家的深切感受, 身处造化奇境油然而生的敬畏心和崇高感,真能“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郁达夫抓住各地自然各色各样的景 致,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汇进去,用优美流丽的文字描写出来,达到了穷形传神的艺术境界。 郁达夫游记中有一些篇章,如半日的 游程,花坞、皋亭山等,不但写 景,而且还着意写景中之人与游者的兴致。 以半日的游程为例,作者重游二十几年 前曾在那里度过半年学生生活的之江大学 的山中,在“我老何堪”情感的感染下,一 草一
9、木就别有系人之处;与二十多年未见的 旧友胡君携手同游,一起领略山谷的幽静,更觉蕴藉含情。山中茶庄老翁富有诗意的算账:“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与作 者机敏的对仗:“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浑然天成,饶有兴味,“三人的呵呵呵呵的大笑的余音,似乎还在那寂静的山腰,寂 静的溪口,作不绝如缕的回响”。清逸隽永,余味不尽,景与人都浓重地染上作者的情趣和个性色彩。郁达夫这类记游小品和山水 长卷一样,往往都有形神兼备的特点,如花坞中有这么一段: 花坞的好处,是在它的三面环山,一谷直下的地理位置,石人坞不及它的深,龙归坞没有它的秀。而竹木萧疏,清溪蜿绕,庵 堂错落,尼媪翩翩,更是花坞的独有迷人风韵。将人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湖文化漫谈
限制150内